盧國明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門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及普及法制教育的基礎課,在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如何把該課程教好,讓學生學好,使該課程能真正發揮它該有的作用是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論述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包括:課堂講授引入生活案例、教學過程生活化、實習作業及觀看教育短片以及所學知識生活化應用等等,實現了在課堂中生活化教學,在生活中領悟所學知識,最終達到知識融會貫通,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作為生活教育理論的經典代表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旨在剔除嚴格、死板、等級化的教學方式,以輕松、歡快、科學的生活化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課程設置上也要求課程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為了響應“生活即教育”和滿足新課改要求,本文闡述了如何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實現生活化教學,同時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實現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理解生活案例的效果。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性格、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段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青春期”,一方面認知能力發展迅速,心理、思想上逐漸表現出獨立性,但由于其經驗及認知儲備不足,對周邊紛繁復雜的事物缺乏是非好壞的辨別能力。另外,情感方面雖然豐富但不穩定,情緒表現強烈,變化快,但顯得狹隘和膚淺,整體認知處于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敏感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學生特別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門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教導學生辨別是非對錯及普及法制教育的基礎課,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教師如何把這門課教好、學生如何學好及領會是該課程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1.課堂教學引入生活案例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內容本身在各章節知識點就穿插著許多生活案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這些案例的代入作用,充分利用案例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點學習,同時要對案例進行充分分析,可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參與分析,也可先由學生小組分析總結歸納。
另外,老師要經常搜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現實發生的案例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小到教師進門時看到的學生之間的爭吵、打鬧、校園內學生默默地撿起掉在地上的垃圾,大到當天新聞聯播播放的國內國際形勢都可以拿到課堂上作為教學案例引發學生思考、爭論、辨別是非。
同時,老師在講授完當天知識點后也可讓學生講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這樣不僅活躍課堂,讓學生愛上學習,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內容。
2.課堂教學方式生活化
課堂教學是一個知識點傳授、學生理解領悟以及知識練習、應用的過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由于其內容的特殊性,課本編寫本身里面就涉及大量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教師在課堂知識講授過程中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案例,提煉出案例想要傳達給學生的思想。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自由發言、舉辦辯論賽、場景模擬演練等方式來進行,盡量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案例分析、意見表達的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通過思辨、討論、總結使感性認知發展到理性認知,理出隱藏在案例表面下的理性認識,而不是單單停留在直接經驗的獲取上。
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要幫助學生在思辨、討論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導、開導,把學生帶到正確的思路上來,保證課堂教學不跑題,圍繞知識點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并在最后要幫助學生總結、理清思路,把知識點挖掘出來。
3.通過閱讀、朗誦大量名人傳記,觀看教育短片等方式陶冶學生高尚情操
只具備道德認知還不足以推動學生產生積極的道德行為,教師要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具有感人力量的教學環節或者活動,使學生在交流與思考中對美丑善惡產生內在的情感沖突,自覺排斥丑陋的行為,接近和贊賞美好的品行。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誠信的重要性的時候,如果只是枯燥地進行說教,學生不僅不會對誠信產生自我體驗,還會產生逆反心理。但如果教師以為誠信而犧牲個人利益,成就集體利益的事例來說明其作為立人之本的重要性,學生在內心會產生巨大的情感認同,在心靈的震撼中自覺認同誠信的價值意義。
4.通過布置實習作業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應用
教師在課堂上講授了“助人為樂”的行為后,可給學生在課下布置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做一件“助人為樂”的事情,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高尚道德行為帶來的身心愉悅的效果,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學生需要記錄實習作業的完成過程,并寫出自己通過完成這次作業的感想,家長要監督完成過程并填寫評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懂生活,能讓孩子在未來成長過程中做一個明辨是非,擁有正確、積極向上人生觀、價值觀的人。教學過程離不開生活,教學方式要生活化,并在生活中教學,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