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奕 周蒙 鄔巧 郝銘敏
【摘 要】 隨著手機的普及,其負面性危害正逐漸影響著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學業及家庭。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沉迷于手機主要緣于:農村家庭觀的偏差、兒童自制力低下及監管的空窗期等。對此筆者提出了手機沉迷的預防與反制及三位一體監管模式等解決措施,為推動留守兒童教育貢獻一份力。
【關鍵詞】 留守兒童 智能手機 三位一體 預防及反制
在國家不斷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下,社會不斷關注著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及身心發展的同時,我們必須正視留守兒童正被智能手機“摧殘”的事實,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沉迷手機這一問題刻不容緩。
一、防止農村留守兒童沉迷手機的必要性
1.沉迷手機影響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及學業。據有關數據顯示,沉迷手機的兒童與朋友、同學疏遠的比例占67.02%,其中產生抑郁、焦慮等情緒比例達67.8%,根據有關研究表明,長時間玩手機對兒童的神經、肌肉骨骼、視力、聽力等系統的發育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1]。通過調查得知,天元鄉農村留守兒童因玩手機導致睡眠不足的比例為42.9%,學生因貪玩手機而無法按時完成作業的現象比例高達60%。據了解,有55%的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狀況不容樂觀,其中有愛玩、貪玩、長時間玩手機的情況的兒童占比較大。由此可見,智能手機的普及給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教育造成了一定問題,尤其給本就實力薄弱的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帶了一定困難。
2.沉迷手機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過多花費時間在手機娛樂上,使留守兒童較少與他人接觸,逐漸不愿意與家庭長輩進行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留守兒童家庭的和諧。在本次調查中,有近50%的留守兒童因玩手機問題與家人發生過爭執,有53.3%的兒童的性格因沉迷手機發生了變化。
二、農村留守兒童沉迷手機的原因分析
1.農村家庭教育觀的偏差。(1)家長作為“第一任老師”的誤導。父母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會被孩子模仿,農村地區父母因其文化程度不高,沒有認識到自身行為可對孩子產生影響,無法正確為兒童提供一個“好”榜樣。此次調查中有61%的家長每天玩手機超過2小時,家長過于長時間使用手機,很容易被兒童模仿,從而逐漸沉迷其中。(2)智能手機誤成為留守兒童“陪伴”工具。調查顯示,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為80.4%,52.9%的父母讓孩子玩手機的理由是“可以讓他們老實一會兒”[3]。其次農村留守兒童通常由爺爺奶奶隔代撫養,這一輩的家長普遍對孩子比較“溺愛”,容易出現對留守兒童聽之任之的情況。
2.農村生活娛樂設施的缺乏。通過此次調查發現3.3%的農村留守兒童每天玩手機時長為1-2小時,43.3%的兒童每天玩手機超過2小時。農村地區因地處偏遠,圖書室、少年宮等配置嚴重缺失,留守兒童無法選擇看書、運動等娛樂方式,加之農村住房較散,兒童無法便捷地與鄰里之間玩耍,手機便成為了他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
3.農村留守兒童監管的空窗期。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長農忙時,往往獨自在家,為了孩子“圈”在家中保證其安全并及時聯系孩子,家長常默許兒童在家玩耍手機。因地處偏遠,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是寄宿制教育,由于學生數量較多,無法對每個孩子進行細致管理,且校內娛樂活動設施相對較少,留守兒童沒有被正確引導選擇健康的娛樂方式,手機便成為了留守兒童“打發”空余時間的首選。
三、相關對策建議
1.農村家庭教育觀的宣傳及培訓。由鄉鎮、村社定期義務對留守兒童家庭的家長開展“兒童教育”培訓,幫助家長建立起健康、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對家長進行“智能手機危害面”的宣傳教育,讓家長了解到智能手機的危害面。保證讓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少走彎路,不走錯路”,正確引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2.農村生活娛樂設施的完善。村圖書室、籃球場等設施的建立可以使村民在農忙之余,多樣化地選擇休息放松方式。對于農村家長來說,選擇健康的娛樂方式,可以為自己的孩子樹立起好的榜樣;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圖書室可以吸引兒童走出“手機世界”,走進知識大海,室外活動場所可以吸引兒童離開室內,回到戶外強身健體,逐步緩解手機對身心帶來的傷害。
3.家、校、社聯合,三位一體護留守兒童成長。三位分別指的是:(1)家庭:由家庭對留守兒童在家期間進行監督及引導。嚴格把控兒童手機玩耍時間,帶領孩子參與戶外活動,帶頭少玩手機,教導孩子選擇健康的生活娛樂方式。(2)學校:學校統一集中保管在校期間留守兒童的手機,設立公共電話,以便孩子父母之間能夠保持必要的聯系。設置如:籃球、足球、繪畫等興趣課堂,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興趣課堂”,盡可能使學生學習到各類文體活動,促進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定期開展“智能手機的危害教育”活動,教導學生學習智能手機的危害面。(3)社會:社會在在留守兒童假期進行有效的陪護監管。如:各地大學更多的建立“第二課堂”,將大學生帶入貧困地區,開展課堂教育活動,為兒童的假期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引導留守兒童認識智能手機的危害。三位一體指:家、校、社三位聯合,全方面監護留守兒童,保證留守兒童的監管陪護不會出現空白期。同時建立“家、校、社”APP,讓三方監護者及時溝通。
4.留守兒童手機沉迷預防系統及反制措施。建立完善的手機防沉迷系統,由家長安裝在留守兒童的手機上,系統定時向家長反饋留守兒童手機使用狀況,當玩手機達一定時長時,可由管理員強制停止使用手機。對于已經沉迷于手機的留守兒童,采取相應反制措施,利用手機APP有效的引導已經沉迷于手機的留守兒童瀏覽健康、積極向上的信息,玩有益于大腦鍛煉的游戲,逐步減少手機帶來的危害。APP上設立獎勵制,當玩手機時間每天減少便可獲取小禮品,在物質獎勵上誘導兒童主動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參考文獻】
[1] 周一海.別讓孩子變為“手機兒童”[J].家庭科學,2012(10)
[2] 丁小玲.從心理角度看手機媒體對人的社會化影響[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29(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