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姍
【摘 要】 航空產業作為是國家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是國家的戰略性重要領域之一,是國家工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航空技術發展迅速,在航空領域關鍵技術方面取得很大突破。在民用航空和經濟發展的牽引下,產品種類和數量均大幅增加,在發展民用航空產業的同時,也引發了對監管、標準等熱點問題的思考。
法規與標準引領在規范新興行業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標準化組織的成功經驗,優化我國標準體系建設成為重點工作。我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加大輸出國際標準同時將眾多已有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標準加以實施應用。然而在雙向轉化過程中眾多技術標準內容尤其是術語翻譯不統一等問題凸顯,進而在標準應用過程中引起使用混亂或釋意不明等問題。
本文將對航空技術標準中的術語翻譯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優選翻譯方法的建議。
【關鍵詞】 術語 翻譯 標準化
一 引言
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以航空工業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是中國支柱產業,是我國裝備制造業水平的典型代表。隨著世界經濟快速發展,標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標準化在支撐政府監管、規范產業發展、促進技術進步、增強公共安全中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而標準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
世界各國都意識到通過標準化手段來規范產業發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國也將標準化建設放在了尤為突出的地位,積極推進國際標準制定,加大轉化國際標準力度,每年產出大批中英技術標準文件。此外,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目標引領下,我國也提出了標準化合作建設的思路,鼓勵轉化應用國際規則標準,提出中國標準“走出去”,國際標準“引進來”的發展策略,標準技術文本中英轉化頻率大大加大。
然后在大批量的標準編寫過程中,以及中英標準文體翻譯轉化過程中,術語翻譯不規范等問題愈發凸顯,引起行業廣泛討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國際外技術交流。
本文主要從航空技術標準文體特點和術語在標準文體中的作用入手,通過術語的構詞特點及術語翻譯常見問題分析,提出標準文體中的術語翻譯的策略和建議,以及常用的翻譯處理方法等。
二 技術標準文體特點
2.1 嚴謹性
技術標準文體中的用詞大多極其規范,用詞正式,通常不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語式常用詞匯或語言表達方式。大多技術標準文體需遵循規定的標準編寫規則,按照常規標準結構和相關資料性要素及規范性要素等編寫要求展開。
2.2 客觀性
技術標準文本多使用客觀性語氣描述相關規定及要求等。標準文體常常避免選用帶有主觀感覺色彩字樣的詞匯,從客觀角度闡述真實有效信息,保證相關技術內容描述的客觀有效。
2.3 專業性
技術標準文體,尤其是航空領域技術標準文體經常使用大量專業術語,此外也經常會出現各種形式的術語縮寫、縮略詞等,此外還經常通過數據、圖形、圖表等數學語言的輔助,精煉簡潔的表達技術內容,以保證內容闡述的清晰、科學、準確。
2.4邏輯性
技術標準文本要求邏輯縝密,標準各版塊內容的時間、空間、因果等關系明確,常選用定義、描述、分類、對比、分析等修辭手法。
2.5國際化
隨著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日漸頻繁,不同國家的專家聯合開展技術合作,共同撰寫技術標準文本的現象越來越多。技術標準文體國際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ISO、IEC、ITU等國際性標準組織的影響下,技術詞匯、專業術語、縮略詞、度量單位、數字表達符號等也在逐步統一和規范。
三 術語詞匯特點
技術標準問題中專業詞匯使用頻率極高,包括本領域常用的專業技術詞匯,以及各領域通用的半專業技術詞匯等。
3.1專業技術詞匯
這類詞匯一般指具體技術專業常規應用中固定搭配的一些專業詞匯或詞組,此類詞匯一般意義偏狹窄、單一性強,專業性強,多在某一專業范圍內使用。此外此類詞匯一般適用范圍較小,出現的頻率不高,翻譯難度不大。
3.2半專業詞匯
這類詞匯主要指的是一些基本的詞匯在某些特定技術背景下變成了某一專業領域的術語詞匯。比如:“nose”基本詞義是“鼻子”,在航空領域被翻譯為 “機首”,“ceiling”基本詞義是“天花板”,在航空領域被翻譯為“升限”。
半專業詞匯的詞義眾多,搭配方式多樣,適用的范圍非常廣。在標準文體中出現頻率很高,也是翻譯中比較難掌握的難點之一,尤其是在英譯漢的翻譯轉換時尤其要注意選擇準確的詞義。
四 術語翻譯常見問題分析
術語在技術標準文體中占有很大分量,是技術標準文體區別于其他文體的重要因素之一,技術標準文獻中的術語翻譯常出現技術性不足或詞義選擇不準確等問題。
4.1 技術性不足
標準文件,一般技術性和專業性較強,大部分內容的輸入來自于行業內的技術專家,多以專家對專家的語言,面向行業內應用。外行人常常不能輕易理解一些技術性習慣表述。尤其是航空技術標準文件多詳細規定某個技術方向的產品、質量、測試等具體技術內容。
在翻譯此類技術文本時經常出現譯文技術范不足或譯文太過拖沓等問題。比如“Constant-rate-of-traverse-type tensile testing machine”正確的翻譯為 “恒速牽引拉伸試驗機器”,不能翻譯為“固定比率穿越類型拉力測試機器”。
4.2詞義選擇不準確
由于半專業詞匯的詞義眾多,適用范圍太廣,它除了本身的基本詞義外,在不同的專業詞匯搭配中又有不同的詞義,此類多詞義詞匯的詞義選用是翻譯的重點和難點。比如:在航空領域“Wind tunnel”譯為“風洞”,“ferry range”譯為“轉場航程”,“stealthiness”譯為“隱形性”。“Identification”在無人機標準中翻譯為“身份識別”,分級分類在產品劃分標準中翻譯為“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此外,在標準文體的翻譯轉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詞多義,翻譯混淆的情況。比如在航空技術標準文獻中,“飛機”、“噪聲”、“智能”等詞匯經常會出現使用混亂的現象。
4.2.1 飛機
關于“飛機”的譯法,英國習慣使用“aeroplane”, 美國習慣使用“airplane”(簡稱plane), “Aircraft”泛指所有“航空器、飛行器“,包括“飛機”。
國內的航空標準文件,時常會出現飛機翻譯的英文混淆的現象:比如:中文標準名稱《飛機固態遠程功率控制器通用要求》(標準號:GB/T 36512-2018)),對應的英文標準名稱為《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state remote power controllers of aircraft》, “飛機”對應的英文是“aircraft”;中文標準名稱《飛機氧氣系統術語》(標準號:GB/T 28285-2012),對應的英文標準名稱是《Terminology for oxygen system of airplane》,“飛機”對應的英文是“airplane”。
牛津詞典中對“aircraft”的定義是“any vehicle that can fly and carry goods or passengers.飛機、航空器”;“airplane(簡寫plane)”的定義是“a flying vehicle with wings and one or more engines.飛機”。 從定義可以看出“aircraft”比“airplane”范圍更廣,可以指代航空器各種機型,但是“airplane”多指常規概念中大家所指代的“固定翼飛機”,大家常簡稱為“飛機”。
所以可以看出,如果標準內容所指的是廣泛意義上的飛機,那么選用“aircraft”作為“飛機”對應的英文會更合適。如果特指的是固定翼民航客機那么可以選用“airplane”。
4.2.2 噪聲
多個航空標準文獻中,“noise”,“sound”,“acoustic”在用作“噪聲”的時候經常出現翻譯用詞混亂的現象。詞典中關于“noise”的基本釋義是“a sound, especially when it is loud, unpleasant or disturbing.噪音”;“sound”的釋義是“something that you can hear.聲音”;“acoustic” 的釋義是“related to sound or to the sense of hearing. 聲音的、聽覺的”。
所以當標準文本中顯示的內容為噪聲干擾時選用“noise”會使英文釋義更準確。
4.2.3 其他
此外,雖然大部分傳統術語具有穩定性和延續性,但是標準技術文體通常能根據最新的技術發展現狀,訊速地反映出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具有時效性。
比如在技術發展迅速的人工智能范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smart phone”,“automatic contactor”通常分別翻譯成“人工智能”、“智能手機”、“智能接觸器”。其中“intelligence” 的詞典釋義為“the ability to learn, understand and think in a logical way about things; the ability to do this well.智力、才智、智慧”;“smart”的詞典釋義為 “quick at lea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ings;showing the ability to make good business or personal decisions. 指聰明的、機敏的、精明的”;“automatic”則為“( of a machine, device, etc. 機器、裝置等 having controls that work without needing a person to operate them自動的”)。
當“智能”對應到“intelligence,smart,automatic”這三個詞的時候,其搭配中“智能化”的程度有所不同。所搭配一些新興研究成果的時候要綜合分析進行謹慎選擇。
五 術語翻譯策略及常用處理方法
技術標準文體內容對翻譯對專業性與準確性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技術標準文體內容經常使用直譯或音譯的翻譯方式,但針對具體技術術語還需要進行多方查證,在標準文本翻譯過程中對相關技術術語的翻譯和處理方式是否妥當成為衡量翻譯文本質量高地的重要關鍵因素。
技術標準文體翻譯過程中要注重提高專業語言素養,同時注重確立不同語境中的選詞,提高推理能力和認知能力。除了根據文體整體語言風格,選用相應語式結構,根據文體專業篩選最適用的半專業詞匯對應詞義,還可以通過技術術語“分析構詞原理”、“查詢專業詞典”、“參考常規翻譯案例”等方式來提高術語翻譯的專業度和準確度。
了解術語,尤其是組合術語詞匯的構詞原理可有助于判斷術語新詞匯詞義,在翻譯過程中不采取有效對應措施進行準確語言轉換;不同專業多有專業的術語詞典可查詢,翻譯前查詢專業詞典中術語詞匯,篩選準確到位的專業詞匯釋義是提升術語翻譯專業度的有效途徑;大多數同類型是術語詞匯均有大量的常規翻譯案例可參考,保持標準技術文體用詞與相關法規管理規定的用詞一致也是需要著重考量的一個因素。
六 結語
隨著科技新發展進程的邁進,會隨之不斷涌現更多新是技術研究成果,新的術語詞語也會隨之產生,為了表達新概念或新事物,科研工作者也會創造出更多全新的技術詞匯,或者搭配不同的詞匯出現新的詞義。在標準技術文體中使用規范的術語翻譯詞匯,將進一步促進技術專家國際交流,從而加速技術標準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 嚴俊仁,新漢英科技翻譯,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2] 康志洪,科技翻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3] 徐勇、王志剛,英語科技論文翻譯與寫作教程,2015
[4] 楊偉,英漢航空航天縮略語詞典,2009
[5] 霍恩比,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