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梅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初中課堂已經不能算作單純的課堂教學了,教師應當通過課堂教學,結合學生自身情況,以生為本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初中數學課堂主要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簡述了學習數學的意義,結合教學案例,探討如何在以生為本的前提下進行中學數學教學。
【關鍵詞】以生為本 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
現代教育觀念講求以生為本,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應當做到面向廣大學生教學,教學內容不能過于深奧也不能太過淺顯;因材施教,找尋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教育方式,注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素質,中學數學課堂以培養學生數學邏輯能力為主,提高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
一、學習數學的意義
1.課堂素質。學習數學的意義在于數學本身。首先,數學學科是其他學科的理論基礎,學不好數學想學懂后續的物理化學學科就更是天方夜譚。相當于,學不會數學,就與理工科絕緣。其次,數學學科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在貨幣經濟流行的現代,出門買個菜都需要計算能力。更別提生存在大數據時代的人類,工作中要如何與數學打交道。開店的需要計算進貨量和利潤,推銷的需要通過統計數據得出暢銷產品,普通職員得計算工資月供、五險一金。可以說,數學貫穿了人類生存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此可以得出,學習數學很有必要。
2.綜合素質。學習數學最重要的不是提高計算能力,而是通過學習數學衍生出來的其他能力。學習數學能培養人的邏輯能力,使人思維嚴謹縝密,思考問題能透過表象直擊本質,抽絲剝繭,層層遞進,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云淡風輕,處變不驚。學習數學能培養人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以后人生的重要決策時段有著隱形作用。學習數學還能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學習數學總是要求學會舉一反三,在生活中可以延伸為發散思維,在思考問題時就能辯證地看待問題。
二、以生為本的教學策略
1.課前準備,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應當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預設教學環節,做好充足準備。首先,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留白,留足給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而非填鴨式教學,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其次,備課過程中,要注重設立能活躍課堂氣氛的環節,吸引學生注意力。如趣味數學知識環節,教師可以搜集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趣味數學知識,在講課途中插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堂內容。在講授幾何圖形面積公式時,給學生講講魔術師的地毯的故事,和學生一起探索為什么可以把邊長為1.3的正方形地毯改為長為0.8寬為1.2的矩形。備課過程中,應盡量準備教學中可能涉及到的教學器材,如幾何體體積教學中,準備圓柱圓錐正方體模具,投影映射準備實體教學等。課前準備是教學的基礎,教師應當注重備課,明確教學任務,豐富教學效果。
2.課中教學,引導自我思考。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體,教師需根據但不限于課前準備開展教學。課堂教學應當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中主要起引導作用,為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當設立2個環節。第一,誘導學生發問,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能只“講課”,教師應在結束一階段講課后,就課堂內容提出問題,邀請學生積極回答,之后延伸為結束一階段授課,由學生向教師發問,直到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再向學生發問,以此深化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第二,建立學生討論環節,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學習程度劃分不同小組,分配不同任務,可以是書上定理的論證,也可以是有趣的數學題目,要求學生分工協作,完成任務,并派出學生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述探究過程及結果。
3.課后反饋,完善教學方式。課后反饋環節要求教師發布調查,根據調查內容完善教學方式。首先,得要求調查數據真實有效,教師應當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其次,調查內容要適應教學階段,不能一成不變。教學初級階段,教師可以調查學生是否喜歡自主學習,團隊學習等學習方式,讓學生輕松的學習知識。教學中級階段,學生應當深刻理解教學目標,學會論證定理公理,教師應當調查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教學,學生能更容易理解定理的形成過程。教學深化階段,學生不僅要了解定理的來源,還要在具體問題中學會應用。調查內容不僅可以包括教學內容,甚至學生對于教師有什么建議都可以包括在調查表內。教師通過調查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來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做到真正的以生為本。
三、總結
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當做到以生為本,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通過課前備課,課中授課,課后反饋完善自身教學方式,探尋學生喜歡且適宜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愛上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農忠評.以生為本鑄就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基礎教育研究,2016,(3) :66.
[2]海懷足.以生為本探究初中數學分層教學[J].才智,2018,(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