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廣西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廣西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雙師型”教師占比低、按專業大類分布不均等一系列問題,難以滿足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發展的需要,文章據此提出了完善職業教育立法、建立高職院校教師職稱系列、提高“雙師型”教師待遇等加強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廣西;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19)08-0020-05
一、問題的提出
自“雙師型”教師概念提出以來[1],黨和國家對加強高職院校“雙型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許多文件,明確“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標準、培養要求、建設目標,有力推動了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根據有關文件精神,2017年廣西率先開展了省級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試點工作。2018 年,廣西全區高等職業院校開展了首輪高職“全覆蓋”的“雙師型”教師認定。廣西開展省級“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既是推動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是對廣西各高職院校多年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果的驗收。因此,利用認定工作成果,對廣西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行調查研究,對于摸清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對于加強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理論研究成果很多,但關于根據省級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標準進行建設和認定的研究則未見報導。近年來,為了加快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 (試行)》,并下發了《關于開展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試點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開展第二批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展省級的“雙師型”教師認定試點工作。在總結兩次認定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修訂完善了《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 (試行)》,2018年下發了《自治區教育廳關于全面開展2018年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開展了首輪“全覆蓋”的“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到2018年底,認定工作結束。截止2018年底,廣西設置的高等職業院校有39所,其中公辦高職院校26所,民辦高職院校13所,參與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有36所,有3所民辦高職院校因新成立等原因,未參與認定。三批認定工作共有2 051人通過認定,取得了自治區級“雙師型”教師資格,申報認定通過率為51.55%,取得自治區級“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占廣西高職院校專任教師的比例為15.44%。
二、研究區域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區域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研究對象為有效數據的36所高等職業院校,不包括未在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公布高等職業教育年度報告(2018)的 3所民辦高職。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和實證研究法。
1.文獻研究法
一是通過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站、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網站收集廣西高職院校高等職業教育概況;二是通過學校官方網站收集廣西高等職業院校學校、專業、師資隊伍等信息;三是查閱有關文件資料,如《廣西教育事業統計簡報2010—2017年(基、中、高)》等收集相關數據。
2.實證研究法
為進一步核準數據,在設計了相關問卷調查等表格基礎上,對36所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進行了包括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結果等調查,取得了在校生人數、專任教師人數、參加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取得初級、中級、高級各層級人數及按專業大類認定取得初級、中級、高級“雙師型”層級人數等翔實數據,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三、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結果
(一)按“雙師型”教師資格級別統計認定結果
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結果和“雙師型”教師占比統計結果見表1。
從表1可知,2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其余24所公辦高等職業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高于廣西高職院校平均水平(15.44%),10所民辦高等職業院校低于平均值近13個百分點。雖然公辦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遠高于民辦高職院校,但離《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實施方案(2015—2020年)》確定的70%目標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數據表明,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級別不高,大多數為初級和中級,高級“雙師型”教師占比極少,僅有1.25%,高、中級“雙師型”教師合計數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6.11%,分別與教育部《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工作的通知》提出的中、高級“雙師型”教師要達到三分之一以上的標準相差甚遠。表1還表明,2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取得高級、中級“雙師型”教師的人數分別占36所高等職業院校取得合計人數比例的47.59%和23.53%,遠遠高于其他34所高等職業院校;而民辦高職院校取得高級、中級“雙師型”教師的合計人數僅為30人,說明千名教師中只有10名中級和不到1名的高級“雙師型”教師,與其他公辦高等職業院校相差很遠,與2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的差距就更大。
(二)按專業大類統計的“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結果
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按專業大類統計認定的結果統計如下頁表2所示。
從表2可知,廣西36所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涵蓋了19個專業大類,占全國專業大類總數的100%。其中,2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其余24所公辦高等職業院校、10所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分別涵蓋15個、19個、13個專業大類,分別占全國專業大類總數的78.95%、100%、68.42%。這表明廣西36所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分布的專業面是較大的。
數據表明,廣西36所高等職業院校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排名前五位的專業大類為電子信息(338人)、教育與體育(321人)、裝備與制造(290人)、財經商貿(242人)、土木建筑(140人),合計人數1 331人,占36所高等職業院校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2 051人的64.90%;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排名末五位的專業大類為水利(3人)、資源環境與安全(9人)、公安與司法(16人)、輕工紡織(17人)、新聞傳播(18人),合計人數63人,占3.07%。2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排名前五位的專業大類為裝備與制造(76人)、電子信息(71人)、教育與體育(46人)、財經商貿(43人)、土木建筑(23人),合計人數261人,占2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總人數349人的71.71%;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排名末五位的專業大類為公安與司法(1人)、食品藥品與糧食(2人)、交通運輸(5人)、農林牧漁(5人)、能源動力與材料(6人),合計人數19人,占5.44%。其余24所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的人數排名前五位的專業大類為教育與體育(266人)、電子信息(261人)、裝備與制造(201人)、財經商貿(188人)、醫藥衛生(123人),合計人數1 039人,占其余24所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總人數1 626人的63.90%;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排名末五位的專業大類為水利(3人)、資源環境與安全(9人)、新聞傳播(9人)、輕工紡織(10人)、公安與司法(14人),合計人數45人,占2.77%。10所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排名前五位的專業大類為裝備與制造(13人)、財經商貿(11人)、文化與藝術(11人)、教育與體育(10人)、土木建筑(8人),合計人數53人,占10所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76人的69.74%;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人數排名末五位的專業大類為公安與司法(1人)、旅游(1人)、能源與動力(1人)、農林牧漁(1人)、公共管理與服務(3人),合計人數7人,占9.21%。排名前五位和后五位的專業大類基本相當,占比也相近。這表明廣西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按專業分布是不均的,許多專業大類如公安與司法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的人數很少,而法律課程又是各專業大類中各專業教學計劃學習課程中必須開設的課程,因此,法律課程師資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四、問題與對策
廣西高等職業院校自成立以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亟需提高,目前還不能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通過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的專業大類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教育與體育、裝備與制造、財經商貿、土木建筑,其余專業大類不僅數量少,而且以初、中級為主。
(一)現存問題
1.“雙師型”教師地位缺失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處于法律地位和經濟地位雙缺失狀態。法律地位缺失體現在現行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中都沒有“雙師型”教師一說,因此,教育部、各省教育廳在高職院校設置、高職專業申報時對師資隊伍只有職稱方面的要求(每個專業至少2名高級職稱教師),對“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和質量則沒有要求。在應聘者入職高職院校任教時有學歷要求(本科學歷以上即可),無專業實踐方面的要求。在高職教師職稱晉升時,也沒有對申請晉升者有“雙師型”教師資格方面的要求。在經濟地位方面,在國家層面,高校(包括高職院校)教師系列工資標準是按職稱確定的,與是否為“雙師型”教師無關。在津貼方面,國家規定的有中小學教師教齡津貼、護齡津貼等,但無“雙師型”教師津貼。由于“雙師型”教師地位缺失,導致“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主體高職院校和高職教師都缺乏積極性。因此,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不大、進展緩慢。
2.“雙師型”教師資格標準問題
“雙師型”教師資格標準的實質是對“雙師型”教師內涵把握的問題。當前,學界對“雙師型”教師的定義有多種,但基本共識是“雙師型”教師必須有從事專業教學的實踐工作經歷。具體標準從世界職教發達國家如德國的做法看,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要求具有5年(其中3年必須在學校外)的專業實踐經歷[2]。《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試行)》除要求“雙師型”教師資格申請認定者具有專業實踐經歷外,還必須同時具備4項條件才能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4項條件為:具有高校教師資格;具有高校教師職稱;具有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非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稱,或具有從事本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具有一定的教學經歷。初、中、高級“雙師型”教師資格要求的專業實踐年限、高校教師職稱、非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稱、教學經歷時間逐級提高。可見,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的認定條件可以概括為既要有專業實踐經歷,又要有“雙師”職稱或資格。也就是說,不僅要有教學業績成果,還要有專業實踐業績成果,其要求顯著高于“單師”(單一的教師系列或其他系列職稱)的條件。
3.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滯后
由于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上述兩大問題,導致高職院校及教師們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不高,“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展緩慢。廣西36所高等職業院校的認定結果充分說明了這一點。2018年,廣西36所高等職業院校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人數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30.58%,而通過高等職業院校高級“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的人數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25%,說明在約25名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中只有1名高級“雙師型”教師。另外,按照《廣西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試行)》,36所高等職業院校13 280名專任教師理應積極申報認定“雙師型”教師,但實際申請認定者只有3 997人,有9 233人未申請認定,申請認定“雙師型”教師的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0.10%,有七成的教師沒有申請認定,這一數值充分表明教師申請認定的積極性不高。通過“雙師型”教師認定者僅有2 051人,只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5.44%,這一比例也不高。
(二)對策建議
1.加快立法
建議盡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有關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教師、職業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進行修訂,明確“雙師型”教師的地位,從國家立法層面完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建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如“雙師型”教師待遇問題可按初級雙師、中級雙師、副高級雙師和正高級雙師系列設立工資標準系列,并參照義務教育教師職稱工資標準設計原則,讓“雙師型”教師職稱工資明顯高于同級別“單師”標準。
2.加強督查
各級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充分行使行政職能,進一步加強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管理,加強檢查監督,將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列入高職院校領導班子考核指標體系中,將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3.積極引導
各高職院校要認真貫徹執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法律法規、政策,出臺校級管理規定,在教師入職轉正定級、職稱評定與晉升、評先評優、干部選拔任用、工資待遇等方面鼓勵教師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引導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與學校發展結合起來,切實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王義澄.建設“雙師型”專科教師隊伍[N].中國教育報,1990-12-05(3).
[2]劉傳熙.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教師職稱頂層設計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8):73-76.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