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白
摘 要:學習物理學知識能夠有效鍛煉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掌握基礎的物理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高效的思考習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效率;教學研究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物理教學的根本,教授學生掌握初中物理知識和科學的物理觀念,其中包括科學的物質觀念、運動觀念以及能量觀念。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能夠快速掌握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需要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的桎梏,從實際出發,切實提高學生理解物理問題的思維水平,提高其學習效率。
一、理論聯系實際生活,提出有效教學問題
學生處在初中階段,需要養成正確的世界觀,物理為學生正式認識世界提供了契機,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物理無處不在。在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包含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學生對于這些奇異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利用好這些物理現象,不斷強化生活與物理教學之間的密切聯系,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穿插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教師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將物理知識有效地插入趣味現象中來,將抽象晦澀的物理理論變得具體可感,以此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本質。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三態變化”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小水滴的故事”,通過一顆小水滴一年四季的形態變化,為學生闡釋物理中的固體、液體、氣體的三種變化方式。從春天的小露珠到夏天的大暴雨,從秋天的草葉霜到冬天的鵝毛雪。水的表現形式隨著溫度的不同,展現出不同的狀態。這些自然景象是人們在生活中平常可見的,但是學生不明白其變化原理,在為學生講完故事后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這些形態上的變化呢?”以此為驅動問題,有效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引導理解教材重點,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并不是單純記住物理學定律,而是要在記憶的基礎上靈活理解。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首先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掌握相關內容的重點。在學生閱讀物理學概念時,需要標記重點的詞匯和語句,這些關鍵詞往往是概念的條件基礎,學生理解了其中的關鍵詞含義,才能真正明白該概念的確切適用范圍。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找出教材概念重點的方法,培養學生養成高效的閱讀習慣。學生迅速理解物理學概念,才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例如,密度的物理解釋為:“單位體積內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物質的密度”其中的關鍵詞匯為“單位體積”“質量”“物質”。為了使學生的理解更加透徹,教師可以將這些容易造成學生概念混淆的詞匯進行替換。將“質量”替換為“重量”,將“物質”替換為“物體”,這些詞匯都存在哪些問題,教師為學生進行解惑。使學生對物理學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徹,同時又使知識更加條理化和系統化,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利用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教師應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意識,使學生具備嚴密的實驗邏輯。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動手設計實驗,鍛煉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及時指正學生存在的設計缺陷,為學生講解最優的實驗設計流程,教育學生嚴密自己的實驗思維,分析物理實驗的精確性。同時要求學生上交實驗數據和實驗報告,并給出實際的實驗結果,由教師進行分析和評估。
例如,學生在設計“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測量”的實驗,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分析實驗原理并選擇實驗儀器,對應的操作中怎樣減小實驗誤差,提高實驗的可操作性和嚴謹性等實驗設計必須遵守的原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科學的實驗設計和精準的實驗操作,最終高效完成實驗,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物理思維的重要性。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對實驗過程進行嚴格把關,有效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四、開展豐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初中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紀,他們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應當從初中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點入手,開展物理課堂的生活化教學,使物理教學同學生的課外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此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生活化應用的了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加強理論知識同實際生活的聯系。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學校物理實驗室,提倡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設計。并且為學生組織物理知識競賽,開辦物理知識宣傳講座,號召學生活學活用,通過使用身邊的物品結合所學物理知識,制作具有實用性的工具。與此同時,教師開展豐富的物理課外活動,能夠驅使學生走進生活,了解實際需求,設計的物品也更具實用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所帶來的樂趣,同時培養了自身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理解教材重點,通過實驗強化學生學習效果和開展大量課外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沈健.活用三步式教學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J].湖南中學物理,2018,33(5):40-41.
[2]顧圣平.優化學習方法 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效率[J].湖南中學物理,2018,33(3):47-48.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