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軍
摘 要:目前農村中小學校教育經費保障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各學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長期以來,學校注重的是教育教學管理,而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部分學校對內部控制制度認識不到位,沒有真正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規范農村中小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學校內部控制體系,才能有效提高農村中小學校財務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農村教育健康、均衡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校;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一、農村中小學校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1.內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中小學資金使用效益
加強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在事前、事中、事后對學校各項經濟業務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促進各項支出更真實、更準確、更合理、更合法,防止違規違法事件發生,從而有效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內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中小學固定資產安全
加強學校內部控制,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對學校資產進行清查盤點,確定各類資產使用情況、結存情況、損失情況,從而促使學校資產采購、驗收、計量、倉儲、使用等諸多環節科學規范,全面提升學校資源優化配置,確保固定資產安全。
3.內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中小學防范風險能力
加強中小學校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推進學校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等相關工作,不僅能夠使學校內部控制符合教育實際,而且能夠及時發現和反饋各項經濟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效控制和防范學校風險,為學校經濟活動正常有序運轉提供保障。
4.內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中小學會計信息質量
學校不斷優化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一系列的建章立制和積極措施,優化會計業務處理,加強學校內部審計,完善會計崗位責任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學校發展決策和其他決策提供真實、準確、可靠的基礎會計信息。
二、農村中小學校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會計出納崗位分設不明
農村中小學校可用的公用經費不多,學校一般重教育教學,輕內部控制,目前會計出納崗位大多劃歸學校總務處管理,檢查中發現部分學校會計出納串崗、混崗,加之專業會計人員缺乏,有的學校會計和出納崗位由一人擔任,存在一人多崗現象,造成不相容崗位缺少監管機制,導致崗位分設、錢賬分離形同虛設。有的學校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沒有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每筆收支業務沒有通過銀行核算和監督,學校坐支嚴重。
2.財務管理制度落實不力
由于農村中小學校的財務管理不同于企業,學校一般側重于教育教學,而忽視財務管理,檢查發現部分學校財務管理制度,沒有落實到經濟業務當中去,導致部分學校超預算支出、亂支出、年末突擊使用大額資金、挪用和擠占專項資金、舉債運轉等現象,嚴重制約了學校的正常運轉。
3.學校預算管理意識不強
由于學校公用經費不多,學校對預算工作意識淡薄,重支出,輕預算,檢查發現部分學校預算編制未按要求編報,預算結果與實際執行偏差較大,部分學校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對無預算項目和超預算項目隨意更改,導致學校預算編制工作流于形式,只是應對上級檢查。
4.學校收入支出管理不細
部分學校沒有嚴格按照內部控制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辦事,會計科目開設隨意性大,應該明細的科目沒有明細科目,有的收入在后、支出在前,導致現金和銀行存款出現負數。部分學校交入核算中心的匯總憑證和記賬憑證涂改現象嚴重。部分學校由于生源不足、支出規模較大,加之老欠較多,致使學校運轉艱難,仍然靠舉借度日。學校出現的赤字,核算中心不能報賬,導致賬外還有未能報銷的發票,一旦會計移交時,如下任會計不接賬外發票,學校新增的赤字還不知怎么處理。部分學校不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有的還存在挪用或擠占專項資金。有的學校管理者審核審批不嚴,原始發票簽字不齊等現象。由于支出管理不細,部分學校舉步維艱。
5.學校采購管理制度不嚴
學校采購是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校不夠重視的環節,學校“重采購、輕管理”現象嚴重,沒有嚴格按照《采購法》相關規定進行合理、合法采購,部分學校大額采購和大批量物資采購,自作主張,我行我素,缺乏財政采購監管。
6.學校固定資產管理不實
部分學校固定資金管理意識不強、管理不實,該增加固定資產的不增,該減少的不減,造成學校固定資產賬賬、賬物、賬證嚴重不實,部分學校對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機制更是缺乏。
7.學校績效評價體系不全
根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文件要求,學校所有經濟業務都需進行績效評價,但大部分學校對績效評價體系認識不清、意識不強、工作不到位,導致農村中小學校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
三、完善農村中小學校內部控制的對策
1.設置機構,明確職責
一是設置會計機構,明確會計出納崗位歸口學校總務處管理,總務主任為財務主管,為學校財務管理負直接責任。二是明確會計和出納崗位,錢賬必須分離,指定兩人負責管理,不相容崗位互相牽制,達到崗位分設、錢賬分離的目的,財務印鑒章由總務主任、會計和出納個人分別管理,不能一人保管財務印鑒章。三是實行出納備用金制度,必須詳細登記銀行存款日記賬和現金日記賬。四是制定總務主任、會計和出納崗位責任制度。
2.制訂完善各項制度
根據法律和法規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和完善一系列的學校管理制度及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學校校長為內部控制制度第一責任人,總務處為牽頭單位,總務處主任、會計、出納為直接責任人。制訂和完善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學校基建管理制度、預算決算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學校儀器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班級財產管理制度、用電、用水管理制度、大額資金支出集體研究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出勤管理制度、獎懲制度、衛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績效評價考核制度等等。
3.強化學校預算管理
首先,成立預算領導小組。根據《預算法》及學校的實際情況,成立學校經費預算領導小組,校長為組長、其他行政人員、各處室負責人、教師代表組成。
其次,制訂預算管理制度。經費預算領導小組根據各部門的實際情況,提出預算方案,然后由領導小組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預算管理制度,并向學校教代會或職代會公示。
再次,制訂詳細預算方案。應明確領導小組各人的職責,根據教職工人數和學生人數確定學校收入總額,學校各部門采用“二上二下”的原則,確定各部門的支出預算,確保學校全年收支平衡,將全年的收支預算分解到每個學期,分解到各部門,形成每個學期的詳細預算方案,并將預算方案在教職工大會上予以公布。
最后,嚴格執行預算管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預算,對未預算或超預算情況報學校行政會集體研究決定,學校要定期公布預算指標的執行情況,并詳細分析和總結預算差異的原因,在今后的預算制訂與執行過程中加以克服。學校總務部門對無預算、超預算支出等情況不予支付,全面提高預算結果的準確性、全面性和真實性。
4.細化學校收支管理
收入支出的總原則:學校的收入實行應收盡收,支出嚴格按照學校預算方案執行。首先,發票簽字手續齊備。支出審批需要經手人、證明人、審核人、審批人四人簽字,支出發票才能到出納處報賬。對金額超過2000元以上的發票,支票直接支付給貨物供應商或個人。
其次,強化學校預算約束。學校支出嚴格按照期初的預算進行控制,無預算項目或超預算項目,嚴格執行學校行政會議集體研究,否則不予列支。
最后,加強收支業務監督。每學期學校經費審核小組對學校的收入和支出進行全面審核,然后進行財務公開,還要接受核算中心報賬審核、審計部門審計、監察部門檢查等。
5.落實采購管理制度
根據《采購法》的相關規定,從農村中小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合理、科學、具有可操作性的采購管理制度,學校各項采購嚴格按照采購管理制度執行,學校采購業務應由各業務部門提出申請,由學校負責人批準后,統一交總務部門集中采購,凡添置購買達20000元以上的必須納入政府采購,并保證采購人員與財產保管人員,財產保管人員與領用人員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6.加強學校資產管理
首先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再明確一名學校資產管理員,統管學校固定資產,并加強學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將學校所有資產錄入管理系統,定期或不定期對資產進行盤點,要求資產管理部門同財務部門對好賬,確保學校固定資產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賬證相符。
7.夯實學校績效評價
為了加強學校支出管理,應建立科學、合理、實用的支出績效評價管理體系,制訂學校績效評價制度,將學校的績效評價體系形成長效機制,運用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學校各項支出進行客觀評價。
四、結語
總之,扎扎實實的執行農村中小學校內部控制制度,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發展,關系到國家未來發展。只有不斷加強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校內部控制體系,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確保農村教育健康、持續、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銘.中小學校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行政事業資產管理與財務,2017(31).
2.余丹.中小學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研究.行政事業資產管理與財務,2018(8).
3.張芷毓.中小學內部控制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中國集體經濟,2018(35).
4.張海麟.對中小學校管理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建議探討.投資理財,2018(03).(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