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哲
(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 201318)
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一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的全過程。微課短小精悍,針對性強,可以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1]。同時,微課視覺效果良好,可以兼顧趣味性和專業性。因此,本校藥理學教研室從2015年將微課引入藥理學實驗教學,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途徑。從實施效果來看,微課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TBL(Team-Based Learning)是由 Michaelsen 等學者于2002年正式命名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TBL教學法強調通過團隊協作來達成學習目標,在教師指導下,以設定好的問題為導向,通過團隊討論,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知識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2]。因此,將TBL與微課有機結合,引入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途徑。通過小組合作與班級討論方式學生共同學習,培養了自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將我院2017級本科護理專業50名學生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2018級本科護理專業50名學生作為實驗組,采用基于微課的TBL教學法。
選取基本操作、不同給藥途徑對藥物作用影響、LD50、哌替啶鎮痛、家兔利尿實驗為實驗內容。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教師課堂講授→實驗操作→課堂小結”。實驗組采用基于微課的TBL教學法,即“課前觀看微課視頻→課堂測試→課堂討論、分組實驗操作→課堂小結”。每次實驗前,學生先觀看微課視頻;課堂上接受測試,檢驗其對實驗內容掌握情況;小組實驗操作,討論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學生實驗過程點評,最后進行總結。
對照組和實驗組均由同一位教師授課,保證其可比性。
(1)最終成績由兩部分組成,課堂測試成績與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實驗操作考試內容包括基本實驗操作、實驗器械的正確使用、實驗結果分析、實驗報告撰寫等,考試成績由教師當場評分。
(2)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設計問卷調查表,在期末課程結束后向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和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基本統計描述,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實驗組學生課堂測試成績與實驗操作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差異有顯著性(見表 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比較(±s,分)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比較(±s,分)
n實驗組對照組50 50 t值P值組別 課堂測試成績95.2±6.6 87.5±6.6 5.847 0.000實驗操作考試成績93.5±4.6 82.3±7.3 9.225 0.001
調查結果顯示,在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動手能力、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評分優于對照組。同時,將“滿意、較滿意”判定為有效,將“一般、不滿意”判定為無效,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見表2)。
傳統的實驗教學,一般是先由教師進行講授,然后學生操作。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只是按照教師講授的既定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由于學生沒有預習實驗內容,實驗操作不規范,易導致實驗結果不理想,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基于微課的TBL教學法,使教師從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微課作為學習的有效資源,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可預習實驗內容。同時,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熱情。
通過課堂測試,教師了解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情況,從而提出指導意見。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弄清楚實驗步驟、實驗操作難點,小組成員自行分工合作,有序進行實驗操作。學生在實驗中如果遇到問題,首先會通過組內討論或者重新觀看微課來解決[3]。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發現學生有意見不一、不能解決問題的及時給予指導。如此一來,不僅增強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因此微課和TBL有機結合,課堂教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表2 兩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比較(n)
在T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面臨以下問題[4]:(1)教師與學生缺乏溝通,學生沒有理解基于微課TBL教學法的理念、流程和要求。教師在實施新的教學法前,應與學生充分溝通,以便學生理解,從而更好地配合和學習。(2)部分學生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學習主動性。教師應在教學中督促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培養自主學習習慣。(3)自主學習資源不足。教師應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和學習途徑,供學生課前預習。(4)基于微課的TBL教學因師資緊缺、課時數不足,造成課前準備和小組討論不充分,課中測試有較大差異。教師未能及時指導學生,導致學生對一些重點和難點理解不夠透徹。
雖然基于微課的TBL教學法還存在些許問題,但實踐證明,基于微課的TBL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團隊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