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久以來,臺詞與聲樂作為表演專業的兩項重要基礎,都是各大高校藝術教育教學的關鍵研究領域。但是,對于臺詞與聲樂的交叉融合教學研究與實踐卻較少,不利于學生表演素質及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將主要探討表演專業臺詞與聲樂的互補融合教學,希望能為廣大一線教育者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表演專業 臺詞 聲樂 互補融合 教學策略
一、表演專業臺詞與聲樂實施互補融合教學的意義
新時期,現行民辦高校擴大招生數量,進入表演專業的學生多數專業基礎不扎實、專業理論薄弱,對于表演的理解能力與表現能力相對不夠,亟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由于民辦高校一般辦學時間較短,師資力量與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合理,使得實際教學效果并不明顯。而將臺詞與聲樂創新性地融合,從大的層面而言,不僅可以強化研究、實踐表演專業基礎知識與理論,實現表演藝術的創新,而且能夠提升學生表演的質量與水平,深刻影響創作與教學方式。而從細處著眼,將臺詞與聲樂教學手段融合在一起,可以改善基礎課程中的臺詞與聲樂脫節現狀,打破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創作手段單一、想象力不足等局限。如通過聲樂教學中的氣息等發聲訓練,來提升臺詞表達流暢性、語調調節能力與歌唱的質量等;再如運用共鳴手段,可以通過聲樂訓練增強腔體空間,幫助學生發出立體化聲音,結合臺詞訓練,讓學生獲得穿透性的音質與響亮的音量;或者利用聲樂訓練準確把握節奏,為臺詞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乃至整個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礎。綜上所述,表演專業臺詞與聲樂互補融合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價值,需要教師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更好地融合與發揮二者優勢,助力學生表演與創作能力的提高。
二、表演專業臺詞與聲樂的互補融合教學策略分析
(一)咬文吐字練習
無論是臺詞教學還是聲樂教學,對于表演專業的學生而言都十分重要。教師要將音樂與臺詞相統一,并作為一類重要的表現內容與藝術形象。對于臺詞,要注重情感、節奏、呼吸、輕重音的處理,絕不能生搬硬套音樂的強弱規律。要求學生在演唱歌曲時,掌握必備的語言常識以及咬文吐字的要領,講究以語音為基礎,語言表達字正腔圓。將臺詞與聲樂實施融合教學,進行咬文吐字訓練,不僅要強調將字的頭、尾與腹表達清楚,具體還要達到字頭要準、字腹飽滿、字尾歸韻的效果。要求口舌到位,確保吐字清晰,但又不能咬字太生硬,避免呆板不自然的情況。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進行臺詞與聲樂融合教學時,可以應用大量的繞口令或是快板等,讓學生適應口腔舌位的快速變化;還可以應用一些古詩詞來鍛煉學生,以便達到拉長字頭、字腹、字尾的效果,形成良好的氣息支撐能力。
(二)朗誦歌詞練習
聲樂講究歌詞同旋律的和諧。探究歌曲創作的過程時可以發現,一般都是歌詞先行、曲譜隨后,優美動聽的旋律配合感人至深的歌詞。因此,對于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在進行臺詞與聲樂的融合教學時,首先要培養他們大聲朗誦歌詞的能力。朗誦歌詞教學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氣息與共鳴的方法,在歌曲的表達中聲音更加清晰自然;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歌曲中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與意境,從而情真意切地將歌曲自然地表達出來。在具體朗誦歌詞的教學中,要借鑒臺詞訓練中的一些有效方法,來加強學生理解與把握歌詞的能力。其一是注意重音如何發出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誦歌詞找到重音所在,以便在演唱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其表達出來;其二是要正確停頓,滿足情感變化與生理呼吸等方面的需要,這里所說的停頓包括標點符號的停頓與語言邏輯性的停頓,以及心理上的停頓。要注意,停頓時因為要進行換氣,這時氣口可以設置到停頓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停頓均須換氣處理,具體要依據歌曲的情感、內容與語境進行區分處理。
(三)適度喊嗓練習
對于表演專業的學生,尤其是初學者,在實施臺詞與聲樂融合教學時,不能單純地依靠氣息訓練,否則很容易產生精神疲勞,難以進入正確的氣息狀態,阻礙氣與聲的有機結合。教學時可以借助嗓音發聲活動進行適度的喊嗓練習,實施有聲的呼吸訓練,從而實現音素的過渡與音節的把控。喊嗓練習要持續進行,在練習時還要配合協調的肢體動作;同時要注意絕不能盲目追求音量,聲嘶力竭地喊叫,要循序漸進、持續加大練習量;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平時喊嗓的聲音錄制下來,然后進行自我聽辨,不斷調整自己的發聲狀態。
三、結語
總之,對于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臺詞與聲樂基礎都十分關鍵,教師要科學融合臺詞與聲樂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二者優勢、互為補充,幫助學生得心應手地駕馭聲音和語言,不斷提升演技與創造力。
參考文獻:
[1]鐘華.論臺詞教學與聲樂教學的有機融合[J].藝術科技,2019(03).
[2]劉麗梅,林鷺.表演專業臺詞與聲樂的互補融合教學研究與實踐[J].戲劇之家,2018(01).
[3]田琛.論影視表演教學臺詞課與聲樂演唱的區別與聯系[J].藝術科技,2017(06).
(作者簡介:安維嘉,男,河北傳媒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