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月 黃乾玉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家庭和諧和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分別從設計與組織自我保護教育活動、開展戶外活動、發揮幼兒主體性和體驗、創設適宜的自我保護情境、家園合作和利用社區資源六個方面探究如何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關鍵詞: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
作者簡介:范月,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黃乾玉,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8-0091-02
活潑好奇是幼兒的本性。他們總是對周圍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新鮮事物。但由于幼兒自身能力和體力有限,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往往無法準確預測自身行為可能會帶來的后果,也無法預測其中潛在的危險和安全隱患,尤其是在存在危險的情況下,幼兒缺乏對自身采取保護措施的意識和能力。從這一層面而言,幼兒園教師要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幼兒的安全,防止其遭受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傷害。同時,還要針對幼兒的日常活動進行必要的安全指導,以進一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引導其保護自己,避免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讓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長大。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具有反復性和周期性,絕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師耐心持續地對幼兒進行培養。
因此,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引導與培養,讓幼兒在微妙的體驗中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保護自己。基于此,本文從以下六個方面探究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精心設計教育活動,著力培養和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時,應立足于幼兒的現實生活,留心觀察幼兒生活中的行為表現,善于從幼兒的點滴生活中搜集教育資源,了解幼兒的興趣點、現實水平等。通過觀察幼兒的生活場景,發現并選取有價值的活動內容,從幼兒一日生活出發設計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活動,激發幼兒對活動的濃厚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適當教授幼兒一些簡單易操作的求救方法,以應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突發危險,如學習撥打求救電話,教師可將報警110、火警119、急救電話120等電話號碼設計成不同顏色的卡片粘貼到墻上,讓幼兒在日常活動中記下這些數字。創設幼兒承受范圍內的體驗環境,讓幼兒在具體情境中學會動腦、動手去處理其所面臨的問題,在體驗中形成自我保護意識,進而習得自我保護行為。如在生活方面,使用完電爐以后,教師確保溫度已下降到不會對幼兒產生傷害后,可讓幼兒嘗試用手去觸摸電磁爐,幼兒可以親身體驗感受危險,可能會燙傷。通過這一系列情境的創設,讓幼兒明白哪些行為是有危害的,從而增強幼兒的警覺性,形成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
戶外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幼兒身體,還有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可指導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合適的游戲,或依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有意義的游戲,如“小兔回家”“老狼老狼幾點了”等。在參與這些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總不可避免地到處跑、使勁跳,很可能會出現身體的碰撞、擦傷等情況。為避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受傷,確保游戲順利進行,教師應加強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自我保護教育。如當戶外活動項目中有奔跑動作時,教師應提前示范,再讓幼兒開始活動,避免幼兒因做出不合理行為而受傷。此外,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時刻觀察活動場景中的各種變化,及早發現安全隱患,并對幼兒的活動方式進行相應指導,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應充分尊重幼兒,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敢于嘗試是幼兒主動性的表現,教師要肯定幼兒在好奇心驅使下對事物的嘗試,鼓勵幼兒適度嘗試。同時,教師在開展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活動時,應注重幼兒體驗,積極創設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去感受。為了更好地達到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目標,教師在活動設計與實施過程中要重視幼兒自身體驗和經驗分享,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引導幼兒去主動嘗試,滿足其探索的需要。教師除了讓幼兒親身體驗,獲取自我保護的直接經驗外,還可以利用幼兒同伴間的經驗交流來獲取間接經驗,從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成長過程總是存在安全隱患,在成年人無法對幼兒進行保護的情況下,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學會自我保護是幼兒發展的重要保證。不鼓勵幼兒去冒險,但有必要讓幼兒正確認識到在某些活動中保護好自己,幼兒要具備在不同情境中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的能力。第一,可以充分運用提示語的作用。在幼兒園各處張貼相應的安全提示,注意幼兒園中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地點,如樓梯和角落等,在這些地方張貼相應的安全標志,以此來提醒幼兒在這些區域游戲時要保護好自己免受傷害。第二,可以將自我保護的內容組織成小故事。教師從幼兒的生活中搜集自我保護的教育素材,將材料改編成小故事或者兒歌等,讓幼兒從中學會自我保護的小妙招。第三,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應自主創設自我保護教育的情境,讓幼兒在體驗當中意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護能力。
首先,教師要掌握溝通技巧,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平等的,尊重家長是前提。在溝通過程中,教師要避免隨意性和情緒化,提前擬好溝通的主題與目的,做到換位思考,懂得傾聽,全面了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次,可利用家長會議和家長講座,共同分享幼兒的行為表現,討論幼兒存在的安全問題,教師要向家長解釋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解釋幼兒園在實施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教育活動方案時的具體目標和方案;教師要充分利用家庭聯系專欄,告知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技能,指導家長掌握更多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教師還應定期進行家訪,了解家中幼兒的安全狀況,找到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教師還可以將幼兒所面臨的一些安全問題反饋給家長,引起他們的注意。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需要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努力。家長要明確自身在家園合作中所處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等,積極配合幼兒園。在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過程中,家長是幼兒園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的支持者,要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安排,雙方共同促進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養成。最后,家長應將幼兒在家里的表現反饋給教師,并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從長遠來看,唯有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緊密協作,才能讓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效果更加顯著。
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社區資源,如消防部隊、警察局等。這些真實存在于幼兒成長環境中的社區資源,往往被教師和家長忽視。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活動可通過帶幼兒參觀消防隊等方式展開。學生處在真實的環境中,能更好地習得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應充分利用本社區內的相關資源開展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教育。幼兒園應留意有特殊職業(如警察、消防員等)的家長,把社區資源“引進來”,社區工作人員將自己的專業帶入幼兒園,給幼兒演示危險情境下如何保護自己,讓幼兒從中學習自我保護的知識與方法;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走出去”,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如聯系周邊相應的公安局和消防隊,讓幼兒體驗小警察和小消防員,在體驗中學習自我保護行為。
[1]張玲.努力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J].教育時代(教師版),2005,(3).
[2]胡艷.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J].科技教育,2010,(31):159-161.
責任編輯? 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