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在這階段學生要掌握英語詞匯和英語語法才能更好地學習英語,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英語閱讀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本文主要從英語閱讀中詞匯的教學的現狀和如何進行詞匯教學兩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詞匯教學
【作者簡介】謝麗珍,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麻州鎮初級中學。
詞匯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基礎,其重要性不可忽視。需要改變傳統的詞匯教學方式,巧借助英語閱讀課來進行詞匯教學,既能夠讓學生對詞匯進行深入理解與記憶,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下面將針對初中英語閱讀課中詞匯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1.英語閱讀課前集中教生詞。教師在閱讀課前,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讓學生預習詞匯表里的詞匯,然后教師領讀,把全部的生詞讀法都教給學生。教師這種教英語詞匯的方法,只是讓學生機械的記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很容易忘記,詞匯教學脫離了語境,也沒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違背了新課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理念,最終學生很難在閱讀中掌握詞匯,不利于學生英語課程的學習。
2.英語閱讀課上缺乏詞匯教學。由于閱讀課前教師對全部詞匯給學生進行了灌輸,這樣在閱讀課上教師便不會再對詞匯進行更加深入的講解,而是把大多時間放在整體的閱讀上,這樣學生也就學不會詞匯在文章中的用法。教師這種在閱讀課上缺乏詞匯教學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在運用詞匯時出現錯誤和偏差,一個生詞理解錯誤,可能會導致對這一段話都理解錯誤,慢慢學生會失去英語學習興趣,最終失去自信。
1.對重難點詞匯的課前梳理和把握。英語閱讀理解有難易之分,有的較難的閱讀往往是里面包含大量的詞匯,其中有些詞匯難以理解,或者一個詞有多種意思。不管是什么樣的詞匯,如果教師不重視,不給學生指導,也會造成學生閱讀理解的誤區。因此,教師要在每一節課前對重點詞匯進行梳理,讓學生在對所學詞匯先有所了解,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會比較流利,提高了學生閱讀的效率。在新課講授前教師教給學生一些好的詞匯記憶方法,讓學生更快更方便的記憶詞匯對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有很大幫助,讓學生們嘗試著更快速輕松地記憶詞匯,這對于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也是極為有幫助的。但是,教師也不能對詞匯過分梳理,應讓學生不僅會讀詞匯,而且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
2.在英語課堂閱讀中掌握詞匯。同學們平時的英語閱讀是不能查字典的,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也要盡力引導學生不要用字典去查不認識的生詞,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利用文章對不認識的詞的猜測能力。在課堂英語閱讀中進行詞匯教學,是對學生掌握詞匯比較適用的手段。教師在閱讀中可以這樣開展詞匯教學。如在閱讀中聯系上下文,把詞匯放入實際情境中,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詞匯的含義。有些英語詞匯放置在不同句子里有不同的含義,需要同學們根據情境去理解詞匯含義。例如“serious.”這個詞匯,它含有多重含義,例如,在I find it difficult to talk to you about anything serious這句話中就是嚴肅的,認真的意思,而在 There has been serious pollution since industrialization. 就是嚴重的,危險的意思,在I regard this as a serious matter. 就是重要的意思。要想理解詞匯的意思,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知識,進行思考,發散思維,最終突破詞匯。
3.引導學生在英語課外閱讀中增加詞匯量。初中生對英語的喜歡程度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求知欲比較強,課本上的知識往往不能滿足他們,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課外閱讀,在英語閱讀時要掌握技巧,增加自己的英語詞匯量,看到不懂的句子要記下來去請教老師或者同學,看到好句子也要抄下來,能夠很好地運用到自己的英語寫作中,就這樣每天引導學生讀一些課外英語閱讀,每天積累一點,長期下去積累地越來越多,慢慢地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就會提高。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可以時常讓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在閱讀中有什么心得體會,收獲了什么,這樣通過學生的共同分享,可以使每個同學都能獲得知識。同時,教師我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好的課外閱讀,如英語百科詞匯、英語報紙等,都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詞匯量。
英語詞匯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和課外閱讀中不斷地積累,學生只有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才能很好地運用到英語閱讀中去,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增加詞匯量,讓他們能夠很好地運用詞匯去進行英語閱讀和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庫,用來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并形成一定的能力,才能很好地提高自己英語教學的水平。
[1]季永念.如何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J].新課程:上,2012(1).
[2]孫鳳霞.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詞匯教學[J].新課程: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