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膠東半島種植面積較少,果實價格高,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好;本文主要介紹榛子采收儲藏、窖藏、育苗、防雜草和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按本法育苗,且苗期管理措施得當,苗木當年就可以達到 60 cm以上高度,秋季就能出圃,當年就可見效益。
關鍵詞:膠東 榛子 育苗 技術
榛子,又名山板栗、尖栗或棰子,為樺木科榛屬落葉的灌木或小喬木,高約1-7 m。榛子的果實為黃褐色,接近球形,直徑0.7-1.5 cm,成熟期在9-10月。榛子是四大干果(核桃、杏仁、榛子、腰果)之一,并有“堅果之王”的美譽。在我國東北、山西、內蒙古有大面積種植,膠東半島種植面積較少,果實價格高,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好;近幾年由東北引進苗木種植一定面積。筆者經過幾年實踐,總結出膠東半島榛子育苗技術,供大家參考,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如下圖1所示。
一、秋季種子采收與儲藏
9月下旬榛子成熟后即可采收,采收后將種子晾曬于通風背陰處,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暴曬,厚度不要過厚,晾曬3-5日看其外殼干透,將其除去雜質后裝入透氣的編織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將其儲存于果蔬冷風庫儲存;沒有條件的可將其裝袋后置于背陰通風儲存,但要注意防霉爛和鼠害,每隔幾天打開晾曬一次,晾曬時間不宜過長,待11月中下旬進行窖藏[1]。
二、冬季窖藏方法
用多菌靈或高錳酸鉀200-300倍液浸泡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晾干表皮后,再用種衣劑拌種,然后將種子與濕河砂攪拌(種子、河砂1:3比例,濕度以手握河砂成球為標準)。在閑置地塊挖1米深(長寬根據種子數量定)地窖,底部鋪15cm厚濕河砂,地窖長度每隔1.2米放置通氣草把一組(8-10棵干玉米桿扎緊垂直按放即可,作用是防止覆土后不透氣,導致種子腐爛),然后將拌好的榛子種連同河砂一塊置于地窖內,地窖種子上部離地表要留足30-35cm覆土,且覆土要高于地表10-25cm,防止雨水、雪水流入地窖造成種子腐爛[2]。
三、播種
翌年3月下旬將育苗地深耕,每畝施用土雜糞2000-3000kg,土地耕整完成后打壟,壟行距50-60cm,啟壟前每壟開溝施肥,每畝施用量100-120kg;起壟后覆黑地膜(可有效預防雜草生長),4月上旬地溫適合播種溫度時,打開地窖,將榛子種取出過篩子,去掉砂土,清除腐爛變質種子(此時種子已發芽);用帶尖木棍在壟上打空播種,每孔1粒種子,株距20-25cm,深度3-4cm,播種后覆土壓實,根據墑情適時澆水(膠東天氣春旱概率高),4月下旬苗木未出土前,壟溝噴灑除草劑(草甘膦和乙草胺混合),防止后期壟溝生長雜草[3]。
四、苗木出土后管理
播種半個月后幼苗陸續開始出土。此時要視土壤墑情給予適當的澆水,以滿足幼苗生長需要。苗期要定期清除雜草,保證幼苗生長環境。雨季來臨前,需追喂一次氮肥,每畝60-70kg。苗期病蟲害主要是白粉病和食葉害蟲。對于白粉病的防治可以在榛苗達到 4-6片真葉時噴上可濕性托布津溶液;若發生食葉害蟲可噴灑 2000 倍的菊酯類農藥溶液,如下圖2所示。
苗期管理是關鍵,管理措施得當,苗木當年就可以達到 60 cm以上高度,秋季就能出圃,當年就可見效益。
參考文獻
[1] 孫萬河, 聶洪超, 劉坤,等. 平歐雜交榛子育苗及豐產栽培技術[J]. 北方果樹, 2007(1):17-18.
[2] 李丹. 榛子綠枝扦插育苗技術[J]. 河北果樹, 2017(2):52-52.
[3] 包仁峰, 謝克光. 平榛子播種育苗技術[J]. 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 2010, 33(6):45-46.
作者:曲勝琳,男,1999年1月生 ,籍貫:山東省煙臺
學歷:大學專科,研究方向:林業育苗、植物保護和植物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