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南
社會上普遍對進入中職院校學習的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偏見,例如他們不會學習、熱衷于享樂等等,這一看法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現實存在的問題,但并不代表著中職院校的學生就完全沒有了突破現狀的可提升空間。就拿其財經類專業的學生為例,如果能夠通過一套更加貼近于實際操作且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方案來對其加以引導,必將能夠在更深層次激發起他們對就業的動力和對學習的信心。本文就如何建立這樣一套課改方案展開深入的論述。
當前在中職院校中普遍使用的財經類教材,雖然能夠在其系統性和規范性方面具備較高的水平,符合當前在我國依舊流行的應試教育的要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教材結構,卻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中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主要是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本來就是從應試教育中被淘汰下來的一批人,他們本身可能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對考試的抵觸心態以及對學生缺乏主動性的應試教育課堂的排斥。而在這樣的前提下,再使用和從前一樣的教學模式,必然會不斷地助長學生渾水摸魚的心態,而不能真正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中職院校的教育本身就是為了就業而準備的,而在這樣的教材中,除了缺乏和當代企業相互連結的部分之外,其還在很大程度上和實操脫軌、和企業現存的財經問題脫軌,導致學生無法學以致用。因此,其課程改革迫切需要一套以理論為基礎,能夠切實提高實操能力的財經類教材的支持。
要想真正提高中職院校財經類學生日后的就業水平,就不能夠簡單地依賴一套以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而是應當逐步將其和實踐課程相互融合。而當前的中職財經專業所開設的課程當中,基礎理論性的偏多,實踐應用性的偏少。且與此同時,其沒有開設一套和互聯網的財經軟件應用相關的教程,如此一來,其實踐教程不僅不完整,甚至是缺位的。
許多中職院校財經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其畢業之后,從事的往往是許多小型企業當中最基礎的一系列財經相關工作,例如會計核算和出納等等工作。但是現有的中職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當中,往往過分地偏重于強調抽象的財經基礎知識教學,也無法將其教學過程和學生將來所要從事的崗位內容有機地連結起來。這就導致了日后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下降。
眾所周知,教師的經驗和教學水平是否到位,將會嚴重影響其教學水平甚至是學生的學習心態。而中職院校聘請的教師當中,有很多也是直接從高校畢業之后就進入該校進行教學的,雖然對于理論知識有較高水平的掌握,但是同樣也缺乏對于實踐過程的理解,同時并未真正觸及和了解過企業的人才需求。除此之外,許多教師自身也不熟悉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實踐教學過程當中去,如此一來,自然也不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去理解企業的需求,豐富自身的技能。
在編寫財經專業教材的時候,不能夠以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為指導,而是應該有所突破,逐漸轉變成以就業導向為指導思想。而且中職院校的財經專業在選擇和編寫教材的時候,不能僅僅滿足為了教學而教學的需求,而是應當真正將學生未來的可能的就業崗位的需求進行調查和整合,并且以企業的需求為基準,來對教材進行編寫,對人才進行培養。
針對于擅長不同板塊的學生,例如會計、統計、證券等方面的學生,中職院校應當進行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系統性培養。將學生區分為不同的班級或者組別,且在這樣的基礎上,為其量身定制能夠有利于其職業能力形成的專門化實踐教程。除此之外,還應當為其專門編寫具有不同的課程體系架構的教材,并對其應當熟練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細化和強調。不僅要使得學生能夠在就業之前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還要幫助其真正提高對相應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不僅僅只是滿足課程的需求。
最后,教材的編寫也不能夠與企業的實際需求變化相脫節。教師應當建立起和當地企業之間的聯系紐帶,使企業當中相關崗位信息的變化能夠及時傳遞到學校中去,以便促進教材與時俱進水平的不斷提升。
以往的中職財經專業對于學生學習水平的考核,往往只是依據期末一場考試來完成。但是很顯然,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僅不能夠全面展現學生的學習能力,且十分不利于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如今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考核工作,必須以過程為導向,注重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水平和對于實踐技能的掌握水平的考察,而不是僅僅依賴于一場紙質化的考試。除此之外,對于學習水平未能達到某一層次的學生,不能予以通過,必須使其重修一直到滿足教學要求為止。
實踐教程必須作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部分,為中職院校所看重。其必須能夠貼合不同專業學生的崗位需求,例如會計學生要掌握的會計核算,統計學生所必須掌握的統計軟件運用等等。而這些實踐課程都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撐。因此,學校必須撥出專項資金,用于建設實踐課堂,且聘請專門的教師,設計或者購買有關的實踐網絡課程。使學生能夠在學校中就提前感受到上崗之后的實際工作要求。
教師如果不能夠在學生之間轉變觀念,突破以往的應試教學思想的限制,而以就業導向為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其教學過程也很難發生相應的轉變。為此,學校也應當注重培養一支高精尖的教學隊伍,使這只教學隊伍能夠時刻滿足學生對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知識的不同需求。在這支財經專業教學隊伍之中,必須有深諳理論教學的高級教師,除此之外,還必須有在相關企業中有過從業經驗的教師,能夠對于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指導。與此同時,還必須聘請能夠就相關課程軟件的運用進行指導工作的教師,讓學生能夠在理論和技能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真正豐富的體驗。以此來提高其為就業而學習的動力,而不至于將學習過程流于膚淺的表面。
近年來我國中職院校的就業率頗受社會各界的重視,作為為我國輸送各類基礎的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其是否能夠保證人才的技能高度和崗位適應性水平,都將對我國社會的就業水平造成不容小覷的影響。而本文以中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的課程改革為例,探析其如何從當前的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模式,逐漸轉變為更能夠貼合學校與學生發展實際需求的就業導向的教育模式。除了分析其教學現存的各類弊端,同時還逐一提出了具有高度針對性的調整方法,希望能借此來促進我國中職院校財經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并為提高其崗位適應性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