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盛
摘 要?歷來,紅色文化傳遞的是一種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精神,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帶來不竭動力,且本身又是含有豐富德育養料,是教育人的良好德育素材。將紅色文化滲透進小學教育中,是提高小學德育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本文就討論紅色文化本身作用及構建傳播途徑兩方面來敘述,旨在將紅色文化滲透到每一個小學生的心中,從而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工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德育;紅色文化;滲透;途徑建構
中圖分類號:O5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5-0035-01
紅色文化是革命時期共產黨人所創造出的精神文化結晶,內容極其豐富,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人將其傳遞下去。在當下新時代的教育中,我們要將這種紅色文化融入到小學教育中,并加以改革創新,以多樣化的方式,引領并激勵著新一代祖國花朵的成長。
一、紅色文化是優秀的德育材料
“愛國、愛黨、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是小學德育教育中的主要內容,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訓練文明行為習慣,從而做到心中有他人、集體、國家和黨。紅色文化之所以如此多姿多彩,是因為當中涌現了一大批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紅色人物及厚重深沉、潸然淚下的紅色事件,從中體現出可歌可泣的紅色精神,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地方。生動形象的人物故事,不僅能夠吸引到小學生,而且還能讓小學生深深體會革命時期的艱辛與無奈,作為新時代的一員,要好好學習,以后為報效祖國和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紅色文化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是十分優秀的德育材料。
二、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中滲透的途徑建構
(一)重視紅色課堂教學,傳遞紅色文化
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中心,營造一個良好的紅色課堂氛圍,對于學生熟知紅色文化是一個有利措施。由于紅色文化的廣度性和深度性,所以可將紅色文化與不同學科科學地糅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傳遞紅色文化。以人教版語文教材為例,有許多經典紅色課文,如《狼牙山五壯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開國大典》等,這種傳遞紅色文化的方式值得我們提倡。為此,在音樂課上,通過教授學生唱《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也是一種傳遞紅色文化的良好方式。總之,合理構建紅色課堂,營造良好紅色課堂氛圍,對于傳遞紅色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傳承紅色基因,開辟新的紅色第二課堂
第一課堂指學校規定在某一具體時間段的課堂教學活動,第二課堂指課外的任意時間段內進行校園集體活動;相比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更加開放,不受約束。因此,加大第二課堂的發展力度,對于傳承紅色基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關于第二課堂的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升國旗、唱國歌、朗讀紅色故事等,都是非常好的傳遞紅色文化的途徑。通過這些各式各樣的途徑,讓學生們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讓他們心靈產生震撼,同時升華他們的情感,從而讓紅色基因融入到他們的血液之中,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下去。
(三)大力弘揚紅色精神,營造良好的紅色校園環境
對于營造良好的紅色校園環境建設應從兩方面下手,一是“硬件”,二是“軟件”。“硬件”是指打造紅色周邊和教室校園環境,在周邊校園環境可以通過張貼革命烈士畫像、傳頌烈士故事及設立紅色角等方式實現,在教室里可以繪制紅色主題黑板報、張貼革命領袖畫像及設置名言警句等。“軟件”是通過影視、文學等熏陶使學生受到革命精神的感染。可以通過定期觀看紅色影視作品、聽紅色歌曲及觀看紅色書籍來實現。從這兩方面下手,可大力弘揚紅色精神,同時能夠營造良好校園環境。
(四)發揚紅色家風,開展紅色家庭教育
人們常說,家是一個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學校,起著十分重要的啟蒙作用,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永不退休的班主任,針對孩子的成長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去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顯得極為重要。父母要主動給孩子灌輸紅色文化思想,讓孩子真正去體會那一時代風云激蕩革命史,讓孩子心靈受到震撼,從而升華孩子們的思想。
(五)找尋紅色印跡,開展紅色社會實踐活動
在革命年代,革命之火已吹滿整個中國大地,到處可見革命印跡。面對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文物及每一件革命事跡,無處不散發著革命先輩們的崇高愛國光芒。各地小學生可借此資源去找尋紅色印跡,去體會那個時代革命先輩們的愛國情懷,并將這種紅色精神引入到生活之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學到相關紅色文化知識,還可激起學生的一種強烈愛國愛黨情懷,從小便立下大志,今后投筆從戎,報效祖國。
三、結束語
針對于當代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紅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元素,從中學習汲取相關知識,對于適應時代的發展顯得十分重要。通過不同構建途徑去發揚紅色文化精神,對于學生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當代的教育來說,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能否將紅色文化成功植入到小學德育教育中,將關系到學生能否很好的體驗紅色文化并傳遞紅色文化精神。
參考文獻:
[1]戴曉敏,李玲.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構建學校特色德育模式的研究[J].黃河之聲,2018(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