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要:市場由于自身的特點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具體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壟斷等問題,市場也就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種現象在市場資源配置方面會遇到阻礙,不利于其配置效率的提升。對此,國家需要依據市場現實情況,運用相關措施,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經濟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種問題,其自身有著獨特特點,能夠讓市場中的信息變得更加準確,利于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本文對計劃與市場體制進行概述,并探討信息失靈的經濟法克服方法。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信息;經濟法;基本功能
市場環境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信息數量龐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難免會出現與信息相關的問題,比如信息失靈等問題。對于經濟來說,其不僅具備市場經濟的內容,更是包含計劃經濟的內容。導致市場中出現信息問題的原因也有多種。為了有效解決信息問題,可充分發揮經濟法的價值作用,全方位促進市場往健康化方向發展。
一、市場體制與計劃體制
(一)市場、計劃體制概述
市場體制中有多個主體進行參與市場的活動,因此在市場決策階段,多個主體都可以發揮作用。但在計劃體制中則相反,從市場決策角度來說,并不是各主體均參與決策,而是顯現出集中決策的特點,決策權被國家集中掌握,在市場活動中,國家發揮著主要作用。無論是市場經濟體制,還是計劃經濟體制,其中都通過一定的決策方法實現對市場資源的有關配置。為了提高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需要從決策角度入手,當做出決策時要依據科學合理的原則,采用恰當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決策結果的合理性,這就需要運用科學方法全面搜集決策階段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挖掘信息中潛藏的價值,以便增強決策結果的科學性,但是在實際決策過程中,信息也會存在失靈問題,搜集到的信息容易出現不準確、不對稱等情況,這種信息方面的偏差會直接影響決策結果的準確性,決策階段容易在投資、交易等環節出現錯誤,也就難以對市場中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1]。
(二)市場體制與計劃體制的信息流動存在不同
基于經濟體制的基本情況,在信息流動方面,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體制存在一些不同,從縱、橫角度來說,市場經濟體制傾向于從橫向促使信息進行流動,但計劃經濟體制則相反,其傾向于從縱向促使信息不斷流動。這種情況的不同也就影響力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體制的效率,兩者的效率同樣存在一定差別。基于私人信息因素的考慮,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也存在不同之處[2]。計劃經濟體制中,沒有對私人信息進行充分認可,也就沒有顧及到私人信息的基本權益,對其采用忽視態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錯誤信息問題的產生,計劃經濟體制也就難以做出科學決策。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則存在多個市場主體,該體制承認私人信息的重要地位,其分權的特點與私人信息這一理念的發展相適應,市場主體可以對各自的私人信息進行壟斷,依據信息的有效性做出正確的決策,提升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避免出現浪費現象。從效率方面來看,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進行對比,對于哪一種更加先進的問題,可立足知識的利用率情況展開分析,看其是否由國家搜集知識進行統一決策,是否各個主體都能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對這兩種情況的確定,決定了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中哪種體制擁有先進的性質[3]。不過從私人信息擁有方面看,市場經濟體制具有一定的優勢。
(三)市場體制與計劃體制信息失靈存在不同
對于兩種經濟體制來說,信息失靈共同存在于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中,但兩種體制之間卻存在質的不同[4]。具體來說,在計劃經濟體制中,人們在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無法做到在完全理性狀態下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據信息作出合理決策,信息失靈問題出現的概率較高[5]。運用計劃經濟體制對市場中的資源進行調控,使其達到有效配置的目標,這種看法在知識角度存在自負性。人類無法對社會全體作出準確全面的計劃,左右社會的發展方向,對社會中存在的每個因素進行有效控制,這種觀念更多體現的是一種過于自負的態度。人類不能做到完全理性的理想狀態,理性具有有限性的特點,國家運用計劃經濟方法,集中搜集大量信息,進行決策活動,這種行為使得信息的冗雜度增強,也就無形中增加了國家的過度的信息壓力。由于信息數量繁雜,難以分辨,決策人員會面對更多的工作量,也難以有效提升決策效率。比如在蘇聯,針對增值反應堆方面,結合其對生態環境的作用,編寫出了一份報告,該份報告共有十卷,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對于參與決策的個體來說,任何個體都難以對這些信息進行全面消化,出現信息失靈現象。計劃經濟體制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主要與信息失靈問題有關,信息失靈方面的問題難以在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得到有效改善[6]。這主要是因為人類自身條件的限制,認知理性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同時會受到社會結構以及傳統的影響,人類思考方式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體系的框架,無法達到完全理性狀態。但對于這種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仍然有人認為,當在計劃經濟體制中出現信息失靈等問題時,對于信息的搜集、分析、辨別等方面,可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的作用,研發具有先進技術特點的信息搜集與分析技術,從工具方面改善信息失靈問題,仍需要堅持計劃經濟體制[7]。
市場經濟體制在信息方面與計劃經濟體制進行比較,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存在多個市場主體,各個市場主體可以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私人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獨立分析,進而作出相應的決策。這種決策方法具備分散特點,信息在各個市場主體的作用下,可以提升其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其私人特點。市場中存在的知識呈現分散化分布狀態,市場資源的數量是龐大的,對此,真正掌握資源使用權的人,可以對資源進行一定程度的配置,資源配置權并不是完全屬于某一個市場主體,而是依據市場變化的特點,由掌握資源的人所擁有。這種資源配置權的分散特點,能夠最大化發揮知識的價值。市場主體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身搜集到的知識進行使用時,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升知識的利用率。但在市場經濟體制實際的運行過程中,仍然會出現信息失靈的問題,該種問題的具體表現可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是信息的不充分、不對稱、不準確方面。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信息失靈問題影響了市場對制度的要求,信息失靈所表現的形式也有著不同,這種不同對制度自身的形式及內容有著影響[8]。對于此,經濟法能夠有效改善信息失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