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摘要:互聯網消費金融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模式,具有高效率、即時性和普遍性等特點。大學生群體是互聯網消費金融一個發展空間巨大但尚未完全開發的市場。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在規模和速度上都迅速發展,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和成熟的技術,存在法律、操作、技術等風險。闡述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定義,分析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興起和發展的原因,通過信息收集和比較,發現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業面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大學生;風險
Abstract: As a new financial model,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fficiency, immediacy and universality. College student group is a huge but not fully developed market of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Although the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market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scale and speed, due to the lack of corresponding legal system and mature technology, there are risks such as law, operation and technology,etc.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By collecting and comparing information,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risk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 Consumer Finance; College Students; Risk
近年來,隨著國內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消費的持續增長和消費意識的逐步提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逐漸擴大。與此同時,互聯網消費的迅猛發展催生了多種形式的消費金融服務產品。例如,以分期樂、趣分期為代表的面向大學生的分期付款平臺和以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為代表的電子商務貸款,這些產品都在消費金融領域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然而,隨著業務的加速擴張,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也逐漸增加,如財務風險增加-企業壞賬成本;技術風險造成信息泄露;法律風險-暴力征收等。這些問題不僅給大學生帶來了困擾,也給互聯網消費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影響企業的經營管理,甚至產生大量非法和犯罪活動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因此,研究現有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
(一)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業的產生
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是互聯網金融機構向大學生提供消費貸款的一種服務方式。目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業主要提供兩種服務:分期消費和小額信貸。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興起的主要原因有:1.龐大的大學生消費群體;2.大學生的超前消費意識和持續增強消費意愿;3.大學生群體對高品質消費的追求;4.大學生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5.互聯網金融技術的進步。
(二)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主要模式
1.大學生分期付款購物平臺
大學生分期付款購物平臺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在校大學生,與其他服務模式相比,其提供的服務更多,更具個性化、針對性。第一個大學生分期付款購物平臺分期樂于2013年8月問世,隨后一批大學生分期付款購物平臺問世,如趣分期、優分期、天天分期等。
2.電子商務平臺貸款
電子商務平臺模式是指由京東、天貓、唯品會等電子商務公司建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為用戶網上購物提供小額貸款或分期金融服務。在這種模式下,電子商務公司可以通過以前的消費記錄和信用情況為用戶建立簡單的信用模型,為用戶提供消費信貸。在這個過程中,電子商務公司為用戶設定還款期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以賺取利潤。由于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模式的核心參與者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電子商務平臺通過用戶消費數據、信息和行為習慣形成了相對清晰的用戶資料,所以這種模式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更方便也更合乎邏輯。
此外,電子商務平臺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年輕人,他們的客戶一般收入不是太高,但隨著工作年限的延長,客戶的收入水平將繼續提高,成為電子商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客戶。目前,擁有龐大用戶群的國內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包括京東白條、螞蟻花唄和天貓分期購。
3.P2P互聯網借貸平臺
目前,比較知名的大學生互聯網借貸平臺有名校貸、我來貸和投投貸等。以名校貸為例,名校貸是一款大學生P2P互聯網借貸知名度較高的產品,它為不同信用評級的客戶提供不同的信用額度。限額為1000元至10000元,貸期為12個月、24個月和36個月,每月利率為1.2%至1.99%。P2P互聯網借貸平臺的小額信貸審批流程基本可以在線完成,借款人提交個人信息以進行實名認證。該平臺使用基于原始風險控制模型的社交數據和來自電子商務交易的數據,通過多維風控模型實現快速授信。與傳統的消費金融相比,P2P互聯網貸款消費金融額度相對較低,基本上在幾千元的范圍內,更接近大學生的消費需求。
4.消費金融公司
消費金融公司指的是不吸收公共存款并向個人提供消費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由于消費金融公司發放的貸款為無擔保、無抵押貸款,此類貸款風險相對較高,銀監會制定了嚴格的監管標準。例如中銀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產品“信用起航”針對的是全日制本(專)科、碩士、博士的在讀大學生。但是,消費金融公司僅將大學生消費市場視為白領消費市場的補充,與其他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模式相比,這種模式競爭力較弱。
二、大學生消費金融業面臨的風險
(一)法律風險
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真正快速發展是在最近五年,整個行業仍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目前,有關互聯網消費金融業的法律法規只有少數幾個,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于2015年聯合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2015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以及銀監會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門研究起草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等。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依據的僅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最近幾年,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逐漸發展壯大,但有關法律法規尚未及時制定和更新。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出臺,監管主體和監管方式等規定不明確,導致當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缺乏法律的監管。
就性質而言,所有P2P互聯網借貸平臺有構成非法集資活動的風險。考慮到合理的社會需求,在合法性的前提下,通過適當的外部規制和內部規制,允許P2P互聯網借貸平臺在一定范圍內自由發展。因此,具有P2P借貸平臺的大學生消費者服務提供商可能出現非法集資風險。
(二)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共同風險。一方面,大部分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在貸前對客戶的資料審查不嚴格,而且各個金融服務機構之間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因此無法獲取全面的客戶信息;另一方面,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大學生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風險控制模式亟待完善,大部分企業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和防控機制。此外,大學生信用意識不強,而大多數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企業的交易數據并未包括在中國人民銀行的信用體系中,因此對大學生還款的剛性約束相對較少,違約成本比較低,增加了違約風險。
除此之外,也有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方式如欺詐性使用他人信息進行分期付款消費或套現等。
(三)技術風險
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是在互聯網平臺上完成的,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互聯網技術創新市場預測的不充分,相應設施的不完善,會引發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技術風險。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如果受到外部攻擊或內部操作錯誤,或者不法分子利用公司的計算機系統漏洞,對公司系統進行破壞,就會給客戶和金融服務企業帶來損失。例如在2015年5月,分期樂產品出現了重大系統缺陷,導致31000名用戶收到了錯誤的優惠券。
此外,為了解大學生客戶的信用狀況,金融服務企業需要掌握大量的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碼、手機號碼、教育背景、家庭地址信息等。如果有犯罪分子偽造虛擬網站并欺騙客戶數據;或者公司的計算機系統受到黑客的攻擊,公司的客戶信息被竊取,發生信息泄露,就會給客戶帶來損失。
(四)其他風險
1.資金流動性風險
資金流就像企業的血液,需要循環往復,對于一些剛剛起步、資金匱乏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也是如此。他們的主要業務包括大學生的取款服務和分期付款購物兩個方面,兩者都涉及現金流出。如果資金來源不擴大,資金周轉失靈,將導致資金鏈斷裂。
2.聲譽風險
由于缺乏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業的準入機制和法律監督,整個行業都處在比較混亂的狀態。一方面,一些服務提供商存在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信息披露不足等行為;另一方面,整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不規范,缺乏監管和指導。從長遠來看,這些因素必然會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業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三、提高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控制能力的對策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
目前在我國,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相關行業的監管基本上處于真空狀態。政府相關部門可加大立法力度,完善對此類消費金融用戶的征信和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填補相關法律的漏洞和空白,對行業進行約束和規范。因此,需要加快為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制定專門法律法規的步伐,并明確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服務范圍。
此外,要創新監管模式,研究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特點,探索適用于該行業的監管理念,確保任何平臺都不會脫離監管。同時,工商局、稅務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合作與溝通,形成全面有效的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監管體系。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和處罰力度,及時向社會通報和批評非法平臺,情節嚴重的應受到法律制裁。
(二)加快建立大學生信用機制
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面臨的其中一個風險就是多頭借貸。由于消費金融企業之間沒有實現信息共享,即使一些信用狀況不佳的客戶被平臺拉入“黑名單”,他們仍然可以在其他平臺上獲得金融服務,這無疑會加劇企業的信用風險。
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可以與電子商務企業合作,共享交易數據。電子商務平臺可以從多個維度收集和查看客戶的個人信息。例如,電子商務平臺可以通過大學生的網上購物數量、單價和支付方式判斷客戶的支付能力;其次,可以通過顧客的瀏覽歷史、頻率和記錄判斷顧客的購買偏好。這些都可以成為獲取客戶信用信息的一種方式。
(三)企業風險控制與轉移
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的風險控制和轉移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完成:一是完善企業自身風險的內部控制機制。企業應設立風險管理部門,全面梳理業務流程,制定風險管理制度,并負責實施識別、評估和解決風險。二是充分利用各種風險分散手段,與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合作,通過信用報告服務和小額信貸保險解決消費者風險控制問題。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文獻和網絡數據的收集和比較,發現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業主要風險有法律風險、信用風險、技術風險和其他風險。通過對行業內外風險管理的研究,結合大學生消費金融的風險特點,提出了適合我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控制對策:加快完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法律和監管機制,加快和完善大學生信用體系建設和加強風險控制力度等,這些手段能有效地減少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業過程中的各種風險。但是,本文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于中國大學生消費金融業的發展時間較短,可查詢的行業運營數據非常有限,關于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管理的研究文獻較少。因此,本文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風險的認識仍有欠缺。
[參考文獻]
[1]艾瑞咨詢.2018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報告[R].艾瑞咨詢,2018.
[2]李世祥.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消費信貸風險的原因分析[J].時代經貿,2016(15).
[3]羅江,李金紅.網貸平臺“搶灘”校園暗藏多少風險[N].光明日報,2016-01-14(5).
[4]柳慶.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模式及法律監管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7).
[5]張艷琴.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校園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0).
[6]李小龍.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及其防范研究[D].安徽大學,2017.
[7]楊茜,王文靜.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風險管理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4).
(責任編輯:張彤彤 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