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
摘 要:農村的小規模學校一般就是指學生數在100人以下的完小、教學點和中心小學,隨著農村小學教學點布局結構的調整,班級人數逐步呈現出不足20人的現象,可以把“小班額”和小規模學校的課堂教學聯系起來。小規模學校普遍存在于農村地區,而小班額學校除了存在于農村的小學、教學點,也存在于農村初中。小規模學校當中學生的數量有限,直接導致班級的分配數量相對較少,教師數量有限就直接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擔任的教學學科數量較多。因此,教師通過扎實有效的課前準備,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把課堂留給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主參與活動,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有實效的激勵評價,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班額;課堂教學;創新
受“二孩”政策的調整與實施,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進城農民工子女隨父母就學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布局結構發生了變化,農村小學布局調整后保留的教學點逐步呈現出了學校不足100人,班級人數不足20人的小規模、小班額化傾向。這種環境下師生交流的機會增多,師生之間更了解,關系更加親密,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個體的成長,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從小規模學校中得到的經驗來提高小班額乃至大班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談談我在工作中的一些認識。
一、營造溫馨育人的課堂氣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動態
新課改是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小班額課堂教學可以利用學生少這一特點,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動態,上課是否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識、高效地復習舊知識,是否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來了。教師可以通過這些來引導學生,比如教師在上語文課時,可以讓學生輪流讀一個自然段,這樣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頻率高了,學生思想也就不會拋錨了,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課堂效果也會好起來。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耐心,不斷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
二、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無論在哪一節課上,教師都要注意把微笑帶進課堂,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適時地用幽默、生動的課堂語言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也會得到全面提高。如數學購物游戲,教師參與其中扮演超市收銀員或顧客,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構建分層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教學中,應注重交流和展示,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例如,當數學課堂上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知識時,老師首先組織復習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以及矩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演示平行四邊形轉化為矩形的過程,并解釋平行四邊形和矩形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分層教學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操作。
四、構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農村小學小班額下教師要明確課堂主體是學生,一定要讓他們自主參與課堂活動,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樂于自主學習。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提高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構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知識,讓學生自己探索去獲得知識,注重學生學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先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分組,對學生進行優化組合。由于小規模學校的班級和小班額班級的學生較少,在分組時可以分成1~3個組,對學生進行合作的方法指導,使學生明白團結力量大,合作才能把問題探究明白,引導學生認真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注意喚起學生合作求知的欲望,激發他們合作探究的積極性。
五、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由于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年齡小,學生更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和鼓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恰到好處地鼓勵學生,從而提高學生數學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但是,如果教師評價次數過多,不合時宜,方法單一,這樣的評價既費時又毫無意義。那么,到底什么樣的評價才是數學課堂上最有效的評價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教師能否成功評價的關鍵在于能否很好地把握課堂評價的時機。如果評價時機把握不好,反而會影響評價的效果。評價主體應從雙邊轉變到多邊,不僅要有教師的評價,還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形象、生動的語言評價鼓勵學生。比如,我班里有個學生以前膽子很小,有一次他猶豫了半天才舉起手。我讓他回答問題,回答完后,鼓勵他道:“這個問題你和老師想的一樣,真不錯!如果下次你回答問題再積極一些,聲音再大一些,相信你會取得更大的進步!”沒想到從那節課后這位學生聽課真的比以前更認真了,漸漸地也能積極、聲音響亮地回答問題了。另外,評價的形式也不應只局限在語言上,還可以給學生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大大的擁抱,也可以豎起大拇指鼓勵學生,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表情或動作,但這種對學生課堂表現及時有效的評價,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小班額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并進行時時的評價。只有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錢春華.農村小規模學校推進拓展性課程建設的有效探索[J].基礎教育參考,2018(22):31-33.
[2]李宇凱,王雪.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16,53.
[3]杜代軍.農村小學小班制背景下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J].讀寫算(教師版),2012(6).
注: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