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權
摘 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初中語文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閱讀課程中通過有效的互動,鼓勵學生分享閱讀體驗和感悟,能夠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思考,從而極大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進一步探討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師生互動
一、引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改變以往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觀念,強調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和與人交流能力。教師在初中閱讀課上要按照標準的要求,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敢質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能力,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必要性
學好語文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都采用傳統的單向輸入方式,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指導的信息和知識,嚴重缺乏自主思考,閱讀效果一般。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閱讀課中來會取得以下效果。
第一,有效的互動能夠促進學生思考。所謂“互動”是指有來有往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在與老師的問答過程中就會不斷思考,深入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意思,感受文章中蘊含的情感,有效的互動能夠幫助學生思考,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進行《最后一課》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提幾個問題“你覺得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讀完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然后與教師進行溝通,就能夠自然引出課文要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有效的互動能夠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閱讀后的反饋。閱讀教學課上,教師通過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能及時接收到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并且基于學生掌握和理解的情況不斷調整講解的方法和課程的進度。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對課文進行適當的拓展,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還是以上面《最后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如何理解課文中‘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睂W生經過思考回答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語言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標志,是民族內部團結的紐帶,語言能將民族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如果一個民族喪失了自己的語言,那整個民族都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所以我們才將一個民族千百年共同生活行成的語言稱為“母語”。通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解讀,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量,又培養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可見,互動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而互動背后卻蘊藏巨大教育價值,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不斷發掘互動的價值,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
1.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和愉快的互動氛圍
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展開思考,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師生之間才能進行有效的互動。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特點,教學過程要民主和諧,關注不同學生的知識需求,通過積極的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大膽張口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是知識的傳遞和共享,更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精神和情感的深層次交流,所以教師也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理解和尊重,共同營造積極向上又和諧友愛的課堂氛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能夠積極主動地讀書思考,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華。
2.精心設計互動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加深互動的層次
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深入思考,積極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形成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的時候針對課文的內容和課程的教學過程精心設計互動的問題,問題要緊扣文章主題,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之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對課文進行有效的探索和梳理,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正式的閱讀課上,教師就可以與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在進行《蠟燭》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從整體到細節引導學生逐層思考。比如“讀完此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喜歡文中的哪部分內容和語言?老婦人為什么不顧自己的安危去掩埋蘇聯紅軍的尸體?你覺得她當時懷著怎樣的心情?”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就會在閱讀過程中展開思考,獲得各種各樣的想法,急于跟其他同學交流和分享。所以在正式的閱讀課上教師就很有必要為學生提供互動的平臺,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就能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學生發現閱讀的樂趣之后就能夠喜歡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閱讀中獲得知識和成長。
3.聯系實際多方互動,實現互動共贏的價值
文學作品一般都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聯系實際,可以同學之間進行互動交流,也可以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還可以學生與家長進行互動交流。通過多方互動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與作者產生靈魂的碰撞,體會文學作品的優美之處。比如在進行散文《散步》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文章的理解?!渡⒉健访鑼懥斯枢l的風俗人情,蘊藏著作者對故鄉的懷念和對親人的思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情感體驗可以交流與家人互相包容、互相體諒的小故事,分享可貴的親情。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與家長溝通交流,談談父母家鄉特有的風土人情。通過這樣的互動和交流,學生、教師和家長都能夠感受到溫馨的氣氛,從閱讀中獲得深層的情感體驗,實現互動共贏。
4.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來增加互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積累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課文的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互動的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比如,在進行《祥林嫂》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選取與課文有關的影視作品片段作為開場設計。用生動的畫面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閱讀,讀完之后讓小組內部可以展開討論和交流,既能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意識,又能夠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吸取別人的思想精華。另外,語文是一門講究積累的學科,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夠在交流時出口成章,寫作時胸有成竹。因此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讓學生養成積累的好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課文中優美的字詞句收集背誦下來,每次閱讀課上課前,可以讓一到兩個學生背誦一段優美的詞句或者是一首詩歌作為開場。可以全班輪流進行,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表達的機會,又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積累,經過長期的堅持,學生的閱讀能力定會得到極大提升。
總之,高效的師生互動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師要采取有效的對策,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余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方法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8):104.
[2]張素穎.關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4(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