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淑梅
摘 要:數學新課的引入,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主要講了初中數學新課引入的幾種巧妙方法,以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新課引入;溫故知新;情景;實踐;練習歸納;游戲實驗等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數學課程的學習也是一樣。一節新課,如何巧妙地開始,如何巧妙地引入呢?教學不僅是一項智力活,同時還是一項藝術活,需要教師既有扎實深厚的數學功底,又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學魅力,這種魅力,就是教學的藝術手段。下面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巧妙引入新課,談幾點認識。
一、“溫故而知新”法引入新課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識的學習也是一樣。初中數學新舊知識之間,也不是完全孤立、割裂開來的,都存在有一定的聯系,或是相互遞推,或是相互補充。舊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前提,并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溫故而知新,通過復習舊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更好地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思想鋪墊,不失為一種引入數學新課、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新知識的好辦法。例如:在講授“冪的乘方”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公式,然后,根據乘方的意義將“冪的乘方”轉化為同底數的冪相乘,從而巧妙引出冪的乘方的公式,以此來展開對新內容的學習。
二、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法
多媒體創設情境,是指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運用語言、圖片、音樂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此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達到滲透教學內容,引入新課的目的。例如:在講授“生活中的軸對稱”一節時,先通過多媒體技術出示了一組圖片,有美麗的河邊風景,岸邊的樹木與水中的倒影成 對稱圖形,也有成軸對稱的神奇建筑,通過觀察,巧妙地引入了新課并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了學生的求知欲。
三、通過動手實踐引入新課法
動手實踐,就是要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開動腦筋探索真理,發現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例如,在講“利用相似三角形測量旗桿高度”時,我把同學們帶到了操場上,只給他們每組一個皮尺,讓他們利用我們所學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測量計算出旗桿的高度。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四、設疑式導入新課法
中學生大多好奇心強,設疑式導入法,正好迎合了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上課伊始,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例如:講分解因式時,可以先讓學生思考這樣一道題目:993-99能被哪些數整除?這個問題顯然學生不能輕松解決。這時,老師可趁機和學生說,接下來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分解因式”,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這個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不僅被激發了出來,還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新知識的學習。
五、通過練習討論,歸納引入新課法
通過練習討論,然后再對數學對象進行不完全歸納的方式引入新課,這也是一種常用的引入新課的方法。例如:引入完全平方公式時,先出示一組多項式乘法練習:(1)(x+1)(x+1)=?(2)(3-a)(3-a)=?(3)(2a+3)(2a+3)=?(4)(m-2n)(m-2n)=?可以讓學生先做,然后點擊答案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等式左右兩邊的特點,通過練習、歸納、猜想的方式,引出完全平方公式。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往往是應用于有關公式學習的新課上,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能力。
六、類比分析引入新課法
類比分析引入法是指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引導學生對某些知識類比分析,得出與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識的引入方法。通過類比,可以發現新舊知識的異同點,使知識向更深層或更廣闊的領域遷移、發展,從而達到知識引入的目的。例如:在講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時,教師指出:方程的解法與不等式的解法有類似之處,我們可以用類似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來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然后先讓學生解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把等號變為不等號,得到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再讓學生解答。看似兩三句話,但這樣的引入能把學生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從已知的對象遷移到未知的對象上去,同時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去學習和研究新知識。
七、游戲實驗引入新課法
用趣味性游戲實驗引入新課旨在激趣。例如:在講“用關系式表示的變量間關系”時用“數青蛙游戲”引入新課,教師多媒體展示“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三只青蛙三張嘴……”,讓學生數數游戲,接著啟發學生(1)青蛙的眼睛數和只數有關系嗎?能用關系式表達嗎?(2)青蛙的腿數和只數有關系嗎?能用數學關系式表達嗎?從而巧妙地引入本節新課,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但不論以哪種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課,都要簡明扼要,緊扣課題,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要將學生從“要我學”、被動學習的狀態,引入到“我要學”的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來,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新課堂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魏愛華.淺談初中數學新課引入的方法[J].商場現代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