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蓮
摘 要:微課,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它是基于學科教學知識點或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內容進行選題、設計、拍攝和制作的短視頻,具有主題突出、指向明確、便于學習的特點。旨在探討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策略,從而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微課;高效
微課,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它是基于學科教學知識點或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內容進行選題、設計、拍攝和制作的短視頻,具有主題突出、指向明確、便于學習的特點。一線教師若能把它有效地應用到教學中,就能讓教學更高效。而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更具有優勢,它能融入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眼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同時,微課教學還能營造師生互動的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是新型教學資源的發展和延續。下面,就結合《“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文的教學,談談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選自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第七組的22課《人物描寫一組》,這是一個節選片段,出自我國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片段主要描寫的是林黛玉初進大觀園,與眾人相見時,與“鳳辣子”王熙鳳見面的經過。學習該文的重點是品味王熙鳳這一人物的形象特點,感受曹雪芹刻畫人物形象的精妙,學習人物描寫的技巧,激發學生課外閱讀中華經典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充分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后延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感受語文閱讀的樂趣。
一、助力課前預習,激發探究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高效,往往需要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對文章的大致內容、結構形式、創作背景、人物背景、作者意圖等形成一個初步的了解。而引入微課模式后,教師就可以在備課環節將一些與課文學習相關的資源編輯成微課視頻,鼓勵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觀看。而這些形式新穎、內容精練的微課視頻,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預習效率,也激發了學生深入學習的探究興趣與欲望。同時,在觀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有疑之處或不同見解,在第二天的語文課堂上,就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與教師進行有目的性的交流,使教學更有針對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節選自《紅樓夢》。學生必須對文中提到的賈母、王熙鳳、林黛玉等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有較清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王熙鳳這個人物的性格,感悟曹雪芹人物描寫的精妙。因此,課前預習中,我制作了預習單,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流利。(2)主動探究,了解文中人物關系,特別是賈母、王熙鳳、林黛玉等幾個人物的關系。(3)初讀感悟,感受文中主角王熙鳳的性格特點,關注作者曹雪芹描寫人物的方法。
對于預習單中的第1個問題,學生都能通過讀書而有所得,而第2、3個問題,是學習難點,也是學生學好課文的關鍵點。只有了解了其中幾個人物的背景,特別是賈母在賈府中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王熙鳳與賈母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物性格特點。為此,老師利用微課,對《紅樓夢》里賈府關鍵人物的背景、關系進行一個展示介紹。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在短短的時間里,就能從《紅樓夢》里眾多的人物中理出一條清晰的線索來。在對文中人物背景有所了解后,學生就會對人物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而在后面的深入學習中,就能很好地理解王熙鳳對賈母的阿諛奉承,對林黛玉的假裝關心與熱情了。
二.助力課堂教學,實現自主學習
1.助力引導學習方法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而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以輔助形式出現,它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整合成視頻內容,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通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交流討論,從而掌握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設計為若干個問題,以設問的形式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然后針對其中一些問題播放相應的微課視頻,指導學習方法,營造濃厚的學習、探究氛圍。
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教學中,學生由于自身學習能力的限制,對王熙鳳這個人物的感悟只能停留在一個較表面的認識上,當然更不能深刻感受到曹雪芹人物描寫的精妙。因此,課堂上,在學生匯報了初見王熙鳳的印象后,老師設置了一個懸念:都說王熙鳳辣,可是你能感覺到她的辣嗎?同學們,名著只讀一遍是不夠的,必須反復讀,慢慢品,才會有所發現,甚至有更深的感受。接下來老師拋出一個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找出描寫王熙鳳的相關語句,品味王熙鳳的性格特點。那么到底該怎樣品呢?接著,老師播放了一個微課,以文中一處有關王熙鳳的語言描寫為例子,引導學生如何品味人物形象,并且給出清晰的學習方法——“抓細節、聯背景、想畫面、入情讀”。短短幾分鐘,學生就能快速掌握學習方法,并把這方法運用到實踐當中。因此,在后面的小組學習中,再去學習、品味其他的幾處描寫王熙鳳語言、動作、外貌的片段,學生的感受就深刻多了。
2.助力突破教學重難點
由于小學生處于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還不足,將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轉化成具體形象的事物有難度,因此往往會對文中的重難點難以掌握。如果教師適度選用一些視頻資料,將其制作成微課用到課堂教學中,使語言文字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教學中,老師剪輯了影視作品《紅樓夢》中“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的視頻資料制成微課,把課文中描寫的“鳳辣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情景,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對學生感受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3.助力激活學生思維
將微課引入課堂,打破了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在微課助力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然后各抒己見,創造性地解決了問題,真正實現了個性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