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鴻榮
學校文化對學校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開放式的海洋文化影響下,上海市航華第二中學不斷進行海洋文化的宣傳,對海洋文化下的學校環境、主題活動、校本課程等方面進行了改進,并將海洋文化逐步滲透到教學改革之中。學校先后參與了閔行區“后茶館”實驗項目和“電子書包”實驗項目的研究,將外來模式進行本土化,并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充分分析學情、教情、校情的基礎上,努力探索適應本校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在學校海洋文化特色創建下,融入開放性、合作性、開拓性、自主性的海洋精神的“人人課堂”的構想。
在海洋文化的引領下,學校師生達成了價值認同,樹立了全新的價值觀、教學觀、學習觀、過程觀和評價觀,研究并重新構建了課堂理念、價值、核心模塊、主要策略和評價方式等,使課堂教學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促進了課堂轉型。
一、尊重“人人”,
促進教與學的創意與系統驅動的優化
“人人課堂”是指遵循“平等、尊重、活力、創造”的課堂價值追求,關注并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和主動發展提高,并通過師生、生生的有效合作,力求打造一個人人思考、人人合作、人人發展的課堂。
1.確立“人人課堂”的教學理念
“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學生的生命發展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的,教師的生命發展也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累的。優秀教師的成長,需要全身心地融入整個教學過程,并通過良好的教學行為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人人課堂,人在中央”是對學校課堂期許的最高目標,它要求教師的教育行為要與學生生命成長的需求高度一致,要求教師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充分體現出“人格平等和學術平等”,形成“人人都是主角”的課堂理念。
2.明確“人人課堂”的教學主旨
一是人人思考,人人自信。鑒于學生的自信源于思考,教師應創設各種情景、搭建各種舞臺、設計各種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在不斷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自信。
二是人人合作,人人參與。在課堂教學中,應特別強調生生間和師生間的互動、合作和交流,從而形成一種互相欣賞、互相幫助的良好局面。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不僅有認知上的參與,還要有情感上的參與和身體上的參與。
三是人人成長,人人發展。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在認知、思維上得到提高,還要在情感、品德和個性、生命上得到發展,這是學生學習結果的集中體現。
3.“人人課堂”的實施與評價
(1)課堂實施策略
一是知識聯動式學習。課堂中知識的聯動包括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動、課內知識之間的聯動和與將來相關知識之間的聯動,甚至是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聯動。在課堂上,教師教學的內容、采用的教學方式都應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建構和更新知識體系。
二是任務驅動的合作式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提出恰當和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或任務,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成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而導學案、導學單等都可以成為任務驅動的一種方式。
三是數字化環境下的交互式學習。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字化環境,讓學生既可以進行獨立學習,又能在師生、生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要使學生的學習空間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校內延伸到校外,而學生的學習資源也由過去單一的書本呈現和教師的講授變成更加豐富的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的形式。
(2)課堂評價維度
“人人課堂”的評價包括教材處理、組織教學、學習狀態、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等五個維度。評價機制的建立和實施是為了給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人人參與、人人合作、人人發展”落到實處。
一是教材處理。教學目標的設置要符合課程標準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是組織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組織有序的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要體現民主,要尊重、理解、激勵學生,適時開展師生互動,及時反饋并適度調控。
三是學習狀態。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課堂氣氛活躍,參與面廣,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
四是學習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多種多樣,要有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要在課堂中思維活躍,能質疑問難,充分展現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五是學習結果。教師在高標準地達成課堂目標的同時,要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
“人人課堂”評價的聚焦點在于如何促進“人人思考、人人合作、人人發展”。課堂評價元素既要關注教師對教材的解讀和處理、學習內容呈現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的策略等,又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
二、著眼范式,回歸教學的創生性本源
1.“人人課堂”的核心環節
一是自主研習。設計好課前導學案或課中導學單,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是互動釋疑。通過組內與組間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等途徑,展現學生不同的構想,探究并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困惑與質疑。
三是歸納拓展。通過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形成知識架構;立足教材,通過課內或課外的檢測,達到鞏固或超越教材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
2.核心環節衍生的主要課堂范式
一是使用導學單的課堂教學范式。導學單相當于任務單。通過導學單的使用,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中心、以自主研習和大小組交流為主線而進行課堂學習。教師通過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獨立學習,嘗試完成導學單上的學習任務,再通過組內與組間的互動探究,最終完成并掌握導學單中涉及的全部學習內容;教師通過歸納拓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糾正學生的錯誤,矯正學生不恰當的學習行為。
二是使用導學案的課堂教學范式。教師要通過導學案的使用,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研習,在課中以導學案內容為中心、以大小組的互動交流為主線開展學習。使用學案前置到課前的模式,可促使教學發生兩大變化,即教師備課方式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模式的改變。
三是數字化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范式。筆者所在校是閔行區的電子書包實驗校,這一數字化學習平臺有利于對“人人課堂”進行創生性的實踐研究,使學生的學習在數字化環境的支持下變得更加自主、多元和個性化。課前,學生可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去解決問題,并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拓展和深入研究;課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布置不同層級的作業,使學生能夠進行差異化學習。教師要利用數字化平臺的便利,實現對學生更透徹的了解、更精準的教學和更科學的評價。基于數字化環境的課堂實踐,要使“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和“前移后續,精準教學”的教學策略得以體現,從而達到“人人思考、人人合作、人人發展”的教學目標。
在“人人課堂”的創生性實踐研究的過程中,學校各部門通力協作,各教研組全程全員參與,從海洋文化的“容納”“融入”到海洋人文精神的開放性、合作性、開拓型、自主性,到“人人課堂”的人人思考、人人自信、人人合作、人人參與、人人成長、人人發展,直至上升到關注人的發展,體現了“人在中央”的課堂理念。
三、對“人人課堂”進行深入研究與反思
一是實施模塊教學時不能唯模塊論。“人人課堂”在設計之初,三個基本的教學環節是漸進式推進的,但在經過大量實踐后發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關注其模塊構成的課堂教學要素,教學要因學生而宜、因教材而宜,要能夠做到隨機變化。同時,教師應根據自身實際、學情變化和教學內容等,對教學要素進行重新組合,以達到更高效的目的。
二是為自主研習而設計的預學案或導學案、學習單等都要恰當合理。在設計預學案或導學案、學習單時,應基于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恰當選擇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問題,給學生留出思考問題或質疑的時間,真正做到“心中有課,目中有人”“以學定教,以案促學”。
三是要不斷提高預習學案的實施效果。例如,通過小組競賽來激勵學生完成學案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在實踐中發現,有些學生為了“獲勝”,通過上網搜索來獲取預習問題的現成答案,或通過學生之間互相“借鑒”來完成學案,這樣就偏離了以組間競賽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此外,在課堂上學案完成得好的學生或小組也會存在自身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的關注點要更具代表性,關注面要更寬廣,準確判斷學情,適度引入競爭,從學生課堂互動的表現中發現問題,提高調整和應變的能力,將“教”真正落實到“學”上,切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四是要對數字化環境支持下的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數字化環境中的教育技術應用不是牽強和機械的,教師應關注其介入課堂的適切性和有效性,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大容量、反饋迅速和開放交流等優勢,在恰當的時機適度地使用,使學生能夠真正發展能力,而不是只會“圖方便”。
總之,對課堂的研究是教師和學校永遠的追求,應基于學校特色文化氛圍,不斷深化“人人課堂”的內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