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順來
摘 要:新課程改革標準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出了進行改革的方向,但是,從目前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現狀來看,仍然存在部分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不知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對學生進行品德與社會知識有效教學的現象?;诖耍瑥淖陨硇W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經驗出發,提出一系列實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其他品德與社會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新課改;信息技術;現代微課;合作討論
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將教學效果實現最優化的教學現象。在新課改當中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課堂高效性進行了要求,因此,教師應當采用多樣策略,優化教學路徑,從而構建新課改下高效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
一、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程設計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社會已經步入網絡時代,如何應用現代網絡技術,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成為教師思考的關鍵性問題。而伴隨這樣的思考,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當中,促進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化,從而逐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我的祖國多遼闊》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使用多媒體當中的愛奇藝等視頻播放客戶端,將有關我國山河風景的視頻片段播放給學生,使學生在動態直觀、聲情并茂的視頻當中,將注意力轉移到《我的祖國多遼闊》這節課當中,并基于該視頻,激發參與《我的祖國多遼闊》這節課學習的積極性;之后,教師使用PPT當中的圖片展示功能,將這節課當中的“我國幅員遼闊的事實”“東西時差”“南北溫差”等知識點,以框架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的開始就對《我的祖國多遼闊》這節課當中的主要內容有所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本節課的節奏;之后,教師使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向學生講述《我的祖國多遼闊》這節課當中的“我國幅員遼闊的事實”“東西時差”“南北溫差”等知識,使學生在不斷變換的圖片當中,將注意力維持在課堂當中,實現《我的祖國多遼闊》這節課的高效教學。顯而易見,在開展小學品德與社會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程設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結合現代微課,促進重點教學
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能夠將復雜的知識在短時間內講解清楚,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新課改下開展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教師可以應用微課的形式進行重點知識的講解,從而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中重點知識的教學效果。
例如,為了優化《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節課中重點知識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用微課的形式進行重點知識的教學。從新課程改革標準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要求,以及教材中對本節課內容的安排,“社會生活中民主對話的基本形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師將該重點知識濃縮在15分鐘左右的視頻當中,與當前小學生對品德與社會知識的注意力維持程度相適應,之后,教師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投放在“騰訊課堂”或者“酷學網”等公共網絡空間當中。當教師在正式教學《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節課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找到教師所制作的微課視頻,并進行自主觀看,從而在正式上課之前就對本節課中的重點知識有所理解。當教師在課堂教學《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節課的重點知識時,學生因為已經對“社會生活中民主對話的基本形式”等重點知識有所了解,因此,能夠快速理解教師所教授“公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社會生活中的民主對話形式,從而實現《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節課的高效教學。
可見,在開展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微課的形式進行重點知識的講解,從而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開展合作討論,突出學生主體
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提出,合作教學策略被引入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當中,用于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進行《各族兒女手拉手》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應用合作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并發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在課堂中,教師根據學生對基礎品德與社會知識的認知程度不同,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合理分配,使得每個小組當中既有對品德與社會基礎知識認知程度較好的學生,又有對品德與社會知識認知程度一般和較差的學生。之后,教師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各族人民要團結一致?”的合作研究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并在討論的過程中明白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的原因不單單是憲法中對民主團結方面的要求,也是維護祖國統一和發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小組中成員對品德與社會知識的認知差異,因此,對這一問題的理解程度也不同,這時,對這一問題理解程度較好的學生可以指導理解程度不佳的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使學生在互幫互助中提高整體小組的討論效果,實現《各族兒女手拉手》這節課的有效教學。
顯然,在開展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合作教學的策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從而提升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效果。
總之,高效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構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線品德與社會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進行積累,從而逐步優化課堂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亞萍.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及不足[J].學周刊,2019(6):62-63.
[2]王洪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8(2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