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斌
摘 要: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入或創造一個具體的場景,激發學生身臨其境的感情體驗,以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教材。這種教學是以新課改為背景,目的是為了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語文;運用
語文與數學一直是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學科。初中語文擺脫了講故事的階段,學生不僅要接觸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還要了解詩、詞、歌、賦、小說、散文,這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在語文教學中,傳統教學里的死記硬背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情境教學走教學舞臺。情境教學要怎么教,教什么,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解答。
一、聯合實際情況,挖掘文章內涵
教師進行教學,一般都是將課本一段段拆解,在復習課時更是走馬觀花,將課文中心含義一提,就算復習結束,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教師可以對課本的時代背景做一個介紹。比如漢朝的賦,唐朝的詩,宋朝的詞,每篇文章都和時代緊密相連,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精神寄托。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語言藝術和感染能力,把作者的思想在文章閱讀中展露出來。還可以披露作者當時的狀態,比如被貶,比如離鄉,這些都是課本中隱藏的線索。還有“我的老師藤野先生”里,有學生認為魯迅怎么可以和日本人有關系。其實時代背景是中國人到日本求學,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拯救中國,魯迅在那兒發出“學醫救不了中國人”的感嘆。
例如:《論語》十二章都是孔子與門下弟子的日常對話,看起來很瑣碎,其實飽含思想的光輝,這一點光輝影響了中國近2000多年,時至今日依然在發光發熱。其背景在戰國時期,諸侯割據,民不聊生,常年戰亂之下,百姓亟須拯救。諸子百家都在思考一條救民強國之道,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也在踐行自己的道路。他的每一句經典語句都是在自省與走向進步,他游學列國期間其弟子記下了這些日常對答。教師缺少孔子的閱歷,但是可以生出同樣的感情,并教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景展現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很多影像資料都隱藏在網絡信息洪流之下,教師要善于發掘,靈活運用多媒體,授課時可以播放影像資料,增加感染力。遇到難以理解的外國作品,可以播放原文,體會其中隱藏的感情。即便語言不是共通的,但感情可以。在初中語文里,詩歌占了很重要的比例,有的詩詞已經被藝人翻唱過,教師可以收集翻唱的歌曲,并在課堂上播放。比如著名的《水調歌頭》,其曲調經過現代歌唱家之手,讓這篇千古名篇又一次綻放了光彩。
例如:《使至塞上》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边@首詩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守邊戰士愛國精神的贊美;此詩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教師可以播放絲綢之路上的塞外景象,一匹駱駝,一輪落日,一縷孤煙,構成完美的塞外風光。讓學生深深體會作者的感情和寫作技巧,這樣的教學是有效率的,成功的。
三、促進互相交流,進行實況模擬
語文是一種交流方式。它不只停留在語言上,還包括肢體動作和心靈上的交流。中學語文里通常是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很少有學生間的交流。教師與學生屬于垂直交流,學生間的交流屬于交叉交流,而且這種交流可以通過情景模擬進行訓練。比如,截取課本的一個片段,將學生帶入課本角色,一個人賣盾牌和戈矛,一個去與他爭論,看到底是戈更鋒利還是盾更堅固。通過這樣的語言交鋒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活化思維模式,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與爭論。同時教師可以開展表演比賽、詩歌詠唱比賽、辯論比賽、唱歌比賽等,讓學生在游戲和比賽中得到提高,在交鋒中品嘗勝利的滋味。
例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創作于戰國年代,記敘了莊子與惠子二人在濠水橋上游玩時進行的一場小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濠梁之辯”的絕妙之處,兩人的雄辯之外,還在于它具有無窮的韻味。辯論雙方都緊扣主題,但辯論者的思維截然不同。惠施是從認知的規律上來說,人和魚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魚的喜怒哀樂。莊周則是從藝術規律上來說,人樂魚亦樂。將學生帶入莊子與惠子的角色,對知不知魚之樂進行辯駁,不僅可以理解兩位先賢的思想,還可以體會辯論的樂趣,學會辯證地看世界。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是交流方式,而情境教學能很輕松地讓學生理解課文。教師要聯合實際情況,挖掘文章內涵,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景展現,促進互相交流,進行實況模擬,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情境教學中提升理解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瑞玉.初中語文古詩詞情境教學研究[J].學科探索,2018,9(21):11-13.
[2]王鳳麗.淺談情境教學在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應用[J].教改.教研,2018,2(23):16.
[3]趙春梅.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讀與寫,2018,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