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軍
摘 要:教師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教授的能力,而在于教師喚醒和激勵學生的本領。也就是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激勵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學藝術的表現。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需要教師的激勵、同學的認同、家長的贊揚。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將激勵的藝術應用到課堂上,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關鍵詞:激勵模式;小學語文;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學校和教師越來越關注教學的有效性。經實踐研究,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語文課堂上,他們對于新鮮的實物充滿了好奇,渴望受到表揚和贊賞。因此,教師要想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根據學生心理上的特點,運用激勵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來。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于激勵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以下幾點探究。
一、利用語言的藝術
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借助語言的藝術鼓勵學生。并且,語文是小學教育教學的基礎性科目,在小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會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講解教材內容,師生互動相對較少,這樣的形式,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阻礙了有效語文課堂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興趣,運用多樣化的語言技術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以此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語文活動。
比如:在《梅花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體會到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眷戀,使學生懂得梅花不畏風雪欺壓的高尚品格,并且,讓學生學習這種品格。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了全文。同時,根據學生的表現,筆者及時給予了表揚和鼓勵,如:你讀得非常好,感情也很到位,希望可以繼續努力。這時,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緊接著,筆者引導學生閱讀了課文中的五件事,讓學生分析了問題:從哪一件事能夠看出外祖父對于梅花的喜愛?學生在筆者問題的引導下就能夠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且,筆者再次對學生進行了表揚。在這樣的形式下,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就是說,語言的激勵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發揮榜樣的作用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榜樣的樹立是非常重要的。榜樣作用的發揮,不僅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也就是說,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借助榜樣的激勵作用構建語文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五壯士的英雄事跡,感受五壯士的英勇形象。同時,讓學生了解、感受英雄的精神力量,發揮榜樣的作用。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為學生提出了問題:什么樣的人被稱為壯士呢?課文從什么時候開始稱這五個人為壯士?作為戰士,他們做了哪些事?在分析和探索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就對壯士的概念有了一個基礎的了解。緊接著,筆者帶領學生深入分析了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解決了問題:他們在接受任務之后是怎樣痛擊敵人的呢?班長馬寶玉表現如何?副班長呢?學生在具體的事件和做法中,就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態度。同時,學生也就能夠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三、構建多樣的活動
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教師要為學生設置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如:朗讀比賽、寫作訓練、口頭訓練等等。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比賽中增強自身的能力。而且,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表揚和獎勵,從而使學生在比賽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活動中來。
比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從課文具體的描述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感受到的力量。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組織了朗讀比賽,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由其他同學共同評選出朗讀最好的學生,并且接受獎勵。同時,筆者還要求學生以“親情”為主題進行了寫作訓練。而且,文章質量相對較高,構思較好的文章,筆者進行了特別的表揚。在這樣的朗讀活動和寫作訓練中,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總而言之,激勵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這不可或缺的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認識到激勵性的語言的力量。并且,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狀況出發,構建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優化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方式。同時,教師要利用語言的技術,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此外,教師要發揮榜樣的力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態度。只有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夠不斷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馬欣年.多維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39,146.
[2]李桂娟.試析激勵模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價值[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