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瑞蓮
摘 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學好語文才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前提,而閱讀在這其中更是核心,所以就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是基礎也是核心,而閱讀又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與關鍵,更是發展學生識字、寫作能力的前提,所以如何保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一直都是教學活動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在新課改不斷深入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呈現出了全新的發展態勢與需求,要想在這種環境下保障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必然要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手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此來真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之中。可是,究竟要如何實現這一目的呢?基于此,筆者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無論是任何課程教學抑或是活動實施,興趣都是前提與基礎,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也不例外。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基于此來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讓其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之中,這樣才能真正保障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內驅力,而興趣的產生并不是取決于學生智力,反而是取決于學生心理認知。為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情況來為其創設出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積極借助于故事或者是游戲等方式來創設有趣的閱讀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其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之中。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烏鴉喝水》這一文章教學的時候,教師若是直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學生學習的興趣明顯就無法激活,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段“烏鴉喝水”的動畫或者是視頻,通過這一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此來進行導入教學,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然也就能夠得到提升,進而也就會主動想要投身于文章閱讀之中,從而真正實現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這一目的。
二、加強課外閱讀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雖然新課改一直都在不斷深入,但是部分語文教師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教師因為長時間處在應試教育環境之中,所以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依然還是以課題講解、海量閱讀練習為主,對于課外閱讀沒有足夠的重視,甚至還認為其會影響學生語文成績,阻礙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在這種教學認知下,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提升。另外,新課改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課外閱讀量需要累計達到15萬字以上,可是若沒有進行課外閱讀的話,是很難實現這一目的的。為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語文課堂閱讀,還需要加強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積極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與補充,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閱讀量,還能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等寓言故事教學之后,還可以為學生推薦《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坐井觀天》等有趣的寓言故事,以此來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以及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真正實現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這一目的。
三、優化閱讀作業設計,發展學生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后作業是閱讀教學的延續,也是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對學生閱讀能力以及閱讀理解把握程度的了解。為此,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加強對閱讀作業設計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為學生設計出生活化的閱讀作業與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在較為熟悉的氛圍中主動完成課外作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課外作業的實踐性與趣味性,真正有效發展學生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在完成《烏鴉喝水》閱讀教學之后,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出一個“閱讀繪畫”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將烏鴉喝水的整個過程借助于圖畫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保障課后作業的趣味性,還能對學生閱讀掌握情況有著一定的把握,同時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得以提升。
綜上所述,閱讀是語文課程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教師一定要重視的環節,在新課改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面臨著新的要求與挑戰,要想真正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一定要結合新課改要求進行創新教學,創設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加強課后閱讀引導、優化閱讀作業設計,以此來真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從而真正落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這一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永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4):103.
[2]周嘉芬.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課外語文,2015(6):87.
[3]劉京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