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忠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研究和思考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就要重視閱讀和生活。然而,在農村小學教學活動中,由于留守兒童多,家長素質低,加之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差,思維不夠開闊,教師吃力不討好,學生害怕寫作文是極為普遍的現象。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對策思考
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
目前,農村小學生由于圖書資料少,閱讀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課外閱讀量少、閱讀面窄,致使農村學生“看文變色”,討厭寫作文,感到提筆忘字,寫起作文來無從下筆,覺得無話可寫,無內容可寫;或者總是口號式的幾句,空洞無物,寫上來的作文千篇一律,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這些問題:
(一)寫作的興趣制約著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都覺得寫作文實在是一件頭疼的事,或是為了應付老師交代的差事,胡編亂造一通,或東拼西湊一番交差了事。學生對寫作毫無興趣可言,有學生連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有障礙,更別談作文了,這又如何談得上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呢?
(二)閱讀面窄、閱讀量小,積累嚴重不足
由于教師對學生閱讀習慣的模式,老師很少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由于家長不重視孩子的閱讀,只注重成績,只想讓孩子鉆研課本,導致學生看課外書的興趣被抹殺;由于條件限制,農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的少了,想的自然就少,就沒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豐富,這樣下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識面窄,閱讀量小,生活枯燥,積累嚴重不足,從而缺乏寫作素材,最終導致寫作障礙,沒有閱讀積累就如同沒有源頭活水,寫作時就 “無話可寫”或“提筆無文”,大腦一片空白。
(三)漠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不完善,學生圖書匱乏,再加上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受種種條件限制,教師教學理念相對滯后,漠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習作訓練過于程式化,過于僵硬死板,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的興趣愛好,學生的創作意識得不到很好激發,因而制約了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幾種不良傾向:
1.注重結果,忽視過程
從我多年來的語文作文教學分析來看,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有的教師讓學生背幾篇范文,以應對考試結果,忽視了平時的作文寫作方法過程。很難發現富有個性化的作文和有亮點的作文,吸引教師眼球的作文很少,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如同枯枝敗葉,讓人反感,這些都反映出小學作文教學“重分數,輕能力”的現象比較嚴重。
2.注重形式,忽視生活
“文學源于生活”,作文就是要融入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有的語文老師怕麻煩,平時不注意引導學生觀察了解生活,沒有把生活與作文聯系起來,在作文教學中只是讀一讀范文,然后讓學生在教室閉門造車,苦思冥想,胡編亂造來完成任務。由于學生缺乏感受與實際生活體驗,缺乏課外生活之水的滋潤,寫出來的東西往往無滋無味,缺乏感染力。
二、思考與對策
(一)關注生活積累
生活積累,就是要求在實際生活中善于觀察,積累知識,以及對人、對事、對景產生興趣。簡而言之,生活積累即自身生活經驗的積累。積累得越多,寫作文時就越有內容。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師要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增加小學生的生活體驗;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物和景物,關注熱點問題。讓學生寫生活日記,可簡短地寫三言兩句,也可寫長篇大論,關鍵是養成積累生活素材的良好習慣。
2.閱讀中積累好詞好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好詞好句的積累,讓學生在筆記本上摘抄優美的詞語和句子,對于詞語積累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積累課本上的詞語,另一方面進行有意識的記誦,把別人的東西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讓學生學會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閱讀中得到美詞佳句的熏陶。
(二)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由愛老師而愛作文,作文教學就變得事半功倍,學生自然也能寫出令人滿意的文章來。然而,想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并非易事。筆者認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分層作文,語文老師要讓不同的學生享受作文帶來的喜悅。由于在寫作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教師按照學生的層次進行分層作文教學,可以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也要適當地放松教學的標準,發揮學生的天性,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教師批閱要善于抓住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肯定與鼓勵,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繼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寫作興趣。
2.學習優秀的學生范文,喚醒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在作文教學課上可以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比,選出優秀的作文,在全班進行朗讀,引導學生發現優秀作文的亮點,促使學生向寫作優秀的學生看齊,達到提高自身作文素養的目的。
如果說充實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根,那么閱讀就是源頭活水,寫作就是豐富飽滿的枝葉,只有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地澆灌,才有根深蒂固,才有枝繁葉茂。教師應緊緊抓住作文教學的這些關鍵因素,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生活認知能力,才能提高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淑娟.生活·積累·表達: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探討[J].華夏教師,2017(2).
[2]張瑩.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 2016(6).
[3]張秀霞.小學高年級“生活作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