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峰
摘 要:新課改的提出和實踐對初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地位和作用。為此,教師在課堂中要有效地與學生交流溝通,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新課改下初中政治教學如何提高課堂交流提出幾點認識,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政治課堂教學有所啟發。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交流;教學問題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構建和諧、愉悅的課堂,構建師生間的和諧關系。然而,在現如今的初中政治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使初中政治課堂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少,課堂氣氛死板,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政治課堂教學中要深入思考,如何提高課堂交流的有效性,實現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素質的教學目的。
一、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交流中出現的問題
首先,在當前的初中政治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死板僵硬,教師只知道拿著課本照本宣科,侃侃而談,完全忽略了學生的課堂感受,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聽得昏昏欲睡,課堂積極性不高,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初中政治《網絡生活新空間》一課的教學中提到了網絡,對于年輕一代的學生來說,網絡與他們密切相關,他們生活在便利的網絡之下,這是一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可以深入探討的話題,讓同學們分享他們利用網絡的經驗更有利于學生感同身受地認識網絡的利與弊以及遵守網絡規范的重要意義。然而,有些老師只是在講臺上對著學生講如何利用網絡,告誡學生使用網絡要遵守規范,完全忽視了和學生展開交流,進行互動,最終,教師也很難通過長篇大論的教育啟發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有很多教師之所以沒有和學生展開有效交流,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生的交流方法不合理。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一些老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過于嚴苛,沒有意識到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老師對學生期望值過高而做出負面的評價,會打擊到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導致學生對政治課產生心理陰影,從而在之后的學習中積極性不高,教師的教學效果變差。當然,教師和學生的語言交流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避免過于死板、僵硬的語言,做一個幽默的老師,讓同學們在詼諧的課堂中學習知識。
二、初中政治教學課堂有效交流的策略
1.教師要善于傾聽,展開互動
俗話說,傾聽是最好的交流。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是以傳授知識、培養素質為教學目的,因此很多老師認為,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語言輸出”更加重要,而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情感的表達,導致師生關系僵硬,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展開。教師要重視和接納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教學的反應,讓學生說話,實現良好互動。讓學生敢于說話,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互動環境,讓學生大膽發言。例如,在《融入社會生活》課堂上,教師要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可以鼓勵學生對“融入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表現”展開談論,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如何認識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傾聽學生的意見,開拓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健康向上的社會主人翁情感的培養。通過這樣的溝通互動,學生會感覺老師認真傾聽了他們的意見,產生成就感,激發學生課堂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2.教師言語要積極,激勵學生
在初中政治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語言管理,在授課中,既要避免直白死板地“念”教科書,讓學生覺得課堂無趣,積極性不高而對課堂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也不要用“口頭禪”之類的語言,造成無效的語言交流,而且教師要注意到,一旦在教學中多次使用“口頭禪”語言,學生在注意到之后,必然會發生注意力的轉移,教師的教學效果就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還有,教師對學生的反饋評價也要根據不同性格的學生注意使用語言。一些自卑而又敏感的學生,教師要拋開疾言厲色的話語,避免打擊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通過以鼓勵為主的評價,幫助學生發現他們自身的閃光點,樹立自信心。
3.重視學生個體,鼓勵學生參與
在政治課堂上,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整個課堂的重要部分,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增加師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設置交流討論的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碰撞思想和語言的火花,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教師要給每個學生課堂發言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卓越的想法都能夠在課堂上被理解和展現。
總之,課堂交流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要看到課堂交流出現的問題,并能夠對癥下藥,提出可行性的方法,以此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喻忠科.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初中政治[J].中國校外教育,2010(5):43-45.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于繼紅.對初中政治教學的體會[J].才智,2010(13):93-95.
[4]張萬古.初中政治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J].網絡財富,2010(18):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