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菁菁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在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上也都做了很多的嘗試,獲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師在這種新形勢下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小學語文的作業布置上也需要按照學生的不同需求及實際去進行分層設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
作業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也是提升學生認識能力的一種方法。在新時期的課程改革中,作業的設置也需要融合工具性與人文性兩方面的特點,這是接下來改革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實行小學語文作業的分層設計是一個新的嘗試與實踐,是對原有的作業設計模式的創新,能夠使教學實踐獲得更加高效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必要性
近年來課程改革在大、中、小學校都獲得了比較廣泛的推廣,特別是小學,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小學屬于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生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1]。社會各界都對小學教育的開展有著較高的期望,因此,小學生的相關教育問題也就成為了重點內容。語文與數學的教學過程存在比較大的差別,數學老師能夠通過講解例題以及讓學生下課做習題的方式去掌握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內容,而語文這門學科,其感情色彩比較濃厚,學生需要領悟的內容比較多,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的時候,并不能像布置數學作業那樣簡單,需要進行一定的設計,尤其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完成作業的實際效率去區別對待。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將作業進行分層,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在知識掌握程度及語文學習能力上有所提升。分層作業設計是對現階段語文教學的一個內在要求,確保學生獲得共同的進步,而不僅局限在幾個學生的范圍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與樂趣,使小學生都能學好語文,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注意事項
1.作業量及作業時間的設計
班級中的學生會因為各種客觀因素而形成差異性的個性特點,這也是讓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層次關系的客觀原因,在對小學語文低年級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控制具體的作業量[2]。對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要減少一些作業量,在一節課之后需要進行適當的基礎練習,對相關的拓展性練習題可以進行適當的減少;對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少做一些基礎練習題,多做一些拓展練習題,讓每位學生都能樹立起學習的自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進步。
不同層次的學生其實際的學習能力也是不同的。在對作業時間進行設計的時候,教師也需要考慮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確保班級中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還應該保證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準確地完成作業,這也是需要依賴于不停練習的基礎,教師在對作業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綜合分析作業量及難度、時間這三者的關系,使學生在合理的時間高效地完成作業,避免出現為了完成作業而熬夜的現象,這樣說明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是不高的。
2.小學語文作業難度的分層設計
雖然一個班級內的學生都是同一個老師所教,但是還是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使這些學生形成不同層次的語文學習能力[3]。針對這種學習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化的事實,需要注重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確定,為學生制定符合其自身發展能力的目標,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內容。對作業難度實行分層設計,按照實際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去針對性地進行作業的布置,這樣做有利于促進班級學生的共同進步。比如,在小學三年級《和時間賽跑》這節課的教學中,在學習結束后,老師布置了以下作業:一是摘抄有關珍惜時間的語句;二是在課下搜集一個關于珍惜時間的小故事,下節課在課堂上進行講述;三是寫一篇關于珍惜時間的感受的小短文,談一談自己對珍惜時間的看法。在這三個作業內容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選擇,同時按照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不同確定基礎、發展、創造這三級層次。要求一般學生實現教學的基礎目標即可,對發展目標盡最大努力去完成;基礎能力較高的學生,就要努力去實現創造目標,按照這種分層設計,班級內的學生都可以較高質量地完成作業,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找到其中的重點內容,針對學生的特點及實際的需求去設計作業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原有的、冗雜的作業中得到解放,實現作業設計的創新發展,讓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有更大的積極性,思維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其今后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項曉.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方法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4(4):188-189.
[2]彭曉霞.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設計及實施[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3]胡鴻艷.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研究[J].同行,2016(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