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泓孜
摘要:在當前風險日益頻發和技術不斷革新的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何有效防范行政事業單位財經風險,加強內控合規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讓財政資金得其所、用的安全,是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本文結合事業單位的特點,分析目前事業單位在財務內控防范意識、內控制度等方面現狀,并針對現狀提出新形勢下加強內控體制建設及風險防范的措施。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建設辦法;風險防范
一、前言
行政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既有公益職能又有服務職能同時涉及政府的一部分管理權力,屬于非盈利性單位,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其財務核算流程相對于企業而言要簡單的多,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規范,對權力不形成制約和監督,容易造成預算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國有資產流失,甚至導致貪污腐敗現象產生。目前很多基層預算單位內部控制意識淡薄,缺乏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或者有制度實際工作執行不到位,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概述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度,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最根本的目標就是保護國有資產,提高社會服務效率和效果,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從靜態來講,內部控制是單位為履行職能,實現總體目標而建立的保障系統,該系統由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等要素組成,并體現為與行政、管理、財務和會計系統融為一體的組織管理結構;從動態來說,內控控制是單位為履行職能,實現總體目標而應對風險的自我約束和規范的過程。內部控制制度猶如大橋上的保護欄桿,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或者高速路上的緩沖帶,保護著行人的安全。內部控制是每個工作人員應有的一種意識,應該遵守的規矩,也是每個人之間的合作和信任。
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體制的現狀
近年來,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工作日益重視,從2012年頒發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進行試點到現在的全面鋪開逐年編制內控制度報告,自查自糾,從上至下梳理內部存在問題,取得很大成效。在近幾年內控報告編制過程中,發現幾個共性問題:
(一)單位內控意識薄弱,全員參與程度低
很多基層單位不重視內控工作,缺乏對內控知識的了解,甚至有工作人員問,內控到底是做什么;領導只重視本單位事業發展,忽視內部管理,認為內控就是財會人員的工作,更談不上將內控工作納入單位日常工作體系中。有些單位雖然建立了內控組織機構,但是未明確其工作職責,未切實發揮其在內控工作中的作用,使得內控工作流于形式化。
(二)未建立科學、完善的內控管理制度、缺乏合理的業務流程和內部風險評估機制
(1)很多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滯后、存在空白和模糊區域,不少關鍵管控點沒細化。某單位在做2018年內控報告編制時發現,其預算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仍是2014年制定的,未及時更新;且缺乏預算動態管理和合同審批、合同臺賬管理等關鍵管控點的制度要求;其業務流程方面沒有清晰明了的流程圖,或過于簡單,缺乏監督和制約。如人事、財務工作職責權限不清,導致某個月公積金少繳過了一個月才發現。
(2)不重視風險評估,未建立明確的風險評估機制。有些單位對于內控工作應付了事,未主動進行內部風險評估,對存在問題未進行跟蹤解決和完善,無法真正做到風險防范。
(三)財務人員配備不足,綜合能力有待提升
財務人員存在配備不足,一人兼多崗情況,或者素質不高,專業性不強,或未能較好執行財務制度,并提出有效解決辦法。有些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認為財務工作屬于后勤工作,配備人員遠遠少于其工作強度,出現一個工作人員同時擔任經辦、稽核等需要相互獨立崗位工作的情況,無法在實際工作中實行不相容崗位分離,形成有效相互監督和制約。有些財務人員未能熟練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賬務處理,效率低下。
(四)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有待完善
從2018年內控情況分析來看,深圳財委近年建立了比較先進的財政門戶系統,涵蓋預算管理、預算內撥款收支、政府采購、基建、公務卡、財政票據和非稅收入、資產等,并實現初步關聯。但是具體到單位內部管理層面來說,還遠遠不夠。首先是該財政系統未包含預算外資金支出業務的流轉,其次單位在經費事前內部申請和審批,合同的簽訂、審批和臺賬管理,事后績效監控等環節未能全方位覆蓋和互聯互通,無法對信息流轉全過程監控,內控制度不能完全貫穿于經濟業務的各個環節,內控機制和制度得不到全面貫徹和嚴格執行。
四、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強對內部控制工作的宣傳,增強全員參與度
通過多渠道培訓和宣傳,增強員工特別是領導班子對內控工作的認識和責任感,多提供各部門共同學習內控制度機會,營造聯合管理氛圍,明確其工作職責,切實發揮每個人在不同崗位的監督和制約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單位內控管理體系,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1)成立內控組織機構,明確其工作職責及分工,充分發揮其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內控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內控工作會議,對內控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和討論,推動內控工作進一步完善。
(2)及時更新和完善財務管理和監督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是內控管理制度中的基礎,切實有效、環環相扣的經濟業務制度和流程可以讓單位有章可循,保障會計資料的真實性,相互監督和制衡,最大程度的避免經濟活動錯漏發生。單位需從財務管理方向分模塊全方位細化每個環節管控點制度:如預算方面,其編審流程、預算執行和調整以及后期評價;收支方面收入種類和繳納管理、支出范圍和標準、支出審批權限、報銷流程;資產方面固定資產類別與配置標準,固定資產保管、分配、處置標準與審批權限,資產清查流程等;采購方面采購審核分級授權機制,本單位采購組織形式及范圍標準,本單位采購供應商選擇標準,單位內部招標的流程,采購驗收主體、程序及結果應用;合同方面合同審批主體、內容及程序,合同臺賬設置及管理要求,法務介入條件與環節,合同執行監督機制,歸檔管理等等環節,覆蓋經濟業務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流程和操作標準,及時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更新財務制度,建立針對本單位的檢查監督制度,做到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相互配合,高效有序。
(3)建立有效風險評估機制,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單位應從風險評估周期、重點和標準、書面報告、結果的應用和后續跟蹤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制度,定期對其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評估,形成書面報告并提交單位領導班子,作為完善內部控制的依據。
(4)定期培訓,不斷提高會計隊伍職業技能。隨著時代發展,國家順應經濟環境,會不斷更新完善財會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應定期組織財務人員討論學習最新財務制度和信息化技術,加強其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提高財務人員職業技能和財務管理水平,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效率。
(三)加大對內控信息化建設投入,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大數據平臺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控管理的具體情況,結合深圳現有財政系統,從經濟活動的源頭抓起,搭建內部控制主要業務管理一體化的整體內控信息平臺,實現預算、收支、采購、基建、合同、資產等主要經濟業務管理模塊互通互聯,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設置關鍵管控點自動防控、信息推送、全過程監督、自動預警等功能,讓信息化達到各級層面。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即強化管理,防范風險,提高績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發表講話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這需要單位從思想上重視,嚴格執行內控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才能保證經濟活動合法合規和國有資產的安全,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體制的建設及風險防范分析[J].財會學習,2019 (05): 233-234.
[2]劉敏.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體制建設與風險防范[J].中外企業家,2018 (17): 12.
[3]陳茜.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體制的建設和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8 (11):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