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銀
摘 要: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我國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為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提供了科學的平臺。學生學習的目標之一是創造,而創造則離不開實踐,高中通用技術則正是現代學生所需要的,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以解決以往存在的教學問題為基礎,探析生活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方式。
關鍵詞:高中學生;通用技術;生活化資源
通用技術是重實踐的課程教學,在高中階段與其它課程教學擁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性造成了教學研究和教學經驗不足的問題。同時,實踐的重要支柱在于理論,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則一直影響著教學內容的設置。因此,生活化的資源則是從實際出發,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通用技術的重要性,同時具備實際應用的能力,則是通用技術教學的核心之一。
一、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即:重視度不足與教學的表面化問題。多數高中,仍是以高考的科目為教學核心,因此忽視與輕視通用技術課程,最終導致教學資源與教學專業性的嚴重不足。其次,因為重視度的不足,因此多數通用技術的教學模式則是照搬其他課程,既不符合該課程的特點,同時亦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從而令學生的學習表面化、低效化。
二、高中通用技術生活化教學資源
新課程重點強調了學生學習的實際價值,學習直接影響了學生的生活方式,而通用技術就是以實踐與生活為核心的課程教學。通用技術教學首先應與學生的生活相貼合,拉近教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改變學生的生活方式,進而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通用技術教學中的生活化資源,是指教學所需要的以及可利用的生活化資源。其核心在于,進一步可實際化,進而賦予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引起學生重視的前提下,強化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意識,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果。
三、高中通用技術生活化資源的有效利用
1.發現并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生活化的資源通常存在較強的直觀性,例如:材料方面可以普遍地、長期地被課程教學所采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更多地使用實物展示法。實用性是通用技術的基本特征,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便利的以及高需求的手段與工具,并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因此,通用技術課程中的生活化材料,應采用由技術產生的各種生活化和實際化產品進行直觀性的教學,同時探究此產品中包含的各種技術的本質與設計、生產的方式方法。例如:在“設計的一般過程”中,教師可首先向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由生活化材料所制成的小板凳。之后,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那些可回收再利用的廢舊材料。然后,教師講解自己在尋找材料、設計與加工過程中的實際體驗。通過利用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化材料和成品為切入點,一方面令學生更容易接受通用技術,另一方面,可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2.案例的合理運用
通用技術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應包括教材中和教材外的生活化案例。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應是教學的主導,但單一運用教材中的案例,往往會讓教學停留在表面,學生的學習單一化。因此,教師應結合實際,選用學生感興趣或容易接觸到的發生在校園、社會、家庭中的生活化案例,組織學生探究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和應用。最后,在教學的中后期,則可讓學生自己選擇和提供生活化的案例,令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導之一。
3.任務教學法的有效利用
利用任務情境中的驅動型,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在情境不斷推進的任務中,學生的思維可以一直處于較活躍的狀態。針對這一點,教師在設計任務內容時則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任務的可執行性、具體的方式方法等。其次,新任務的創設有時需要考慮到合理地融入以前的舊知識,并且最后引向教學的目的。最后,任務教學法應保證通用技術的生活化資源得到合理運用,以生活化資源為任務的基礎。
4.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無論是讓學生學技術或是學理論,教師應讓學生在休息的過程中體驗到技術與理論的效果,從而產生認同感。之后,通過理性的認識上升到實踐部分,讓學生親自操作自己所學的理論化為實踐的過程。學生沒有一定的“技術與理論”相結合的動手能力,那么,所謂的實踐性與技術性的素養也就停留于表面。由此可見,在通用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校方和教師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體驗生活化的資源的環境,而理論與技術的結合則顯得尤為重要。
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教育領域的初期并沒有受到重視,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而通用技術則是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與成長提供了可靠的基礎,也是現代高中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參考文獻:
[1]王永輝.生活化教學提升通用技術課堂效率[J].基礎教育研究,2016(16).
[2]宣茂成.高中通用技術生活化教學資源及其利用[J].教學與管理,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