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喬
摘 ?要:目前人們正處于新媒體時代,所以信息的傳播十分快速且便捷,而多元的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筆者調查分析了大學生們身處在新媒體環境下,對社會思潮的了解渠道、了解程度和認同程度,對其各個情況都進行了一番透徹的洞悉,并且明確地提出了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各大高校到底應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大學生們去應對社會思潮的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社會思潮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b)-0246-02
1 ?大學生思想行為受新媒體時代社會思潮的影響分析
我們身處新媒體時代,而信息技術又一直都在進行革新,導致了信息傳播發生了很多變化,網絡信息的傳遞也越加的快捷且有效,然而事物總有兩面性,網絡上不和諧的信息如色情暴力的信息也會廣泛傳播。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多元素文化的沖撞,社會思潮相互交織,不同思想都在蓬勃發展。身處當下的社會思潮,我們大學生是容易受到影響的群體,因為我們大學生空閑時間較多,又容易受外界文化影響。
1.1 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
為了能更進一步地了解大學生受新媒體時代社會思潮的影響,我們在2018年對沈陽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學生投放了1300份問卷,成功收回1160份。大一占36.8%,大二占32.1%,大三占30.1%,64.6%的女生,35.4%的男生。
1.2 大學生汲取社會思潮信息的渠徑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汲取信息的渠徑主要是微信、QQ等社交媒體(76.8%),貼吧、知乎等網絡論壇(68.9%),書籍報刊(55.7%),教學(43.2%),社會交往(20.4%)、其他(13.5%)。曾經傳統的報刊書籍、課堂教學、學術講座等方式對大學生社會思潮的了解造成的影響在不斷下降,大學生大多數是通過微信、微博、網絡等新媒體,但是傳統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還是部分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在新媒體強大的影響力下,社會思潮的迅速傳播以及表達等有了難以撼動的優勢,而傳統媒體正在不斷衰落。
1.3 對各種社會思潮大學生的了解程度和認同程度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學生對社會思潮看法不同,各自的了解深度不同,其認同度也不同。大學生對社會思潮了解程度(一般了解、比較了解、非常了解的占比總和)依次進行排序:拜金主義(65.5%)、個人主義(60.5%)、歷史虛無主義(39.2%)、新自由主義(31.2%)、民族主義(30.8%)、普世價值(16.7%)。學生對社會思潮的認同程度(一般認同、比較認同、非常認同的占比總和)依次排序:個人主義(33.5%)、拜金主義(26.6%)、歷史虛無主義(8.4%)、新自由主義(5.6%)、民族主義(4.9%)、普世價值(3.8%)。可知,學生對于各種具體社會思潮并不是那么清楚,如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歷史虛無主義這4種思潮,學生基本并不了解,而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社會思潮還是廣為人知。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學生是對某種思潮的某個觀點有興趣。學生的認同程度與了解程度呈正比,了解程度越高,學生的認同程度越高。
大學階段,是學生樹立自我性格的重要時期,而在這個時期還極容易受外界影響,同時大學生接觸網絡時間較長,在2015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每天上網時間在2h以上的大學生占到了9成。處于新媒體時代社會思潮,其傳播速度更快、寬度更廣,因為短小化的特點,不僅有傳統社會思潮的特性,也有網絡文化時代的個性,高校的精神教育乃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引起特別重視,所以,對新媒體的發展要投入更多精力。
2 ?引導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正確認識社會思潮的對策
(1)重視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當下時代獲得的信息快捷方便而又片面,極具個人觀念,容易帶偏并不了解的眾人,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使得認為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極端思想是正確的。那么如何去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答案在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真理性的價值觀念,是他們明辨是非的范版。所以全面提升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課的針對性、時效性,并且要能提供多層次、具體化的服務。需要使用互聯網來推動教師提高教育信息化運用的能力,轉變傳統對學生的教學理念,匯入新時代新思想,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對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使用“課堂講授+實踐教學+專題報告+網絡課程”四位一體的教學新模式,建立網絡平臺,如主題微信平臺和專門微信群,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據庫;依靠發揮多學科交融,不但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近力和強化性,還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依相行,加強思政教育的時代感和趣味性,才能真正地加強大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思想政治課話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保留大學生的積極特點。
(2)宣傳馬克思主義話語,重視校園輿論環境建設。大學生正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對其他社會思潮的正確分辨,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程度,直接影響國家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高校長久以來都是意識形態交鋒的先發地點。在這里,各個思想不斷出現,而不少思潮與我國文化有沖突而被淘汰,成功的思潮愈演愈烈,對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造成影響,而認為主流意識形態抽象,距離現實生活較遠。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發展,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基礎,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毛澤東思想,為大學生創造正確的思想文化環境。
(3)掌握輿論方向,加強信息管理。不可松懈對新媒體平臺的監督管理,對于不良言論及時打壓刪除,并且要搭建溝通渠道,確保學生學校間能快速溝通,去了解需求,及時處理問題,控制輿論方向。各個社會新媒體更該加強監制管理,不能只為利益博人眼球而退讓底線,放縱輿論,必須承擔起國家責任,對社會、對國家負責。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健康發展需要傳播平臺自查、相關部門嚴格監管和普通群眾的高度認知。
3 ?新媒體時代社會思潮的特點
3.1 社會思潮與網絡和社會輿論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新世紀,社會思潮依靠網絡和社會輿論,將網絡作為渠道,使得社會輿論在流通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一味傳播個人的思想觀點,并想同化廣大人民群眾,因此社會思潮已經可以影響人們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點。而網絡通訊技術不斷發展,網速不斷飆升,3G時代已經邁步到4G時代,甚至即將進入5G時代,網絡通信將我們每個人都拉入了網絡思想潮流中。
3.2 社會思潮的發展趨勢是碎片化和現實化
社會思潮與現代文化如影隨形,微博、知乎等平臺的出現,使得社會思潮的傳播內容由高深莫測的理論體系慢慢轉變為膾炙人口的現實實際。社會思潮的傳播內容基本結合社會縮影,反映現實生活的各種問題,如就業形勢嚴峻、收入差距懸殊、房屋價格暴漲等都是關乎到老百姓自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容易有話題感,造成聚眾。百姓更喜歡貼合生活的方式接受社會思潮,這就是社會思潮出現碎片化的發展趨勢。
3.3 社會思潮的復雜化以及多元化
改革春風吹進門,全國人民都精神。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使得我國與別國的交流日益加劇,不可避免地帶來社會思潮的沖擊。為什么社會思潮會復雜多樣化,主要原因就在內容的多樣性,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又包括生態、社會、倫理等。對待不同文化我們需要去尊重,對待非主流意識形態也應該秉承著包容尊重的態度,幫助宣傳,因為它有著差異性;而我們一定要廣泛傳播,加強理解主流的社會思潮,因為它體現了國家社會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 佘雙好.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師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2] 陳偉軍.社會思潮傳播與核心價值引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陳躍男.新媒體時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及對策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