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靜
摘 要:學生具有不同特性,這種不同特性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決定了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分層教學法在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中就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數學;方法探究
分層教學法是指在學生學習能力、知識基礎、智力因素等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既能使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拓展,技能更熟練,解題方法更靈活;又能使基礎較差的學生進一步夯實基礎,成績得到顯著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愉悅的情緒下獲得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一、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任何一個班級都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學生,每個學生對相同知識的掌握能力都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性,何況不同的教學內容。可能某些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初中數學中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容,卻對象限的內容抓耳撓腮。有些學生可能數學成績非常好,而有些學生的初中數學成績出現不及格的情況。此時教師不能只針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教學而輕視或忽略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這樣只會使課程呈兩極化發展,影響課程的綜合效果。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程度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
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中,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題步驟,并正確求解方程。而針對數學困難生來說,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義,能夠識別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項”和“系數”,通過引導能夠解出一元二次方程。通過不同的教學目標,能夠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壓力,以輕松的狀態完成當堂課程內容,經過課下反思和練習,一定能夠實現課堂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二、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
初中學生經過小學數學的訓練之后,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師應該掌握學生的各種數學能力,在上課之前,圍繞各項能力觀察學生,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些同學可能更擅長數學中的邏輯思維,可以將此類學生劃定為A層次,有些學生可能更擅長空間想象,可以將此類學生劃定為B層次,有些學生可能更擅長計算,可以將此類學生劃定為C層次。當然,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水平劃分為ABC三個層次,也可以根據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學習興趣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具體的劃分原則可根據教學方式而改變。對學生分層的目的就在于教學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針對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加深數學題目的難度,讓此類學生在數學知識上能夠深化與拔高。針對空間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學習幾何的過程中增加一些邏輯思維的題,讓學生的數學能力能夠平衡發展。
如,在學習“圓錐的側面積與全面積”的過程中,圓錐是圓柱的變體,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能很快就會通過圓柱的側面積與全面積公式,輕松掌握圓錐的相關公式,而空間思維能力較強的可能透過圓錐的形狀看出與扇形、圓形之間的關系。這樣,教師就可以分別通過圓柱公式、扇形公式等推導出圓錐的相關公式。照顧了不同能力的學生,學生在通過自己能力特長掌握知識的同時,又能夠發散思維,看到不同的解法,在不同題目中找到最快的解決思路。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分層。這種分層是要建立在教師對教學內容深度掌握的基礎之上,而且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融會貫通,通過對初中數學知識的整體把握,貫穿教學內容中的每一個環節。通過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讓學生能夠掌握數學學習的系統性與規律性,對數學知識進行全面的拓展,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進行主動性,自覺性的學習。
如,在因式分解的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例題的難易程度,分配不同的學生進行答題,要求學生用提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換元法、分組分解法等不同的解題方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與提高,進行各層次,水平的強化。針對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先給他們設定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讓學生對因式分解有一定的了解與基礎。讓他們產生解決此類數學問題的信心,再逐漸增加難度,按步驟、有規律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針對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用多種方式解決同樣的因式分解問題,提高該類學生的綜合數學水平。
四、對課堂評價進行分層
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總體性總結,這種評價影響學生后續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千篇一律的課堂評價既容易讓學習較好的學生產生輕松懈怠的心理,而忽視了對數學內容的深入學習,又容易讓接受較慢的學生產生畏難心理,而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對于一般的學生來說,也沒有起到任何的激勵作用。換言之,如果沒有對課堂評價進行分層處理,就無法體現出課堂評價的效果。分層評價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為客觀,更加具有針對性。
教師應該抓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師關注與重視,如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可以引導交流能力較強的學生帶領交流能力較差的學生一起交流,在小組取得進展時,鼓勵交流能力強的學生互幫互助的優點,鼓勵交流能力差的學生勇于突破自我。讓學生能夠在表揚中樹立信心,能夠更加高效地投入課堂學習中。
總之,教學分層法是實現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夠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由于篇幅的限制,本篇論文只列舉了分層教學法的三個方面,除此之外,還有學習方法的分層,課后作業的分層,等等,不一而足。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采用不同的分層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張驍.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3):41-42.
[2]孔敏.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0(2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