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以來,票房口碑雙豐收,影片的成功不僅在于它高水準的動畫制作所呈現出的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更在于它對中國古代神話創造性改編所表現出的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故事的深層主題——打破成見、逆天改命,引發了不同年齡層次觀眾對家庭教育的熱議和深思,本文就此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哪吒之魔童降世》;教育;夢想;啟示
201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并不景氣,春節檔過后幾乎沒有國產爆款影片,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已經出現9年來的首次負增長。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帶來了驚喜,連續打破多項票房紀錄,登頂中國影史動畫電影榜首,更重要的是拉開了中國傳統文化超級英雄宇宙的序幕。
影片改編自中國傳統神話故事,講述了哪吒在父母愛的守護與幫助下,勇敢地與命運斗爭,后成為英雄的成長故事。電影上映以來,票房口碑雙豐收,影片的成功不僅在于它高水準的動畫制作所呈現出的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更在于它對中國古代神話創造性改編所表現出的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故事的深層主題——打破成見、逆天改命,引發了不同年齡層次觀眾對家庭教育與自我命運的深思。
1 “育”之本在家庭
哪吒本應是靈珠投胎的英雄,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但在申公豹的陰謀下,哪吒卻成了由魔丸誕生的混世大魔王。魔丸上有元始天尊下的天劫咒,3年后天雷便會降臨,摧毀魔丸,也就是說,哪吒自誕生時已經注定是一個只有3年生命的魔王。在這樣一個天注定的悲劇命運下,哪吒最終能逆天改命,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李靖夫婦的教育。
在劇作設計上,非常重要的情節點稱作激勵事件,指推動人物在性格上或者動機上發生關鍵性轉變的事件。影片第一幕激勵事件就是李靖欺騙哪吒:“你是靈珠轉世,你將來要拯救天下于水火之中。”父親的這句話在哪吒心里埋下了一顆成為英雄的種子,使得哪吒踏上了跟隨太乙真人學習修煉之路。也正是父親這句善意的謊言,成為哪吒內心強大的動力。第二個激勵事件便是在敖丙準備毀滅陳塘關,整個影片高潮來臨之際,哪吒得知父親李靖在一開始就決定在天雷來臨時以他的命換自己的命,哪吒跟命運斗到底的信念再次覺醒,返回陳塘關拯救父母與百姓。此外,在哪吒的成長過程中,母親殷夫人為了改變百姓對哪吒的偏見,整日斬妖除魔,還要抽空陪哪吒踢毽子,用最好的溫柔陪伴兒子,李靖為了還兒子清白,放下陳塘關總兵的身份,挨家挨戶請百姓前來參加哪吒3歲生辰禮。正是在李靖夫婦對哪吒堅定的愛與守護和正確的教育引導下,哪吒克服了天生的魔性,最終成為英雄、改變天命。
很多家長看完電影后帶著淚痕走出影院。其實,當下人們對家庭教育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很多家長覺得教育的職責屬于學校,想盡辦法讓孩子考入名校,此后便覺得萬事大吉。事實上教育不僅在于“教”,更在于“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更多的責任是傳授知識,答疑解惑。正如影片中太乙真人更多是教哪吒修煉技能法術,但育哪吒成人的功勞在于李靖夫婦。“子不教,父之過”,“育”之本在家庭,“育”的主體是家庭,為人父母,應該清楚地看到家庭環境、教養方式、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等等,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育也需要家庭的智慧。
影片中哪吒克服魔性成為英雄,李靖夫婦功不可沒,而現實中導演餃子能一戰成名,把如此優秀的作品帶給全國觀眾,餃子的父母也同樣功不可沒。導演餃子的父母都在醫院工作,餃子高考考入了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全家對醫生這行都很熟悉,華西醫科大學是名牌大學,畢業后可以說一生衣食無憂,這也是絕大多數家長期望的人生軌跡。但餃子心中的動畫夢始終沒有熄滅,在大三時決定放棄醫學,自學動畫,旁人冷嘲熱諷,但餃子父母一直支持他堅持夢想。在餃子剛工作時,父親去世了。餃子需要辭職創作,母親每個月1000元的退休金,用來支撐日常生活。餃子說:“感謝我的父母,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沒有他們的開明豁達,我不可能輕易轉行;沒有父母的無私支持,我不可能不放下夢想,為五斗米折腰;沒有母親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料,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短片制作中。”在靠母親的退休金度日的3年8個月里,餃子憑一己之力、一臺電腦,打造出16分鐘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此片一經推出就口碑爆棚,震驚動畫界,在接下來的幾年,餃子斬獲國內外30多個大獎。也正是《打,打個大西瓜》這部作品,讓光線傳媒旗下的動畫公司彩條屋CEO易巧認識了餃子,為《哪吒》的誕生打下了基礎。[1]
2 打破成見,實現夢想
導演餃子當初棄醫自學動畫時,受盡了周遭的冷嘲熱諷,在他默默努力,受盡磨難,一戰成名后,人們開始津津樂道于他的勇氣與堅持。其實餃子從小就酷愛繪畫,夢想成為漫畫家,但為了所謂的“鐵飯碗”,才選擇學醫,后來棄醫轉行,自學動畫,一路摸爬滾打,在40歲時事業終有起色。試想,如果餃子從小就堅定自己的夢想,本科就進入藝術院校進行專業學習,中途沒有那么多彎路和曲折,從學校畢業后擁有更好的工作平臺,餃子是否現在已經創作不止一部《哪吒》了呢?或者說,如果我們從小的家庭教育環境更寬容一些,是否有更多像餃子一樣的年輕人已如愿實現了夢想?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每年有近1000萬考生擠在高考獨木橋上,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家長和考生普遍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為了所謂的“鐵飯碗”,大多數考生只為考高分進名校,而填報高考志愿時卻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真正喜歡什么,將來要做什么。有想報考藝術專業的孩子,遭到家長極力反對,許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只有學習不好的孩子才會選擇藝術專業。中國小孩大多是沉浸在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和韓國綜藝中長大的,對漫威英雄如數家珍,但是對中國名著中的人物卻知之甚少。從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以數理化為代表的科技固然重要,但文化的力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中華民族的復興既需要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力量。
“東方風來滿眼春”,2019年新春以來的兩部爆款電影《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彰顯出的中華文化力量和中國精神,深深打動著每一個觀眾,郭帆和餃子兩位“80后”導演執著追求夢想的勵志故事更是激勵著同樣心懷夢想的年輕人。
3 結語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都應有適合自己的教育。如果家長真心希望孩子幸福和有所成就,家長首先應該摒除偏見,改變固有的教育理念,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熱愛的夢想,并堅定地支持與守護。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的未來正是國家的未來。中國的崛起需要多元的人才,更需要多元的教育理念與環境。未來發展更需要孩子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只有孩子選擇了自己熱愛的領域,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未來才有無限可能,國家才會擁有更多新型人才,在更為多元的新領域創造出輝煌業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 《哪吒》沖20億!導演40歲改命背后:永遠去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https://news.hexun.com/2019-08-03/198085533.html,2019-08-03.
作者簡介:李斯龍(1996—),男,四川成都人,大學學歷,研究方向:電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