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山水畫在藝術發展的長河中不斷前進,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明珠,有培養人文情趣、提高繪畫興趣的重要作用。傳統山水畫作為一種匯聚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美學的文化產物,其保護和傳承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采用收藏、整理、研究、展覽等傳統手段。目前這樣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傳統山水畫的保護與傳承。新媒體,本質就是新的媒體形態,是借助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等技術手段向社會大眾提供圖像、聲音、文字、視頻等信息的新型傳播媒介,憑借其獨特的優勢為傳承和發展傳統山水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山水畫;傳承;發展
中國傳統山水畫歷史悠久,創作基于中國本土文化,在藝術長河中逐漸發展成為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之一。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技術的飛速革新,中國傳統山水畫形成了新的文化框架。現代技術與傳統創作的結合、多元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交融等,這些變化使中國傳統山水畫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展現了其多彩的一面。當下數字化技術發展空前繁榮,數字媒體帶來的藝術創作和表現方式也越來越豐富,新媒體技術不僅具備傳統媒體的優勢,而且利用現代化數字技術,能夠更好地促進傳統山水畫的傳承和發展,增強傳統山水畫作品的感染力。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傳統山水畫的傳承與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新媒體內涵及特點
新媒體,其本質就是新的媒體形態,是借助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等技術手段向社會大眾提供圖像、聲音、文字、視頻等信息的新型傳播媒介。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曾說:“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下的定義:“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由此可見,新媒體最顯著的功效就是能給社會普羅大眾帶來新穎、獨特的媒體,讓傳播信息的群體和接收信息的群體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融合成一個個獨立的群體進行互動、交流,而無數這樣的小群體之間又可以同時再進行獨特的互動。新媒體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新媒體指傳統媒體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產生的區別于以往傳統傳播方式的新傳播形式,例如電子報紙、電臺廣播、電視傳媒等。廣義的新媒體包括媒體行業,但更多是指一切利用現代化網絡、數字等技術手段進行信息傳播的平臺和個體,例如微博、微信、QQ等。
新媒體的特征具體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承載能力強,除了可以承載傳統媒體的文字、圖像、聲音、影像,還能承載新的形態。另一方面是傳播形式多樣化,傳統媒體主要通過電視節目或者廣播節目進行信息的傳播和傳遞,而新媒體下信息接收終端可以是電腦、平板、移動電話,信息的傳遞和播出可以是通過網絡,信息的觀看不再是通過固定的電視,而是更加及時的各種移動媒體。從部分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新媒體以飛速的發展沖擊傳統的媒體環境,進而影響了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
2 傳統山水畫內涵及特點
傳統山水畫在藝術發展的長河中不斷前進,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傳統山水畫發端于晉,唐代后期山水畫逐漸開始成熟,經歷五代、宋、明、清,山水畫占據了主流位置,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明珠,有培養人文情趣、提高繪畫興趣的重要作用,是我國美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在當下也是名家、名作頻現。傳統山水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具有傳統文化特色。作為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之一,中國傳統山水畫從古至今展現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悠久的歷史。它所涉及的領域和背后的傳統文化并非空中樓閣,需要大量文化的灌溉,中國傳統山水畫經唐、宋、元三朝,改革期間涌現出了大量佳作名師,從而形成了傳統山水畫的繁榮局面。二是繪畫傳承度極高。傳統山水畫中蘊含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傳統山水畫之所以歷代輝煌、成就極高,關鍵之處在于其隨歷史變遷、進步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革。細觀傳統山水畫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每個時代的作品背后都對應了時代的文化氣息。時代特有文化的融入提升了作品的時代感,也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在當代,涌現了一批傳統山水畫名家,他們與時俱進、創新改革,將當代文化融入傳統山水畫作品中,將傳統山水畫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3 新媒體對當代傳統山水畫傳承與發展的影響
3.1 新媒體對當代傳統山水畫傳承的影響
傳統山水畫作為一種融合了傳統文化、哲學、美學的文化產物,其保護和傳承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采用收藏、整理、研究、展覽等傳統手段。用這樣的方式保護和傳承傳統山水畫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受眾范圍也很狹窄,直接導致傳統山水畫保護與傳承的脫節,當下這樣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傳統山水畫保護與傳承的要求。新媒體在現代化數字技術的手段下展現出全新的數字化媒體形態,依靠獨特的優勢為保護和傳承傳統山水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新媒體運用采集、儲存、處理、展示等數字化手段對傳統山水畫進行轉化、再現、復原,最終構成可共享、可持續發展的數字藝術形態,以現代化的視角對傳統山水畫進行了保存和傳播。如近些年在北京的一場多媒體畫展上,整個展廳的四周布置了深色的背景板,頂部也布置了裝飾,高低錯落地懸掛在觀看者的四周,目的在于展廳燈光熄滅后,觀眾的視線能更好地被屏幕吸引。屏幕更是量身定制,根據畫廊的尺寸進行排布,畫廊中合計分布近50塊高清投影和屏幕,展示畫作、手稿以及書信內容等多幅作品。在傳播途徑方面,傳統山水畫的傳播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當新媒體技術介入后,其傳播形態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依靠網絡和各式各樣的平臺可將中國傳統山水畫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讓全世界的人們能夠隨時隨地地感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在新媒體背景下,當代傳統山水畫的傳承變得愈發高效,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傳承和傳播。
3.2 新媒體對當代傳統山水畫發展的影響
當下新媒體依靠自身強大的快速復制、發布、傳播功能,無疑已成為文化傳播的“寵兒”。在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發展上,可依托新媒體進行多元化的展示,從而擴大傳統山水畫的影響力,比如藝術品媒體平臺展示、數字化展覽、VR技術代入等。浙江省博物館藏品《剩山圖》和臺北“故宮”藏品《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之時,臺北“故宮”就舉辦了“山水覺:神會黃公望、山水新演繹之新媒體藝術展”,其中“山水化境”單元動員上百人,歷時一個半月的不舍晝夜24小時工作,使用上千張攝影照片與42臺投影機,細膩地刻畫出《富春山居圖》中時間的流動感、光影的變化,以及落雨、雷鳴、乍晴和每片落葉的飄動。近幾年,在科技一向領先的北上廣深地區,多媒體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各類展覽中,使傳統山水畫通過技術手段展現出意境、更加現代化,在拉近國畫與觀眾的距離的同時,也拉近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在新時代下對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一定可以多層面、多維度地把傳統山水畫文化在大眾面前展示出來,在社會上普及傳統山水畫,為傳統山水畫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新媒體的運用除了上述的各種優勢外,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媒體技術發展多處于發達國家,其技術和優勢不能完全適應和反映我國的文化特征,給傳統山水畫的發展帶來了些許阻力。要想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發展傳統山水畫,必須對其進行創新,開發具有中國特色文化、符號的多媒體,只有這樣,才能更加高效地運用多媒體,推動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新發展。
4 結語
新媒體技術的運用為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傳承提供了全新的平臺,為傳統山水畫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傳統山水畫經過歷代發展取得了輝煌成績,在今后對其的傳承與發展中,我們要從自身文化和時代背景出發,有目的、有方向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借助多媒體的多種優勢傳承和發展傳統山水畫,促進我國傳統山水畫的繁榮,使中國傳統山水畫藝術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 蔡文利.淺談中國山水畫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1(20).
[2] 張曉芳.淺析吳冠中先生的中國畫現代化[J].安徽文學(下),2011(08).
[3] 劉千桂.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方位[J].傳媒,2017(08).
作者簡介:陳濤(1986—),男,江蘇鹽城人,碩士,教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