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芷 趙宇
摘 要: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價值堅守,也是意識形態工作的輸出路徑和創新陣地。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秉持全位育人、凝聚共識、協同創新三位一體的理念,堅持政治方向、理論教學、價值引領相統一的基本要求,確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實效。
關鍵詞:意識形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8-0151-02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渠道,具有意識形態教育功能。隨著國際形勢及社會環境的變革調整,多元化思潮、社會矛盾等不穩定因素也相繼而來,給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及價值取向帶來不同向度沖擊,也向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發起了嚴峻的挑戰。
一、意識形態視域下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意義
高校是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前沿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載體。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強調了思政課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可見,辦好思政課對我國意識形態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價值堅守
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是事關“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關鍵原則性問題,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好壞直接決定社會整體意識形態建設進程的快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載體,是把握全體教師及青年學生思想脈絡的關鍵渠道,對于構建積極健康的育人環境,精準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脈搏具有深刻的教育指導意義。
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環節中應充分認識到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性,堅持思政課服務于意識形態建設的方針,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動搖,確保教學圍繞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指導,堅定以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學目標,鼓勵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我國意識形態建設價值堅守的重要陣地。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輸出路徑
習近平在全國思政工作會議上系統論述了思政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當前新形勢下,鞏固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核心,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中心任務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當前乃至今后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更是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輸出路徑。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更應勇擔重任,發揮主渠道的特殊作用。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課的本質屬性,承擔著核心價值觀輸出的主要功能,高校要著力將意識形態資源存量優勢轉化為實踐輸出優勢,旗幟鮮明地堅持政治立場,保證意識形態建設的正確方向。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創新陣地
高校是思想政治理論創新的基地,推進高校文化創新需要重視意識形態建設問題。培育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時代青年,建設彰顯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校園文化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對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同樣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思政課是引導學生思想輿論動態的關鍵渠道,是高校意識形態導向問題的重要引領,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思想認識新飛躍的關鍵路徑。
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堅持問題導向,力爭補齊短板,積極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確保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思政課肩負著文化創新的重要使命,必須堅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意識形態視域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目標任務
高校是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陣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深入學習領會意識形態工作的定位和導向,明確思政課建設的目標任務,著力探索教學科研規律,為青年奠定牢固的思想根基。
(一)在黨委領導下貫徹全方位育人
要辦好社會主義大學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定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高校黨委應切實肩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將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緊緊圍繞意識形態建設這條主線,培養教育廣大青年堅定“四個自信”,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肩負著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重要使命,是塑造青年學生正確價值觀、道德觀、樹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堅強陣地。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關系著高校的辦學方向,關系著高素質人才的塑造和培養,需從戰略全局角度把握其重要地位。高校應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的功能,教育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廣大優秀青年聚攏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來,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在教學環節內凝聚價值共識
意識形態工作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生命線,肩負著價值傳遞的重要功能。思政課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宣傳的關鍵渠道,擔任著培養新時代新思想、新精神、新青年的重要職責。由于中西方意識形態差異,主流價值觀邊緣化風險日益加大,思政課應在教學中凝聚師生的價值共識,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自覺抵制西方意識形態侵入的能力。
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高校應進一步明確師資引入、教育培訓、績效考核等要求,凝聚主流價值共識,確保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枚扣子”,督促思政課教師傳授正確的政治思想,鼓勵青年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弘揚社會正氣、傳播先進文化,使青年學生自覺將民族精神化為自身價值追求。
(三)在學科建設中堅持協同創新
高校是推動文化創新的重要陣地,推動校園文化協同創新,加強意識形態建設是關鍵。思政課應將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校園文化,培育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傳承紅色基因的新時代青年作為實現文化協同創新的重點工作,著力打造高校精神文明新風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切實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思政課應進一步探索思政隊伍建設、思政課堂教學、校園文化融合、意識形態傳播等工作的實踐對策,確保各具特色的意識形態構建模式相互協調、配合,匯聚思想政治工作協同創新的合力。進一步擴展專業課程育人內容的豐富性和延展性,確保思政課與其他課程同向同行。
三、意識形態視域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要求
(一)政治方向與教育方針相統一
隨著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社會多元化思潮涌動,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遭遇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考驗,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刻不容緩。中宣部、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議》中明確指出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高校應在提高思政課教材的通俗性、可讀性上出奇招,讓馬克思主義理論變成生動形象的哲理,著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學科體系,為教育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工作,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互發展,是彰顯馬克思主義生命力、釋放思想政治理論課效能的關鍵渠道,也是教育鼓勵青年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重要內容。因此,堅持思政課政治導向和教育方針的統一性既是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也是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
(二)理論教學與社會實際相統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導向性、學術研究科學性和指導實踐針對性,要聚焦社會重大關切開展理論研究,實現理論與教學的良性互動。目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落實情況可謂參差不齊,呈現重宣傳輕實踐,重傳達輕落實的現象。思政課要善于將情、理、法有機結合,推行精準灌輸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形成意識形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將思政課的學科優勢轉化為意識形態工作的教學優勢。
高校應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優勢創新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借助網絡教育社區平臺,開拓慕課、微課等網絡教學方式,創建思政課網絡教學陣地。高校應活用教學新元素,找準學生需求與教學目標的契合點,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融入學生的思想和靈魂,在動之以情的前提下發揮曉之以理的作用,提高教學的生命力、感染力。
(三)知識傳授與價值提升相統一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管理工作提出四項要求,其中知識傳授與價值提升的統一作為教學環節最基本的要求[1]。思政課應以知識傳授為基礎,指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實現學生人生價值的提升。
高校應牢牢把握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學科及人才優勢,積極做好正面導向工作,提升教學的靈活性和感染力,積極構建“知識、價值、行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教學模式”[2],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理論修養、文化素養、認知水平,引導青年正確認識祖國發展大勢和世界形勢,明確自身的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并牢固樹立自身的理想信念和遠大抱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2019-01-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2]鄭萼.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