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 胡云虎 曾眉

【摘要】 目的 研究頭部CT掃描對患兒輕微頭部外傷后行外科手術的指導意義, 以及相關預測因素。方法 68例輕微頭部外傷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兒均進行頭部CT掃描。觀察患兒頭部CT陽性情況以及行神經手術操作(NSP)情況, 并記錄治療性干預、診斷性干預及CT陽性患兒死亡情況, 分析性別、年齡、受傷原因與CT陽性和行NSP的關系。結果 68例患兒, 經CT檢查后顯示陽性26例, 占30.24%;此外, 行NSP 10例, 占14.71%。采用治療性干預22例, 占32.35%, 其余46例患兒均采用診斷性干預, 占67.65%。CT陽性中2例患兒死亡, 占7.69%。不同性別、年齡、受傷原因患兒CT陽性、行NSD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男性、年齡≥6歲以及跌落傷與CT陽性和行NSP有密切關系。結論 頭部CT掃描對患兒輕微頭部外傷后外科手術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而男性、年齡≥6歲、跌倒傷可能是患兒輕微頭部外傷后頭部CT掃描陽性以及需要行NSP治療的重要預測指標, 在臨床上根據上述特征可確定哪些群體的輕微頭部外傷患兒受益于頭部CT掃描及NSP治療, 可為臨床提供診治依據。
【關鍵詞】 頭部CT;頭部外傷;輕微;外科手術;預測;神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32
頭部顱腦外傷是兒科急診的最常見就診原因之一, 但約有80%的患兒屬于輕微頭部外傷。根據臨床數據統計顯示[1], 通過CT掃描輕微頭部外傷患兒表現為CT陽性僅有10%, 需要進行神經外科手術干預僅有1%。既往有學者對頭部外傷的患兒進行研究, 探究CT效果, 發現CT檢測下顯示敏感度為100%, 但該研究僅對輕微腦部損傷后失憶或意識喪失的患兒有效[2]。因此CT掃描受益情況與患兒的損傷程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的關系在臨床上一直存在爭議。本文對本院GCS評分為15分的輕微頭部外傷患兒進行頭部CT掃描, 分析頭部CT掃描對患兒進行NSP的指導價值以及相關預測因素,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輕微頭部外傷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討論并同意, 且患兒家屬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字同意。所有患兒經檢查和診斷均符合輕微頭部外傷診斷標準[3]:符合鈍性顱腦損傷且GCS評分為15分。所有患兒中男41例, 女27例;年齡0~14歲, 平均年齡(8.6±3.2)歲, <6歲30例, ≥6歲38例;受傷原因:機動車傷25例、跌落傷17例、其他原因26例。
1. 2 方法 所有患兒均進行頭部CT掃描, 采用日立PRONTO型全身螺旋CT機對患兒進行頭部掃描。參數設置:層厚7~10 mm,平均14層。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00 mA,掃描矩陣512×512,窗寬80 Hu,窗位30 Hu。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頭部CT陽性情況以及行NSP情況, 并記錄治療性干預、診斷性干預及CT陽性患兒死亡情況, 分析性別、年齡、受傷原因與CT陽性和行NSP的關系。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68例患兒, 經CT檢查后顯示陽性26例, 占30.24%;此外, 行NSP 10例, 占14.71%。采用治療性干預22例, 占32.35%, 其余46例患兒均采用診斷性干預, 占67.65%。CT陽性中2例患兒死亡, 占7.69%。不同性別、年齡、受傷原因患兒CT陽性、行NSP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男性、年齡≥6歲以及跌落傷與CT陽性和行NSP有密切關系。見表1。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加, 交通越發擁擠, 交通事故頻發, 導致頭部外傷發生率不斷上升, 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4, 5]。目前臨床上約有80%的頭部外傷患兒屬于輕微頭部外傷, 在CT掃描中90%顯示為陰性, 而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患兒僅1%。因此使用CT掃描在臨床上對輕微頭部損傷患兒評估較為困難, 對于輕微頭部損傷需要進行NSP治療患兒的診斷成為較棘手的難題[6-9]。
本文選取本院68例輕微頭部外傷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兒均進行頭部CT掃描。結果發現, 68例患兒, 經CT檢查后顯示陽性26例, 占30.24%;此外, 行NSP 10例, 占14.71%。采用治療性干預22例, 占32.35%, 其余46例患兒均采用診斷性干預, 占67.65%。CT陽性中2例患兒死亡, 占7.69%。不同性別、年齡、受傷原因患兒CT陽性、行NSD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男性、年齡≥6歲以及跌落傷與CT陽性和行NSP有密切關系。與相關文獻研究結果一致[10]。
綜上所述, 頭部CT掃描對患兒輕微頭部外傷后外科手術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而男性、年齡≥6歲、跌倒傷可能是患兒輕微頭部外傷后頭部CT掃描陽性以及需要行NSP治療的重要預測指標, 在臨床上根據上述特征可確定哪些群體的輕微頭部外傷患兒受益于頭部CT掃描及NSP治療, 可為臨床提供診治依據。
參考文獻
[1] 方文亮, 楊秋云, 翟建春, 等. SWI、MRI平掃及CT平掃在顱腦外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7, 15(2):200-203.
[2] 錢曉波, 劉惠祥, 蔣鋒, 等. 有創顱內壓監測在顱腦外傷術后的臨床意義.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4):106-108.
[3] 李騫昊, 劉翰林. 淺析輕型顱腦外傷臨床與CT掃描的相關性.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7, 15(1):69-72.
[4] 羅澤彬. 原發性高血壓患兒顱腦外傷后AT1R表達變化及影響的差異性研究. 中國醫藥導刊, 2016, 18(4):367-368, 370.
[5] 許俊華. 輕微頭部外傷后頭部CT掃描對神經外科手術的預測. 中國醫藥導刊, 2015, 17(2):142-143.
[6] 黃鶴, 王志成, 安萍. 兒童輕微顱腦損傷出血診斷中磁敏感加權成像及FLAIR序列應用價值. 當代醫學, 2016, 22(8):30-31.
[7] 柏根基, 郭莉莉, 張輝. MR擴散張量成像在輕微創傷性腦損傷中的診斷應用.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2, 31(9):1212-1214.
[8] 席娟. MR擴散張量成像在輕微創傷性腦損傷中的診斷價值. 當代醫學, 2013, 19(33):7-8.
[9] 程榮. 輕微外傷所致致死性人腦干損傷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17, 24(6):53-54.
[10] 童友良, 謝華鋒, 王建文, 等. 顱腦外傷患兒顱內壓力與CT測量視神經鞘直徑的相關性探究. 中外醫學研究, 2017, 15(19):69-72.
[收稿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