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花 李利

【摘要】 目的 探究未破裂型異位妊娠應用甲氨喋呤聯合中藥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60例未破裂型異位妊娠患者, 按入院治療先后時間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選擇甲氨喋呤進行常規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后包塊消失用時、血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恢復正常用時、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包塊消失用時和血β-HCG值恢復正常用時分別為(23.16±9.37)、(20.03±10.86)d, 均短于對照組的(37.43±10.11)、(29.97±7.64)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愈率為93.33%, 高于對照組的73.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未破裂型異位妊娠應用甲氨喋呤聯合中藥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單獨使用甲氨喋呤, 有助于異位妊娠包塊盡早消失和血β-HCG值水平盡快恢復, 減少患者手術機會及痛苦。
【關鍵詞】 中藥;甲氨喋呤;未破裂型異位妊娠;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61
受到二胎政策、高齡產婦等因素的影響, 異位妊娠發病率逐漸提高, 針對此種疾病臨床常單用或聯合使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藥物治療, 若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后再開展手術治療, 而手術會對患者產生較嚴重損傷, 嚴重影響妊娠幾率[1]。而隨著祖國傳統醫學的發展, 認為治療異位妊娠使用中藥治療也有一定成效, 而現階段中西醫結合治療深受廣大女性青睞。因此, 本次針對未破裂型異位妊娠應用甲氨喋呤聯合中藥治療的臨床效果展開了研究, 總結其臨床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60例未破裂型異位妊娠患者,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藥物保守治療。納入標準:患者有停經史, 無明顯下腹脹痛、腹腔內出血癥狀, 血HCG值<2000 mIU/ml, 超聲提示宮腔內無妊娠囊, 附件區存在混合性包塊, 且大小≤4 cm, 血常規、肝腎功能均正常, 全部符合異位妊娠相關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實驗, 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該實驗。排除標準:機體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對此次實驗藥物過敏患者。按入院治療先后時間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7~39歲, 平均年齡(33.7±1.8)歲;觀察組患者年齡27~40歲, 平均年齡(33.9±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選擇甲氨喋呤(Ebewe Pharma Ges.m.b.H.Nfg.KG, 批準文號H20080250)進行常規治療, 靜脈注射, 50 mg/次, 按第1、4、7天注射。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 藥物組成:甘草6 g、合歡花15 g、茯苓20 g、陳皮6 g、麩炒枳殼15 g、紫草10 g、丹參15 g、赤藥15 g、三七10 g、益母草20 g。水煎300 ml, 1劑/d, 分早晚服用, 連續治療7 d。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使用超聲監測包塊消失用時, 并記錄血β-HCG值恢復正常用時。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患者治療后腹痛、陰道出血等癥狀全部消失, 血β-HCG值下降至<7 m IU/ml, 陰道超聲提示包塊消失, 腹部未再出現陽性體征則判定為治愈;當患者治療后腹部疼痛感加強, 且兩周后血β-HCG值上升、無明顯下降或下降幅度<15%, 腹膜刺激征顯著且腹腔內出血, 治療期間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不穩定則判定為失敗[2]。治愈率=治愈例數/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后包塊消失用時和血β-HCG值恢復正常用時對比 觀察組患者包塊消失用時和血β-HCG值恢復正常用時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愈28例, 失敗2例, 治愈率為93.33%;對照組患者治愈22例, 失敗8例, 治愈率為73.33%。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中發生肝功能輕微異常1例、胃腸道反應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對照組中發生肝功能輕微異常2例、胃腸道反應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中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外的情況稱為異位妊娠, 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臨床針對此種疾病, 常用保守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手術包括微創手術和開腹手術, 但均屬于侵入性手術, 對患者造成一定損傷, 術后極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延緩康復, 此外還極易影響患者的再生育功能[3]。為了減少對患者的損傷, 保留生育能力, 臨床中常選用藥物保守治療, 主要是通過藥物阻礙細胞生長, 并促進妊娠產物吸收, 此種治療方式可有效避免手術操作帶給患者的創傷[4]。西醫常用藥物包括高滲葡萄糖、氯化鉀、米非司酮、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 其中甲氨蝶呤為治療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的藥物之一, 屬于一種葉酸拮抗劑, 可阻礙產生四氫葉酸, 進而抑制合成脫氧核糖核酸(DNA), 無法分裂滋養細胞, 損傷絨毛以殺死胚胎[5-7]。近年來隨著祖國中醫藥學的發展, 中藥在治療異位妊娠中被廣泛應用, 且效果顯著。異位妊娠在中醫學中誘發因素主要包括血氣瘀阻、阻塞胞水等, 中醫治療則以活血化瘀、殺胎為主[4]。臨床常用中藥包括益母草和三七, 屬于君藥, 具有活血止痛、消腫化瘀之效;紫草、丹參、赤藥可滋補血氣, 并強化三七和益母草功效, 共為臣藥;合歡花、茯苓、陳皮、麩炒枳殼一同起到安神、健脾、理氣功效, 為佐藥;甘草具備調和諸藥之功, 為使藥[9]。以上諸藥合用共奏殺胚、消癥散結、活血化瘀作用。有研究顯示, 中藥聯合甲氨喋呤治療可顯著提升單獨用藥療效[10]。
在本次實驗中, 對照組選擇甲氨喋呤進行常規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包塊消失用時和血β-HCG值恢復正常用時、治愈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聯合治療可抑制合成滋養細胞DNA, 殺死胚胎, 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局部血液循環, 改善機體免疫力, 促進妊娠產物和包塊的吸收, 快速通暢輸卵管, 有助于提高宮內妊娠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氨喋呤在使用過程中雖會出現不良反應, 但是控制好使用劑量不良反應就可減少, 而聯合中藥也未明顯增加, 說明治療安全性較高。
總之, 未破裂型異位妊娠應用甲氨喋呤聯合中藥治療臨床療效較好, 安全性高, 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復, 減少患者手術創傷機會。
參考文獻
[1] 陳曉, 歐陽銀鸞. 甲氨蝶呤聯合中藥治療異位妊娠96例療效觀察. 中國性科學, 2016, 25(3):129-131.
[2] 張媛艷, 陸勤. 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和中藥湯劑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13):2684-2686.
[3] 李曉輝. 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異位妊娠患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6, 16(3):406-407.
[4] 解瑩, 范桂金. 甲氨蝶呤配合活血化瘀中藥治療穩定型異位妊娠的效果.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24):106.
[5] 馬曉梅, 歐靖華, 劉雙萍. 甲氨蝶呤聯合中藥治療異位妊娠30例. 西部中醫藥, 2017, 30(8):109-110.
[6] 路云霞. 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異位妊娠療效觀察.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5(5):534-536.
[7] 徐丹紅. 甲氨蝶呤聯合中藥口服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觀察. 中國傷殘醫學, 2014, 22(1):95-96.
[8] 王丁博. 甲氨蝶呤聯合中藥及微波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效果觀察. 海峽藥學, 2017, 29(8):187-188.
[9] 于靜.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聯合中藥應用于異位妊娠保守治療中療效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 12(24):198-199.
[10] 何興梅, 米建鋒. 甲氨蝶呤聯合中藥治療異位妊娠58例療效觀察. 中國醫學創新, 2013(3):124-125.
[收稿日期: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