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入 劉今杰 郭龍
【摘要】表情包是流行于當今網絡的重要文化現象,在校大學生是使用、傳播表情包的主要群體?!?5后”大學生使用表情包頻繁,突出個性,喜歡制作、分享、收藏表情包。
【關鍵詞】網絡表情包 “95后” 網絡社交 高校學生工作
表情包是指用于網絡聊天中表達感情的圖片,是近年來的一種流行文化。表情包起源于網絡表情。世界上第一個網絡表情是由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斯科特法爾曼教授(Scott Fahlman)發明的‘:-),表示笑臉。這類由標點符號組成的,需要將臉向左轉九十度才能理解的表情符號被稱為ASCⅡ ART。日本人將這樣的表情符號進行了再創作,發明了顏文字(kaomoji)和繪文字(emoji),因其豐富的樣式和可愛的風格風靡全球,目前emoji已被大多數現代計算機系統所采納,普遍應用于各種手機短信和社交網絡中。
網絡表情主要用于在線即時通訊、論壇、微博、QQ空間等社交媒體,各大社交平臺不斷推出新的表情,第三方設計師或個人可以創作一系列卡通人物作為表情,被稱為“表情包”。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更多用戶參與了表情包的分享、傳播、制作,在近兩年成為最受關注的網絡文化現象。
表情包是一個新興事物,而目前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開展研究的不多。本文試從高校學生工作的角度淺析這些現象,并提出應對策略。
一、“95后”大學生使用表情包的特點
1.使用頻率高
“95后”大學生是伴隨移動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生活與互聯網緊密相連。根據騰訊智慧發布的《95后新生代社交網絡喜好報告》,QQ是“95后”最常用的社交軟件。2016年9月8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對全國5386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8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在社交軟件的聊天中,會使用表情包。其中,37%的受訪者在網絡聊天中使用表情包的頻率很高。多人群聊是使用表情包的主要場合,并衍生中一種“斗圖”文化,參與者只發表情包,不發文字,而且爭鋒相對,比賽誰的圖更機智精彩,被稱為“斗圖”。
2.偏愛個性化原創
百度貼吧聯合“微表情”研究專家姜振宇發布的《95后網民表情包試用報告》指出,“95后”網民對原創表情更情有獨鐘,使用原創表情和系統表情的比例為3:1。同學一是熱衷于把自己喜歡的影視劇、漫畫、游戲截圖做成表情包;二是喜歡把自己收藏的表情包與其他人分享,并交換得到更多的表情包;三是通過使用同類表情包達到一種身份的認同;四是以“惡搞”為特色的表情包受到普遍歡迎。
3.帶有普遍娛樂化傾向
2016年1月,臺灣藝人周子瑜發表“臺獨言論”,引發網友不滿,百度“李毅吧”網友組織大規模網友到Face book等國外社交平臺抗議發聲。該事件帶有明確愛國主義情緒和政治訴求,但使用的武器確是詼諧幽默的“表情包”,兩岸網友相互“斗圖”,數以萬計的網民前往圍觀,國內外媒體爭相報道,成為兩岸網民,尤其是大陸網民的一次集體狂歡。事件嚴肅的政治意義演化為政治娛樂,一方面,表情包本身自帶的娛樂屬性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中被網民放大,可以將所有嚴肅的議題娛樂化;另一方面,表情包的本質是游戲,本身就是以“取樂”為目的,青年人表現出更強烈的消費意識和游戲心態。
4.隱藏式的情緒表達
表情包的最初含義是表達情緒,彌補網絡社交中情緒表達的不足。大部分表情包都隱含情緒表達,大體可分為如下幾類:第一,用可愛人物或造型表達親密感,如“乖巧”“感覺自己萌萌噠”“送你一朵小花”;第二,用搞怪的表情表達諷刺,如“你的良心不會痛嗎”“藥不能停”“宛如智障”;第三,用夸張的表情突出自己的感受,如“心塞”“冷漠臉”“黑人問號”。這些豐富的表情背后隱藏著說話人真實的情緒表達,如使用“萌萌噠”表情的人,真實的表達是親密和友好,使用諷刺表情的人也未必是在真實的諷刺,而可能是想要贏得大家的關注。使用表情包可以緩和聊天氣氛,增加親密感,尤其在與陌生人初次交流的時候,使用較為可愛的表情包可以營造輕松的交流氛圍,化解尷尬;在與熟人進行交流的時候,使用雙方都能理解的夸張表情,可以更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對方感同身受。
5.轉義現象
表情包中文字和圖片敘事粗糙,內容模糊,解讀的層次較多,包含了豐富的轉義現象。語言在具體的情境中構建出新的含義,比如大量從影視劇截圖中產生的表情表嵌入新的語言場景間接表達了自己的情緒產生了新的含義。2016年10月,一名廣西口音男子在QQ空間發布一段視頻,表達自己在失戀之后難受的心情,因其表情的夸張和獨特的口音引發網友熱議,一周之內,閱讀量超過1.3億。“藍瘦香菇”成為2016年年度熱詞和最受歡迎的表情包之一??梢钥吹剑谶@一事件中,存在明顯的轉義現象,“難受想哭”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而成為一個歡樂的詞匯。
二、從表情包看“95后”大學生網絡社交的特點
1.淺社交
網絡社交是“95后”大學生主要社交生活,表現出淺社交的特點。其一,使用表情包是一種間接表達,是在虛擬的社交情景中再次增加一層阻隔,不能表達更為深刻的內容,經過復雜的轉義,隱含了真實的情感。其二,“斗圖”的本質是一種集體娛樂的狂歡,其游戲屬性決定了難以構建良好的對話環境,刷滿屏幕的表情圖片使得主題渙散,讓其他參與者不知所云。
2.社群化
騰訊發布的《“95后”新生代社交網絡喜好報告》指出,“95后”大學生會在不同社交應用上分配時間,有意識的將不同平臺區分開來,進行不同的社交行為。表情包本身也具有區分年齡和群體的功能。中老年人常使用傳統的霓虹字體和充滿正能量的表情包,被年輕稱為“中老年表情包”,85后“喜歡把小時候的經典影視劇,如《還珠格格》《天線寶寶》作為表情包”,90后“則傾向于把伴隨自己成長的漫畫,綜藝節目、韓劇等用作表情包。擁有共同愛好的人會使用同一類型的表情包,讓個體在交流時有一種在心靈上的相近感,更有組織感,表現出統一的價值取向。
3.線上與線下分離
“95后”喜歡在網絡空間里發表自己的心情狀態,在QQ空間分享的說說中,“95后”分享的條數占比達7成,多數會采用圖片或者表情包表達自己的心情。網絡表達可以讓表達能力差的人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表情包的本質是把情緒訴諸另一個表達主題,即圖片上的主角,轉訴自己的情緒,由于雙方對表情包都有相同的認識,情緒表達就更為順暢。但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在網上熱衷于刷屏的人并不見得表達能力突出,甚至相當內向。校園中“宅文化”,許多同學不走出網絡,不走出寢室,在網絡世界中表現積極,但缺少真實生活中的經驗,也缺乏在現實生活中的溝通表達能力。
三、學生工作的應對策略
1.加強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
高校思政工作者應高度重視。一方面,應充分尊重和欣賞青年人的創造力和幽默感。另一方面,要以此為窗口,洞察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價值取向。表情包背后可能存在的犬儒思想和娛樂心態值得思政教育工作者警惕和思考。表達倫理邊界的缺失,容易在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中使得表情包的使用者養成否定、諷刺、惡搞一切或是對一切都無所謂的處事態度。過度娛樂化的表達方式容易使得使用者淡漠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公共道德,降低對自己成長成才的要求,背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宗旨。
2.引領主流表達方式,不跟風,不落伍
網絡表情包娛樂性強,符合學生的娛樂需求,但不應該成為校園文化或社交生活的主流。學生工作者應該堅持主流輿論、主流表達,不應該盲目跟從,聽之任之。另外教育者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更豐富的表達方式,通過課堂傳授表達的理論和方法,通過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創造鍛煉交流的機會。尤其是應加強實踐育人效果,讓同學到真實的社會場景、工作場景中去鍛煉能力,磨礪品質。
3.加強法制教育
由于網絡表情包多數由網友個人制作,未經審查便公開使用,存在一些游走于法律邊緣的現象。臟話、粗話借由圖片的形式逃脫審查,黃色圖片、暴力圖片等借由表情的形式大行其道,污染了公眾的語言環境。還有一些表情包惡搞紅色經典,主流文化,引起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當前,網絡空間迅速發展變化,相關法律法規還未健全,“表情包”這一新鮮事物就游走在法律的邊緣地帶。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在校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刻不容緩,尤其是在網絡言論的自我約束上,需要自律,更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線。
4.增強表達能力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表達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良好的表達和溝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是一個人綜合能力最重要的體現。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網絡“鍵盤俠”,現實“悶葫蘆”的現象。在傳統的教育結構中,學生缺少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沒有公開表達自己意見的經驗,更缺少與他人正式溝通的能力。高校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大力提高通識教育的比重,把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放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
5.提升文化素養
網絡語言在豐富表達的同時,也在削減傳統語言的表達空間。大學應該加強對于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讓豐富的文化底蘊作為表達的基礎,讓優美流暢的漢語成為表達的主要工具。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文化素養的提升會促使大學生主動從粗俗表達向文雅表達轉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尹明柴.網絡時代表情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J].新絲路,2016,(12):110.
[2]孫雨婷.從網絡表情包看視覺化語言及情緒表達[J].新聞知識,2016,(10):78.
[3]馬宇平,徐平,張磊.調查顯示:88%受訪大學生在社交軟件使用表情包[N].中國青年報,2016.
[4]張寧.消解作為抵抗:“表情包大戰”的青年亞文化解析[J].現代傳播,2016,(09).
本論文受“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度網絡文化建設專項研究課題(WLWH2018-13)”支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