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煜

【摘要】選取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的2個班級學生,將其作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對研究組學生實施CBL+PBL授課,對對照組學生實施PBL授課,比較兩組學生期末成績及滿意度調查結果。最終發現研究組學生理論成績及病例分析成績分別為(85.56±4.12)分及(18.65±1.09)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學生對其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為(161.23±13.26)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10.23±11.36)分(P<0.05),且各項調查項目也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在藥理學教學中采用CBL及PBL理論,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學生臨床經驗及創新力,對培養優秀的醫藥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CBL PBL 藥理學 教學改革 應用效果
藥理學作為臨床醫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臨床結合較為緊密且實踐性較強,因此對教學質量要求較高,傳統藥理學教學方法采用以案例為中心的教學法(CBL),即以講述案例為主,但該教學模式中,多數學生缺少學習方向,導致其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及理解程度較低,同時影響學生的創新性,因此有學者指出,可在CBL教學方法基礎上使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PBL),加強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性,進而提高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本次研究為探究其效果,特選取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的2個班級學生進行對比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2016級我學院護理學專業的2個班級學生,共計67名,其中臨床一班33名學生作為研究組,年齡(21.12±0.42)歲,臨床二班34名學生作為常規組,年齡(21.31±0.38)歲,全部學生均通過全國高考入校,且其受教育情況、年齡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
2.研究方法
全部學生均由同一名老師授課,對照組學生采用CBL教學。授課教師根據藥理學內容(總論、傳出藥物、心血管藥物、中樞神經藥物、內臟藥物、抗菌藥及內分泌藥物)進行課程安排,采用LBL模式講解總論知識,之后對其余課程采用LBL及PBL聯合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即首先講述相關理論知識,之后進行PBL授課法,并使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具體過程為:課堂上給出病例,并由學生提出問題,之后使學生在課下進行文獻的查閱及小組討論,并制作PPT,再次上課時,由小組內推選組長進行PPT講解,并由教師及其他學生對其進行提問,之后由小組組長對其提問進行解答。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大綱及計劃設計相應病例,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檢查治療方法。當一個病例講解結束后,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及糾正,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全面、系統地了解其相應知識。而對研究組學生采用CBL+PLB教學,即在對學生進行授課前,教師將各學習模塊中主要應講述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在授課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其有目的進行學習,并且在教學前,根據教學任務制定相應的PBL手冊,將其發放給個小組學生,使其能夠通過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查找資料等方式進行解答,進一步提高其對課程的參與性及目的性。
3.教學評價
通過期末成績評價兩種教學模式的作用效果,其中理論成績總分為100分,病例分析成績總分為20分,分數越高表明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越高,并在期末階段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其的滿意程度,各項評分滿分均為25分,總分為200分,評分越高表明學生對其滿意度越高。
4.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表達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兩組比較差異采用t檢驗,P<0.05表示數據比較差異有意義。
二、研究結果
1.比較兩組學生期末成績
研究組學生理論成績及病例分析成績分別為(85.56±4.12)分及(18.65±1.09)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比較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評分
研究組學生對其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為(161.23±13.26)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10.23±11.36)分(P<0.05),且各項調查項目也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三、討論并分析結果
藥理學教學作為臨床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對學生日后工作能力具有重要影響,過去常采用講授式教學法,學生對課程的參與程度較低,因此目前以PBL授課法較為常見。不過,經驗表明該授課方法雖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參與程度,但目的性較差,部分學生因無法確定各模塊主要教學任務而導致其對知識深度的掌握不足,而教師在學生進行PPT講解后再提出問題,使教學進度減慢,影響教學質量。
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學生采用PBL+CBL教學法,通過在課前指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對難點及重點問題進行重點加強,使學生能夠有方向地進行學習。本次研究顯示,該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優點:(1)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教學中藥物作用機制、藥理作用等知識的掌握程度;(2)學生能夠通過自主獲取知識,總結知識等方式提高其查閱文獻能力及自學能力;(3)通過以上學習方法能夠促進學生間的協作能力,并有效提高其臨床思維及歸納總結能力;(4)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對教學課程的參與度;(5)學生能力的提高促進了教師團隊專業素質的提高,有益于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學生理論成績及病例分析成績分別為(85.56±4.12)分及(18.65±1.09)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學生對其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為(161.23±13.26)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10.23±11.36)分(P<0.05),且各項調查項目也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通過實施該模式,學生對藥理學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顯著提高,而其滿意度較高,表明學生對該模式的認可程度較高。
綜上所述,在藥理學教學中采用CBL及PBL理論,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學生臨床經驗及創新力,對培養優秀的醫藥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勇,胡瑩瑩.CBL與PBL在藥理學教學改革中的實踐與探索[J].醫學教育,2015,(3):40.
[2]楊茗,孫雪華,許勇.PBL結合LBL教學法在麻醉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5):119.
[3]賈軍,黃海霞,王雯.PBL教學中對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J].繼續醫學教育,2016,(2):45.
[4]黃桂紅,譚親友,陶麗群.翻轉課堂聯合PBL教學模式在臨床藥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探討[J].華夏醫學,2018,(2):149.
[5]盧珊珊,何瑾,柳汝明.PBL教學法在臨床藥物治療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