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忠柳
摘 要:本文以制度建設為核心,以科學技術管理為紐帶,以實現固定資產效能最大化為目標,構建與本臺發展相適應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按照“忠誠、務實、高效、和諧、服務 ”的原則,積極探討廣電系統資產管理的新思路,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秩序,健全管理機制,強化管理職責,改善服務質量,提升管理效果。
關鍵詞:固定資產管理;廣電系統;信息化管理
一、夯實管理工作的基礎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根據“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原則,我臺成立了以臺長為組長的固定資產管理領導小組,并設立分管副臺長為主任的固定資產領導小組辦公室,各部門和頻道確定了固定資產用管責任人,按照規定的流程,相互溝通、協調、制約、監督。搭建起以技術規劃部、財務資產部為樞紐,以各部門、頻道和臺屬企業為重點的管理架構,理順了從政府采購、資產購置、論證驗收、資源共享、管理維護到變動處置的循環服務保障運營模式,明確各層級和環節的職責分工及管理權限,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高效運行、相互監督的管理機制。
2.建立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
該平臺具有比較強大的管理功效,能夠完成固定資產的增加、變動、處置、清查、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對每一件資產從購買到處置進行動態管理,建立了固定資產使用部門、使用人、存放地點數據庫,進行精準定位管理。全面、實時掌握全臺的固定資產總量和使用分布情況,對成本核算、預算編制、資產購置、篩選查詢、重點項目建設等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固定資產的多層面、多領域相互協調的信息共享和精細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解決了賬實不符的問題,并為領導提供了統籌決策的可靠依據。
3.建章立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把制度建設作為管理重點,在《山東廣播電視臺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制定了配套的一系列管理規定,在制度的落實上抓執行,在管理的創新上求突破,樹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管理理念,提出以制度+科技創新+培育典型的管理思路,用制度來管人、管事、管物,營造“人人在管物、物物有人管”的氛圍。結合我臺實際,制定下發了臺《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詳細規定了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流程,完善了購買報批、入賬、出入庫、論證驗收、招標采購、變動和處置的程序;針對各部門和頻道制定了《固定資產用管責任人崗位職責》,使每個固定資產用管責任人都明確了工作范圍、目標和責任;還制定下發了《山東省政府采購有關事項說明》《山東廣播電視臺固定資產領導管理示意圖》《山東省廣播電視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圖》《山東省廣播電視臺固定資產管理考核驗收標準》,這些管理制度的實施,規范了資產管理行為,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4.提高素質,建立了一支固定資產管理員隊伍
每年舉辦固定資產用管責任人培訓班,學習固定資產軟件的操作技能,講解全臺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為每位用管責任人配發了裝有固定資產文件的資料袋。固定資產用管責任人基本素質和業務技能不斷提高,責任感和事業心不斷加強,敢管、會管、愿管的能力不斷增強,在固定資產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5.落實責任,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賬、表、卡、碼體系
將全臺的固定資產管理權限落實到每個部門和頻道,部門和頻道有兼職的固定資產用管責任人,負責本部門和頻道的固定資產的賬目、合同、驗收單、領出單、卡片、條碼的管理。財務資產部有固定資產財務賬,技術規劃部有固定資產總賬,部門和頻道有分戶明細賬,每件資產都有相對應的卡片和條碼。各部門和頻道對使用頻繁的公用設備都實行集中專人保管,嚴格借用手續。通過條形碼技術對實物從購置、領用、清理、盤點、借用歸還、維修到報廢進行全方位監管,有效解決了賬、卡、物不符,以及資產不明、設備不清、閑置浪費、虛增資產、資產流失等問題,筑牢全臺資產的管理基礎。
6.制定科學考評體系
編制固定資產檢查考評標準,將用管責任人對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對數據平臺操作技能,對管轄的資產賬目是否清晰等納入考評范圍。每半年以抽查和年度驗收相結合的方式,對條碼張貼情況,賬、物、碼是否對應,以及實物情況與數據庫記錄是否一致等進行全方位檢查,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實現科學考評、有效監管。
二、狠抓固定資產購置和處置兩個重點環節
1.嚴把固定資產的“入口”
每年由臺長親自組織召開申報政府采購預算審核會議,申購單位詳細說明購置原因,辦公設備要填寫使用人,固定資產科要逐件落實申購使用情況,并對各部門和頻道在用臺式微機、筆記本使用分布情況進行了專項摸底,摸清各個單位所需購置數,對上報采購的照相機、投影儀、辦公家具等堅持從嚴審核,技術規劃部對專業設備進行技術可行性論證,有效解決了重復購置和購置不合理等現象。按照“先急后緩、按需采購、特需特辦、留有存量”的原則,在保障好廣播電視新聞生產正常需要的同時,加強做好內控管理,并對預算資產進行統籌、統核、統購、共享,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這項舉措是多年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創新,實現了資產管理和資金預算管理相結合,購置和需求相匹配,逐步建立資源共享的新格局。
2.嚴把固定資產的“出口”
嚴格按照資產處置報廢管理要求,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有效防止資產流失和浪費。全臺成立了由分管副臺長為組長的固定資產處置核查領導小組和固定資產處置技術鑒定小組。固定資產處置核查小組包括財務、審計、紀檢、資產等方面的人員,固定資產技術鑒定小組由車輛、一般設備和專用設備的技術專家組成。全臺固定資產的處置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對切實不能使用且達到最高使用年限的固定資產,由臺固定資產處置核查領導小組和臺固定資產處置技術簽訂小組逐件核查和技術鑒定后,寫出核查和技術鑒定意見,提交臺黨委會研究,按照審批權限報省財政廳審批,批準后,由在省財政廳備案的回收公司回收。
三、取得的成效
1.建立起了順暢、高效的資產管理運行機制
本臺固定資產管理堅持以“夯實基礎、完善制度、創新機制、高效運營、全面提升智能管控服務水平”為標準,嚴格落實固定資產管理責任,成立了以臺長為組長的固定資產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全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堅持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相結合,做到“賬、錢、物”相互獨立,“權、責、利”相結合。每年由臺長親自組織召開全臺固定資產管理審核會議,對全臺各部門和頻道上報的政府采購預算實行逐項審核,并組織專家論證,有效節約了預算資金,減少了重復購置,實現了資源共享共用。
2.實現了對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
以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數據為樞紐,互聯互通,全面掌握資產總量和使用分布情況,為資產管理決策提供客觀、準確、實時的依據。從根本上解決了購置多少資產不清楚、放在哪里不知道、誰在使用、年限是否到期說不準等問題,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浪費。
3.自主管理意識不斷增強
由過去的不愿管、不會管,到現在的既要管好,還要管活,全臺上下都把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部門和頻道把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固定資產用管責任人工作積極主動,認真細致,嚴格按照職責權限做好本職工作。
4.各項基礎業務環節都得到了全面規范
在全臺管理層面,制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處置管理辦法,規范從固定資產購建立項到可行性論證、招標、驗收、使用、保管、借用、出租、出借、清查、處置、建檔等各個管理環節都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和管理規范。在部門和頻道責任人層面,通過制定實施臺固定資產用管責任人崗位職責、工作流程示意圖、考核驗收辦法等規章制度,厘清辦理程序,有效整合管理資源,使資產管理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夯實以制度管人、管物、管事的長效機制,營造了“人人在管物,物物有人管”的良好氛圍。實現了維護資產安全穩定、優化資產配置、確保國有文化資產保值增值,為全臺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