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權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國藍莓的分布,藍莓的價值和開發利用的基本情況,簡單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并展望了藍莓資料開發與利用的前景。
關鍵詞:藍莓;開發利用;問題與對策;展望
一、人工栽培藍莓的分布情況
我國人工栽培的藍莓最初是吉林農業大學1983年于美國引種,之后南京植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和院校也從國外引種試驗,經過多年的選育和推廣種植,目前我國人工種植總面積達18萬畝左右,主要品種有矮叢藍莓、半高從藍莓、高叢藍莓和兔眼藍莓,種植區主要分布于我國黑龍江、遼寧、山東、浙江、貴州、云南等省,各個地區所栽培的面積,品種各有不同,如表1所示。
人工栽培的藍莓是經過人工馴化,雜交選育而成,其口感產量均優于野生藍莓,主要做鮮果銷售和深加工原料。
二、藍莓的價值
藍莓果肉細膩,種子極小,酸甜適中,是越桔屬中營養最豐富的種類。藍莓果實加工的濃縮汁國際市場價格為30000~40000美元/噸,是蘋果濃縮汁的30~40倍。藍莓種植的經濟效益也十分顯著,種植時每畝投入5000元左右,進入盛果期后,每畝可產1500kg~3000kg,按保守價15元/千克計畝效益也達4.5萬元以上,是梨、桃等常規品種的多倍。
藍莓果實中營養價值和質量遠遠高于其他水果,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譽為“世界第三代水果之王”。維生素、微量元素含量也相當高,其果實中還含有有機硒、黃酮類化合物等其他水果少有的特殊成分。
藍莓不只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還含有其他水果少有的花青色苷、熊果酸、葉酸、類黃酮以及細菌生長抑制物等化合物,而這些物質對人體的生理機能具有一定的調解和保健作用。
三、藍莓的開發利用
目前,以藍莓果實為原料開發的產品有5大類20余種,主要有果汁、果酒、乳制品、干果、糖果、果茶、果醬、烘培食品、復合飲料、保健品、化妝品和花色素苷提取物等產品。本文選擇性的討論部分產品類型。有鮮果、藍莓發酵酒、藍莓果汁、藍莓酸奶復合飲料、藍莓果茶等。
四、我國藍莓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1)科研育種、種植技術、管理技術、保鮮技術等應用基礎研究滯后。目前我國所栽培的藍莓品種都是來自外國,國內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在研究適應高鹽堿地的藍莓品種方面也處于空白狀態,嚴重縮小了我國種植藍莓的區域。種植技術、保鮮技術、管理技術等應用基礎的研究也只是處于試驗階段,國內沒有標準和統一,有的只能每種方法都在試,造成資源浪費。
(2)深加工技術的研發有待加強,市場上藍莓加工品較多,但基本上都是經過簡單的初級加工制成,產品總體上的科技含量低,檔次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面向世界競爭合力弱。重復研究現象嚴重,造成人力、物力多次浪費,嚴重制約著我國藍莓產業科研技術快速發展。
(3)產品品牌培養缺乏,市場開發戰略意識不夠,商業市場無序競爭。
五、加快藍莓開發利用的對策
為實現我國藍莓資源的開發利用,高效、快速、可持續發展,本文針對目前藍莓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和對策。
(1)發揮政府職能,加強科研投入。發揮政府的服務和領導職能,利用財政資金扶持培植產業和深加工產業,加強和完善技術研發體系建設,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發展導向研發活動,規范和開發種植、保鮮等技術,為我國藍莓開發與利用提供保障和服務。
(2)加快研發藍莓深加工品的開發利用技術,提高產品層次。加快我國藍莓產業的開發利用,首先是加快藍莓的應用基礎建設;其次,要加快如藍莓色素提取技術等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增加其產品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科技成分和檔次,為藍莓的深加工產品走出國門服務。
(3)整合科研力量,吸收和引進國外新進技術。我國藍莓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擁有幾個實力雄厚的藍莓研究機構,雖各有優勢,但又各有不足,應充分發揮政府和藍莓協會的組織作用,打破技術封鎖,整合各個科研機構優勢技術,取長補短,整體提高我國藍莓產業的科研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還應該積極引進和吸收消化國外先進生產、管理、加工等技術,增強自身的綜合技術實力。
(4)打造精品品牌,增強市場開發戰略意識,規范市場競爭法則。加強樹立品牌意識,建設和培養打造品牌的技術團隊和技術人才,鼓勵和支持企業生產綠色,有機產品,爭創國內國際品牌;提高市場開發戰略,開發不同的產品檔次,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開發大眾市場。同時,政府職能部門應盡早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競爭秩序。
六、展望
藍莓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無論是營養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都遠高于其他水果,鮮果及加工產品市場價格昂貴,我國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整合和引進國內外成熟的科研技術,開發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產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打造名牌,還應盡可能地發掘藍莓的潛在價值,開發藍莓的新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后來居上,趕超其他發達國家,相信我國藍莓資源的開發利用得到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亞東,劉海廣,張志東,等. 我國藍莓生產現狀和發展趨勢[J].中國果樹,2008(6):67-71.
[2]聶飛,韋吉梅,文光琴. 藍莓的經濟價值及其在我國產業化發展的前景探討[J].貴州農業科學,2007,35(1):117-119.
[3]文光琴,聶飛,廖優江.藍莓果實理化成分含量比較分析與功能評價[J].江西農業學報,2011,24(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