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茹 陳勇明 楊嘉英
[摘要]目的 了解≥60歲主訴聽力下降老年人耳聾或聽力損傷情況,探討藥物治療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選取2018年1~9月我院門診收治的60例主訴聽力下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予以純音聽閾測定及聲導抗檢查。以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聽力損失分級對其進行評估;考察其不同年齡段的聽閾情況;對聽力損失患者進行改善微循環及營養神經治療2~4周,1個月后測試其純音聽閾水平,評價干預效果。結果 60名患者有54例105耳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聽力損失主要集中在聽閾為26~<90 dB的輕度、中度、中重度、重度;不同年齡段不同頻率患者的純音聽閾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年齡增長呈升高趨勢;藥物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4.81%。結論 ≥60歲的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損失程度隨年齡增長而加重,予以藥物治療效果欠佳。
[關鍵詞]聽力損失;老年;耳聾
[中圖分類號] R764.4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6(a)-019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eafness or hearing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 who complained of hearing loss over 60 years old,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drug therapy.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complaint of hearing los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pure tone audiometry and acoustic immittance test. They we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hearing loss classification establish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hearing threshold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tients with hearing loss were treated with microcirculation improvement and neurotrophic therapy for 2 to 4 weeks, the pure tone hearing threshold level was tested after 1 month 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Result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54 had hearing loss in 105 ears, hearing los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ld, moderate, moderate and severe and severe stages with hearing threshold of 26-<90 dB.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ure tone hearing thresholds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different frequencies (P<0.05), which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drug treatment was 14.81%. Conclusion Elderly people over 60 years old mostly suffer from hearing loss in varying degrees, the degree of hearing loss increases with age, and the effect of drug treatment is not good.
[Key words] Hearing loss; Elderly; Deafness
老年性聽力損失(AHL)是一類與年齡相關的耳鼻喉科常見疾病,在遺傳及外部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聽覺器官出現退變性改變,導致雙耳對稱性、緩慢進行性聽力減退[1-2]。AHL居于老年人群慢性疾病的第三位,僅次于高血壓和關節炎,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交流和生活質量,也對社會造成嚴重負擔[3],鑒于AHL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及其嚴重影響,我國政府積極鼓勵醫療機構對老年人群進行聽力篩查,以了解AHL現狀,尋求有效地干預手段[4];美國等國家的AHL統計顯示,≥75歲人群中約有66%患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80歲者聽力損失比例高達80%,國外多采取健康教育等形式進行預防,在治療方面仍無特效療法[5-6]。目前關于AHL的調查及干預研究報道較少,且資料較為陳舊,因此本研究選取門診主訴聽力下降的≥60歲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以了解AHL的發病情況,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9月我院門診收治的60例主訴聽力下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7.35±8.33)歲。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獲得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聽力下降為唯一主訴者;否認慢性中耳炎病史者;年齡≥60歲者;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合并危急重癥者;合并惡性腫瘤者;患有精神疾病者;阿爾茨海默癥者;無法配合本研究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排除中耳、外耳病變,予以純音聽閾測試和聲導抗檢查,患者清除雙耳耵聹后,在安靜環境下以丹麥國際聽力TITANIMP440中耳分析儀檢測均顯示A型鼓室圖,并檢測500、1000、2000、4000 Hz下的聲反射閾值;采用丹麥國際聽力Equinox診斷科研型純音聽力計,在本底噪音<25 dB的隔聲室中進行兩耳純音聽閾測試,包括0.25、0.50、1.00、2.00、4.00和8.00 kHz等頻率。記錄患耳的各頻率純音聽閾。以0.50、1.00、2.00、4.00 kHz頻率的平均聽閾記錄患耳聽閾水平。診斷后,予以患者改善微循環,口服銀杏酮脂滴丸(浙江九旭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81106)或復方丹參滴丸(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70830),營養神經口服甲鈷胺[商品名:彌可保,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712085]或維生素B6(廣東恒健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81106)治療2~4周,期間保持靜養,戒煙戒酒。1個月后囑患者復診檢測其純音測聽閾值判斷療效。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以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聽力損失分級對其進行評估;考察其不同年齡段的聽閾情況;對聽力損失患者進行改善微循環及營養神經治療2~4周,1個月后測試其純音聽閾水平,評價干預效果。
記錄患者純音聽閾測試和聲導抗檢查結果,藥物治療1個月后,記錄患者治療效果。其中純音測聽、聽力損失級別參照世界衛生組織聽力損失分級標準[7],<26 dB為正常,26~<40 dB為輕度聽力損失,40~<55 dB為中度聽力損失,55~<70 dB為中重度聽力損失,70~<90 dB為重度聽力損失,≥90 dB為極重度聽力損失。療效標準則依照文獻[8]進行評價,①痊愈:受損頻率聽閾恢復正常,或達健耳水平,或達此次患病前水平;②顯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高>30 dB;③有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高15~30 dB;④無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改善<15 dB。雙重聽力下降度患者只要一側或以上耳聽力達到總有效標準均記為有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純音測聽分級情況
60名患者共120耳接受純音測聽,結果顯示60例主訴聽力減退的老年人共120耳中,有54例(共105耳)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正常耳數15耳(12.50%),輕度聽力損失25耳(20.83%),中度聽力損失28耳(23.33%),中重度聽力損失24耳(20.00%),重度聽力損失20耳(16.67%),極重度聽力損失8耳(6.67%)。聽力損失主要集中在聽閾為26~<90 dB的輕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正常和極重度聽力損失耳數較少。
2.2不同年齡段不同頻率患者純音聽閾的比較
將60例研究對象按照年齡段劃分為60~<70歲、70~<80歲、≥80歲三組,60~<70歲年齡段不同頻率的純音聽閾低于70~<80歲年齡段和≥80歲年齡段,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70~<80歲年齡段不同頻率的純音聽閾低于≥80歲年齡段,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年齡增長呈升高趨勢(表1)。
2.3 AHL患者的治療效果
3討論
AHL又稱為年齡相關性聽力損失,聽覺器官衰老性退變是其發病基礎,大量氧自由基產生和堆積是機體衰老的重要過程,也是AHL等年齡相關性疾病的誘發因素,大量氧自由基使耳蝸毛細胞內鈣離子失衡,引起耳蝸毛細胞死亡和一系列病理改變,最終表現為聽力下降、耳鳴等AHL臨床癥狀[9-10],了解AHL發病情況,對其進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納入60例患者共120耳進行純音聽閾測定及聲導抗檢查,120耳中105耳(87.50%)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多集中在聽閾為26~<90 dB的輕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馮關周[11]對焦作市1068名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5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AHL,發病率較高,且年齡是高頻聽閾的危險因素,任丹丹等[12]的研究發現,我國老年性聽力殘疾或聽力減退人數較過去20年相比顯著增加,70%以上的75歲老人有AHL,AHL對老年人的痛苦僅次于消化道疾病,是老年人發病率最高的疾病。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同一頻率下的聽閾呈逐漸升高趨勢,提示年齡越大,聽力損失越嚴重,這是因為在AHL發病中,衰老引起的氧自由基堆積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對聽覺器官的損傷也隨之加重。調查中還發現,AHL患者多存在吸煙、飲酒、挑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這些原因也可能對聽力產生消極影響。一項大型老年聽力障礙患者病因調查研究稱,老年性耳聾是我國60歲以上人群聽力障礙的主要原因,相當多的患者同時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這些疾病引起內耳血流、激素、酶等的改變,被認為是加重AHL的內源性因素和高危因素之一[13],提示在臨床聽力損失篩查中應注意考察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予以其戒煙戒酒、控制血壓、保持心理健康等合理建議。本文予以54例AHL患者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發現,治療總有效率為14.81%,大部分患者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高。前文述及AHL發病與氧自由基大量堆積有關,故采用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的治療,但作為一種衰老性疾病,目前仍無藥物能夠治愈,只能延緩其聽力下降速度,因此大部分患者聽力改善不明顯甚至持續下降,陳家麟[14]對比中西醫治療AHL的效果發現,中醫療效優于西醫,而臨床大多采用西醫治療方法。劉宸箐等[15]報道了抗氧化劑、能量補充劑及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AHL的有效性,并提出AHL為多因素疾病,病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還應配合易感因素防治、心理治療、高壓氧治療等,有條件者可佩戴助聽器、電子耳蝸、植入人工中耳等,治療和護理有效配合能夠較好的延緩聽力下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崔曉穎等[16]則采取耳后注射神經生長因子以促進聽覺神經再生的方法治療老年性聾,具有較好療效。在老年性耳聾或聽力損失的治療方面,由于該病主要與年齡、遺傳、聽覺系統衰老等相關,此類病因難以逆轉,故其治療藥物的選擇未有定論[17],結合本研究調查結果及既往報道可知,AHL發病率較高且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易引起消極情緒,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十分必要,但不同干預方法的療效不同,在干預方法的選擇上,不僅需要考慮療效,仍需要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耐受能力、經濟水平等多方面,因此部分學者認為,AHL的治療和康復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研究和摸索[18]。
綜上所述,大部分60歲以上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且損失程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目前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的治療方法作用有限,仍應該積極探尋有效的治療手段,臨床中應注意對老年人進行早期聽障篩查,及早防治。
[參考文獻]
[1]張祥文,應正標,彭倩華,等.老年人聽力損失狀況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5,22(5):573-576.
[2]王越,張華,鄭中偉,等.老年性聽力損失患者普通話雙音節詞表測試結果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7, 25(6):557-562.
[3]陳艾婷,韓瑩,蘭蘭,等.60歲以上門診老年聽力障礙患者聽力損失分布的初步研究[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8,16(4):445-450.
[4]傅鑫萍,段吉茸,張敏.老年人聽力篩查現狀分析及其研究進展[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8,16(3):205-208.
[5]鄭佳.南陽市60歲以上自覺聽力障礙老人聽力損失現狀調研[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7,16(6):774-775,778.
[6]王文濤,陳賢明.老年性聾病因與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福建醫藥雜志,2017,39(1):132-134.
[7]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51-753.
[8]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突發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 50(6):443-447.
[9]翟秀云,劉博,張玉和,等.老年聽力障礙篩查量表在老年性聾調查中的應用與相關性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6,23(1):27-30.
[10]Kurtaran H,Acar B,Ocak E,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ile hearing loss and vestibular activity[J].Braz J Otorhinolaryngol,2016,82(6):650-653.
[11]馮關周.焦作市社區居民老年性耳聾現狀調查及預防措施[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7,16(5):139-140,142.
[12]任丹丹,陳振聲.中國老年聽障者病因調查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2):218-220.
[13]吳毅超.銀杏葉提取物聯合耳聾左慈丸治療對腎虛型老年性聾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7, 24(11):104-106.
[14]陳家麟.補腎活血在老年性耳聾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11):156-157.
[15]劉宸箐,侯曉豐,翟所強,等.老年性耳聾的防治進展[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5,13(1):166-170.
[16]崔曉穎,陳英,王笑玥.耳后注射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老年性聾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6):116-118.
[17]鐘振華,程澤星,范西惠.老年突發性耳聾患者的預后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7,11(6):919-923.
[18]王秋菊,冀飛.中國老年性耳聾的研究與干預進展[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5,14(7):481-483.
(收稿日期:2019-02-28? 本文編輯:劉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