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 龔霞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學習,形成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通過打造“三味課堂”,不斷地為課堂注入源頭活水,從而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如果說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土壤,那么教師的評價就是陽光。客觀準確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深化思維的發展。為此,學校將“以多樣的方式進行增值評價”作為評價要素的第一條,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例如,英語課上,學生將“say”說成了“speak”,教師沒有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笑著說:“這就好比同樣的內容我在聊家常,到你這兒就是馬云在演講!”機智巧妙的引導,既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給課堂增添了快樂的氣氛。此外,對于做到“認真傾聽”“大聲閱讀”“大段表達”的學生,教師會用不同顏色的小星星給予個體獎勵;之后小組統計積分,用“奪紅旗”的方式表揚團隊合作方面突出的小組。而數學課上,教師則通過發小獎貼、小伙伴印章互評、iPad數據評價等多樣的方式進行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課堂變得更加陽光、和諧。
課堂教學絕不僅僅只是一門課、一本教材、一節課和若干知識點,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發教學資源,并將這些資源引入課堂,讓課堂變得更有“生活味”。
例如,語文課上學習《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鯨的進化過程,教師引入了小故事“鯨魚我知道”,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鯨魚小知識,然后結合這些知識進行思考,尋找答案。這樣,不僅為學生進一步認識鯨是哺乳動物做了鋪墊,而且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了合作意識。數學課上,學習“比較大小”時,教師選出學生耳熟能詳的卡通人物(如龍貓、金魚公主波妞等),讓它們“走進”課堂,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進行“投票”,這樣學生就更深入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點。
要讓課堂始終保持活力,就必須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于質疑,并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例如,美術課上,教師先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童話故事導入,讓學生帶著好奇走進課堂,然后,帶領學生探究人物形象的造型技法,并在此基礎上指導直線、弧線,以及折角的方法。實踐環節,教師將2022年冬奧會的元素引入課堂,讓學生先模仿教材和教師的創作,然后鼓勵學生創新折法和造型,同時,鼓勵有余力的學生嘗試完成陽刻、陰刻等剪紙作品。
“三味課堂”,變“教堂”為“學堂”,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