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摘要】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促使了高校教師薪資水平不斷提高,進而使得高校工薪所得稅的稅收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高校工薪的納稅籌劃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職工的關注,在遵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降低工薪稅負,減輕高校教職工的自身負擔,成為當前眾多專家探討的內容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內容研究了高校工薪所得稅納稅籌劃,希望能為我國納稅籌劃工作的有效開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關鍵詞】工薪所得稅;高校;納稅籌劃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針對個人所得稅法又再次進行了修正,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與之前稅法有做不同的是將之前分類制的稅法改編成為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我國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針對高校教職工的收入開展納稅籌劃工作,有效減輕教職工的稅收負擔十分重要,這對提高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高校得以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內容研究了高校工工薪所得稅納稅籌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工薪所得稅籌劃要點與方法
(一)高校工薪所得稅籌劃原則:
1、守法原則。在開展高校工薪所得稅納稅籌劃工作時,要嚴格遵循我國個稅法律,遵守相關規劃在哪個制度,通過合理合法的稅收籌劃手段使得自身稅負負擔得以減輕,提高高校教職工人員的經濟收益。
2、效益原則。在開展高校工薪所得稅納稅籌劃工作過程中,首先要立足于高校人員的利益,以高校教職工人員的實際情況出發,確保教職工人員收益得以最大化。
3、籌劃原則。相關部門在征收高校工薪稅款過程中應該以國家政策作為支撐有效開展。在此過程中,高校還應該通過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使教職工的積極性得以激發,除此之外,還應該建立科學的分配制度,使高校之間能夠相互促進,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工薪所得稅籌劃目標與要求
(一)高校工薪所得稅籌劃目標
所謂的高校工薪所得稅籌劃工作指代的是,在遵守我國納稅制度的基礎上,通過對政策的巧妙解讀,使得高校教職工的稅收負擔得以減輕,盡最大程度促使教職工的自身利益不受侵害,使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被激發,最終促使高校得以健康長久的發展。
(二)高校工薪所得稅籌劃要求
1、對高校財務部門以及負責工薪籌劃工作人員的要求。高校在開展工薪籌劃工作過程中,相關會計人員在對教職工個人稅進行核算時應該對高校教職工的收入類別結合當前的新稅法要求,對其工薪進行綜合性的核算,從5000元起(不考慮三險一金),并且要參照我國當前對于個人稅法的相關制度,按照綜合稅制的內容對教職工工資的稅負進行核算,除此之外,作為該校財務部門的人員以及稅收籌劃人員,不僅要對相關會計專業知識進行掌握,還應該對國家對于稅收制度的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及最大能力將教職工的扣稅風險降到最低。
2、高校教職工。對于高校工薪所得稅的主體人員來說,高校在開展個稅籌劃工作時,教職工必須積極配合,與此同時,教職工還應該有效應用自身全力,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教職工人員可以通過對工會建議,或者向高校財務部門表達自身建議、觀點,確保工薪所得稅籌劃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為減輕教職工自身負擔打下基礎。
三、高校個稅籌劃工作面臨的困境
(一)發放口徑多,籌劃職責不明
結合當前我國高校籌劃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我國高校內部的分配體制呈現多元化發展,因此,教職工的工資變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來源于研究生院、科研部等部門,在實際的貢獻個體稅籌劃工作中,由于各個部門之間難以溝通缺乏配合,因此籌劃工作不能有效開展。
(二)缺乏納稅時間管理,籌劃實踐難度較大
由于在高校工資發放過程中,涉及到獎金、津貼等工資時,往往不能及時有效的發放到教師手中,通常情況下集中在期末年末進行發放,這就導致高校收入發放時間上的不準確性,但是根據我國稅法的相關規章制度來看,由于現行稅法按年累進,因此以往集中發放工資稅負過高的情況得到徹底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維護了高校教職工的切身利益。
(三)籌劃成本過高,程度難以有效掌控
結合當前我國高校教職工的稅負問題來看,如果不僅納稅籌劃工作,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教職工的個人經濟負擔加重,但是進行納稅籌劃工作,使得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得以增加,并且牽扯到各部門的時間人本以及人力成本等問題,除此之外,高校開展納稅籌劃工作,本質上是做到有利于大部分教職工的政策理論性籌劃,但是針對于個別人員可能無法滿足其籌劃要求,基于此,籌劃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無論是程度還是成本都較難掌握。
四、高校工薪所得稅籌劃策略
結合稅收博弈理論對高校工薪所得稅籌劃目標進行分析時,發現所謂的稅收籌劃指代的是納稅人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稅收制度的情況下,與各個稅收部門機關之間的博弈。在我國當前分類稅制的背景下,高校中的財務部門應該針對教職工的工薪,嚴格按照相關流程對其所繳稅進行核算,確保教職工的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在此過程中,無論是相關稅務部門還是高校都不能隨意克扣教職工的個稅,確保教職工得到自己應得到收益。基于此,以下內容詳細分析了高校工薪所得稅籌劃策略。
(一)教職工工資納稅籌劃
所謂的績效工資主要指代的是科研工資獎勵、課時薪資等,績效工資的確定主要是通過相關人力部門,對教職工的授課時間、質量、效率等內容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相應的績效金額。結合我國當前現行稅法的要求,高校教職工的薪金、資金在計算個人所得稅的過程中,應用將原先分別計稅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綜合征稅,根據我國相關稅法規定,教師除了所獲得的一次性獎金之外,其余的優秀積極工作獎、半年獎、優先工作費用等都應該與工資薪金共同納入稅務中。基于此,當教師獲得科研獎金榮譽時,應該由全體參與人員共同領取,不能一個人代表一個團隊,否則對于納稅金額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二)專項附加扣除
納稅人首次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應當提交相關信息,納稅人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信息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提供相關信息。只取得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可在日常預繳環節繳納全部稅款的,不需辦理匯算清繳。對于取得兩處以上綜合所得的個人:其收入減除專項扣除(“三險一金”)后超過6萬元的,應辦理匯算清繳對同一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只能選擇從其中一處扣除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個人:其收入減除“三險一金”后超過6萬元的應辦理匯算清繳I在匯算清繳時提供有關信息,辦理專項附加扣除。高校在開展納稅籌劃工作時,只有對新稅法中的專項附加扣除內容進行充分解讀,才能為教職工的自身利益提供保障。
(三)引進人才特殊補助的個稅籌劃
結合當前我國的發展形勢來看,高校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國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在高校發展過程中,高校應該針對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不斷引進,確保教師科研一線能夠擁有高素質的教育人才。在高校發展過程中,引進人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昂貴的經濟代價。通常情況下,科研項目的啟動費用經常用于科研支出,由于此費用不屬于個人所得,因此,不涉及到工薪個稅問題,但是在給予相關人員交通工具、住房、現金等優惠待遇時,應該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扣繳個稅工作。當該項個稅問題發生在人才引進環節時,并非教職工人員個人的工作貢獻精力,按照我國工薪所得稅的相關要求來看,不包含此項內容,應該按照其他稅法進行抵扣,如果情形按照個人所得稅進行抵扣,那么勢必會引起教職工的不滿,這樣一來不利于高校長久安穩的運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根據教職工工薪開展納稅籌劃工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除此之外,在籌劃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教師工薪開展獎勵獎金的納稅籌劃、績效工資納稅籌劃,必要時要開展引進人才特殊補助的個稅籌劃,為保障教職工個人利益提供保障。當教職工工薪到達一定級別的稅率時,為了有效減輕教職工的負擔,可以采用對教職工分批次發放工資的方式,保證教職工個人利益,有效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為高校得以長久安穩的運行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