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華
摘 要: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可以奠定學生語言文字學習基礎,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打下堅實根基。基于語文教學的特殊功用,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討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特別是要讓有效性教學思想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文章選取語文課堂教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就如何提升相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4-0088-02
縱觀當前的語文教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不樂觀,在眾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存在著厚此薄彼的情況,如過度重視課堂機械性灌輸,忽視學生自主預習,過度重視語文閱讀,忽略對學生寫作有效性的訓練等。面對這樣的情況,語文教師必須找到語文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案進行優(yōu)化調整,使得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讓學生在學習奠基期更好地成長。
就語文教學而言,提問是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恰當?shù)奶釂柤记桑軌騿⒌蠈W生的心靈,及時掌握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便于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與因材施教。所以,課堂提問是否恰當?shù)梅ǎ釂栔蟮慕虒W引導是否符合學生學習與認知規(guī)律,將直接影響教學成效。很多教師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由于不能把握正確的提問規(guī)律,提出的問題要么過多,要么過少,要么難度過大,要么過于隨意,這些都不能夠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難讓學生準確抓住文章核心。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技巧進行優(yōu)化改進,學會進行教學反思,以便設計出更加有效的課堂提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為了讓學生學會抓住文章的關鍵要點,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烏鴉在喝水時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烏鴉是怎樣解決困難喝到水的呢?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會從全文整體出發(fā),抓住關鍵性內容作答,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再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從文章的難點處設計問題“小女孩被凍死時為什么臉上還會有笑容”,讓學生查找答案,突破文章學習難點。
朗讀是語文閱讀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常用方法,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感的基礎路徑。雖然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的朗讀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無論是在時間安排還是在朗讀策略的選擇方面都有問題,導致朗讀教學不能夠發(fā)揮在培育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等多個方面的優(yōu)勢作用。為了徹底改變這樣的教學局面,彌補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教師可以從有效教學理念著手,分析學生在朗讀學習中的實際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之上提出有效朗讀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朗讀中收獲良好的體驗與深刻的感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分類,然后結合不同種類的文章指導學生進行有效朗讀。在朗讀詩歌類的文本時,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為主,為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例如,在朗讀兒童詩《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傳達出濃郁的兒童情趣,將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簡短的文字結合起來,讀出兒童的奇思妙想和巧妙意境。在朗讀敘事類文本時,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朗讀對文章進行有效的體會與感悟,重視引導學生在朗讀語氣方面進行把握,保證語氣運用與文章的特點相符。例如,在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教師鼓勵學生在朗讀過程當中進行角色的把握,語氣中也要有強烈的對比,利用這樣的方式感知兩種截然不同的關愛方法。在朗讀說明文的文本時,教師要讓學生在朗讀時保證情感真摯樸實以及語氣自然中肯。
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提前獲知課程學習的概貌,及時歸納總結課程學習當中遇到的難點和疑問,便于學生針對性地予以解決,從而打下深度閱讀和學習的基礎。但是目前的課前閱讀有效性往往無法得到保障,影響了預習效果以及教學效率,還讓不少學生在實際課程學習中遇到了諸多阻力,導致教師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為學生進行詳細講解和引導,造成教學時間的浪費,也會造成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由此觀之,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讓語文教學事半功倍,反之對于教師和廣大學生來說都是不利的。考慮到這樣的教學特征,教師要從根本上革新教育思想,對課前預習進行有效指導,做好有效的課前預習作業(yè)設置,讓學生在預習時把握方向。
例如,在教學《中華少年》時,為了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更加有條理,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完成對文章大致內容的把握:第一個任務是預習文章的關鍵字詞,圈出重點詞語,并對其進行反復朗讀,試著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第二個任務是認真閱讀文章,思考兩部名著分別指的是什么。第三個任務是要求學生在熟讀文章的過程中能夠大致并且簡練地說出文章所描繪的故事。另外,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要肯定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收獲的學習成果,并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客觀性評價,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和指導,使學生學會主動預習。為了增強學生的預習自信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分享,在互動中加深對預習的認識。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要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抓住作文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時期,抓住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挖掘學生的潛在智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選用的寫作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導致學生不愿意參與到寫作活動中,影響了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使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注意調整作文教學方法。第一,教師要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文活動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改變過去的思想認識,將寫作變成樂趣。
例如,教師在要求學生以《記一次難忘的活動》為題目進行寫作時,可通過給學生播放活動視頻、組織演講比賽、觀看運動會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積累素材,喚起學生的學習動力。第二,為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多種多樣的寫作技巧與方法,教師可以激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范文的過程中掌握創(chuàng)作技巧。第三,教師要關注寫作講評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自評自改和互評互改,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有針對性地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實現(xiàn)這一目標能夠從根本上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調整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效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為了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全方位分析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找到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對課堂提問、朗讀教學、課前預習與作文教學這幾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調整,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18(20).
[2]仲永成.讓課堂風生水起——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問[J].甘肅教育,2018(13).
[3]王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微探[J].語文教學通訊,2018(36).
[4]于洪君,包乃亮.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8(28).
[5]張舒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2).
[6]曹丹.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