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
【摘要】從訪談中鄉村體育教師的實際表述來看,受到社會、學校、學生以及生活與工作中的實際壓力的共同作用下,直接導致了產生社會制度認同危機。從訪談中鄉村體育教師的實際表述來看,從社會地位之間的差距、從事專業領域對口之間的差距、個人理想與預期現實之間的差距、社會價值與預期價值之間的差距等的實際壓力的共同作用下,直接導致了產生價值觀認同危機。從訪談中鄉村體育教師的實際表述來看,受到社會教育文化、學校教育文化、鄉村教育文化、家庭教育文化以及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實際壓力與差距的共同作用下,直接導致了產生文化屬性認同危機。
【關鍵詞】鄉村 體育教師 認同危機 化解
引言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后,超過80%的鄉村體育教師認為其工資待遇、福利待遇、職稱晉升、生活水平等有明顯提升,僅有不足20%的鄉村體育教師對職業認同有所提升,仍有超過50%的鄉村體育教師認為實施的現狀存在很大不足?!多l村教師支持計劃》通過不斷完善和拓寬編制配置和標準,盤活編制存量,區域性定編、定崗、定薪、定酬、特殊補貼等,加速和推進優質師資輪崗流動長效機制落實,全面促進鄉村體育教師資源優化配置體系的形成和完善,全面保障體育教師工資福利、職稱晉升、進修培訓等待遇的落實,全面打造“吸引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穩進步”的局面,有效提高農村體育教育教學能力水平。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鄉村體育教師社會制度危機的化解
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以《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為契機,切實推進和落實好涉及到體育教師切身利益和熱切關注內容的具體政策的各項工作,化解鄉村體育事業發展中體育資源和師資力量所存在的主要危機。尤其是在能夠有效促進高質量體育教師團隊向鄉村流動的積極條件方面要精準施策,在政策傾斜與社會扶持的共同助理下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在“公開、透明、公正、強化”中實施。不斷加強和完善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與引進的“入口機制、培訓機制、監督機制、考核機制、補助機制、獎勵機制、輸出機制、輪崗機制、轉崗機制、提前退休機制”,形成政府、社會與鄉村體育教師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良性循環發展環境,提升鄉村體育教師對現任工作的自信與認同。
2.鄉村體育教師理想信念危機的化解
師范類院校層面要加強對體育師范類專業學生的教育引導,從文化層面和價值觀層面培育即將走上教育事業的體育師范生勇于參加支教隊伍,發揮自己的光與熱,從而推進加強鄉村高質量體育教師團隊建設。一方面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不斷吸引應屆和往屆高質量體育人才進入支教大軍;另一方面通過專業化、精細化的專業培訓提升現有體育師資的專業理論與技能水平;再一方面提高職稱晉升的扶持,提高鄉村體育教師自身建設與發展的積極性。大力提升了鄉村體育教師能力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同時鄉村體育教師的對教師崗位的職業認同感和崗位吸引力也明顯增強。
3.鄉村體育教師價值觀及追求危機的化解
不斷加強體育教師自身的教育和引導,使體育教師深刻認識與理解體育教育者這個職業所肩負的歷史重任和社會價值,體育教師自身觀念和價值追求也應該堅持熱愛體育和教育事業,熱衷于為鄉村偏遠地區及留守兒童提供和創造享受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充分展現體育教師這一職業的偉大“靈魂的工程師和教育事業的希望”。體育教師個人的社會尊重、認同和幸福感需要體育教師個體由內而外的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德國著名學者德里克曾說:教師的幸福感應該和建立在教師言傳身教的過程中教育人、幫助人、指引人,發揮體育教師的價值才能獲得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的認可與認同,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不斷增加體育教師培訓經費、人數指標、鄉村優質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立和培育“一專多能”全科型體育教師和教師團隊。同時,建立與完善的鄉村榮譽獎勵制度,結合鄉村體育事業發展和體育教師實際貢獻情況給與必要的精神與物質獎勵,既能夠鼓勵體育教師自身發展,也能夠有效帶動和強化其他體育教師的熱愛鄉村教育與體育事業的信心。
4.鄉村體育教師文化屬性危機的化解
打造特有的鄉村積極向上、樂于助人、學習型的校園文化,讓鄉村體育教師能夠理解、感受、認知鄉村體育事業的特殊意義與價值。同時也要利用當地的回歸鄉土、弘揚鄉村文化、民俗文化、激勵機制、學生的熱情感動鄉村任職的體育教師,讓他們愛上農村文化、愛上農村生活、愛上鄉村可愛的需要他們的孩子們。不斷縮小城市、鄉鎮、農村之間在經濟、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方面的差距,一方面能夠緩解鄉村體育教師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也能拉近城市與鄉村文化與認知差距,提升鄉村體育教師自身的認同危機,防止出現體育教師行業職業倦怠。
參考文獻:
[1]容中逵.他者規訓異化與自迷失下的鄉村教師——論鄉村教師的身份認同危機問題[J].教育學報,2009,5(05):83-88.
[2]曹長德.教師專業化與教師職業技能訓練[J].當代教師教育,2009,2(02):36-39.
[3]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國范圍內《各級各類學校女教師、女教職工數》[EB/OL].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6/2016_qg/201708/t20170822_311611.html.
[4]劉剛,蔡辰梅.“出成績”與“培養學生”——教師的價值選擇困境與自認同危機[J].教育學術月刊,2010(04):76-7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