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生
數學學困生是基礎教育中的一個現實問題,它既是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主要障礙。因此,如何轉化學困生是擺在我們一線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根據布盧姆的學習理論及學困生的成因,本文從認同教師、轉變觀念,科學評價、重視激勵,差異教學、打好基礎,多向輔導、落實到位,不同年級、區別對待,端正態度、培養習慣這六方面提出轉化學困生的措施。
1 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拘一格,數學課堂教學變得靈活多樣,為教與學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但是,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小學畢業生直升初中,學生的數學素養參差不齊,學困生的數量不斷增多,已成為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障礙。轉化學困生直接關系到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素質教育的推進,從更廣義來說關系到社會的安寧與穩定、進步與發展。因此,轉化學困生是擺在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六個方面的轉化措施。
2 數學學困生的鑒別及其特征
2.1 數學學困生的鑒別
操作性定義:數學學困生的智力在正常范圍或高于平均水平(IQ測試分數),感覺功能正常,有充分的教育機會以及沒有發育障礙和情緒紊亂等其他障礙。他們可能在計算方面有問題,也可能在理解抽象概念或視覺空間能力方面有問題。
2.2 數學學困生的特征
閱讀和書寫困難:閱讀和書寫困難是數學學困生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對于一些數學問題,尤其是用語言文字表示的數學應用題,數學學困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題意,不能形成或形成錯誤的表征,文字表述不暢、字跡潦草,一下筆就出錯。
計算困難:計算困難主要是指學生在進行基本的算術運算時出現困難。數學學困生的計算困難主要表現在計算錯誤、運算方法混淆、沒有掌握數學法則、運算步驟缺失、數數困難、數位概念不清楚、不能進行心理上的遷移等。
數學中較高級別的問題解決困難:初中高年級的數學學困生更多地表現為數學中較高級別的問題解決困難。問題解決困難也表現出多樣性,如分析能力差、推理能力不足、問題的表征能力弱等。
空間組織困難:數學學困生在進行數學運算中,不能理解物體間的位置關系,不能把物體放在正確的位置,在頭腦中難以形成物體的正確表象。
3 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的策略
3.1 認同教師,轉變觀念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 許多學生喜歡數學課程,往往是因為喜歡某位數學教師。反之,如果數學教師與所教班級學生的關系不融洽,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厭惡數學課,直接影響教學效益。我們從以下兩方面入手,讓學困生認同教師。
轉變觀念,與學困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其實,大多數學困生并非真正意義的差生。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愛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而不要有意識地給學困生貼上“差生”的標簽,讓他們原本脆弱的心理深受打擊,產生無助、排斥、不信任甚至敵對的心理。“通者不痛,痛者不通。”學困生之所以“困”,就是有很多數學知識和思想不通,數學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解困”。為此,我們要利用課余時間對他們進行數學知識和思想的輔導,讓他們對老師有認同感,以此達到消除隔閡、培養興趣、增進師生感情的目的。
多激勵,少批評。學困生是一個容易被遺忘的群體,他們長期缺乏關愛,難免會有失落甚至自卑的心理,甚至通過各種違紀行為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事實上,他們內心渴望得到理解、關愛與認同,一旦他們在紀律、考試、作業、課堂表現等方面有所進步并得到表揚,就如同得到“甘露”,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大增。例如,學困生小趙第一次舉手回答問題,及時給予表揚:“你能開始舉手回答問題,這是很了不起的進步,希望繼續發揚。”遺憾的是,第二節課他回答錯了,引起哄堂大笑,我及時引導全班同學:“回答錯誤在所難免,這位同學能夠大膽回答已經很不錯了,這種精神值得每一位同學學習”。同時,批閱學生作業時在上面寫些鼓勵性的話,傳遞老師的真誠與關愛,激勵學生不斷戰勝困難,增強學習數學的勇氣與信心。
3.2 科學評價,重視激勵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類生來就有學習的潛能,教育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對學困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他們產生困難的因素,又要看到他們潛在的能量與內在的學習動力。
改變學業評價方式。先讓學困生本人制定本學期的目標,然后根據這一目標及其歷次考試成績制定本學期的綜合目標成績,以后的考試成績根據難易程度不同,適當降低或提高綜合目標成績(如±5分)使綜合目標成績有一個彈性空間。對于達標或考得好或有進步的學困生,除了全班表揚外,還可以加德育分。對于未達標的學生,允許他們進行補測。
在學困生之間展開競爭。第一,把學困生根據學習表現、成績、興趣愛好等分成若干小組,然后組成一個評價小組(成員是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每兩周根據學習表現、成績等給予綜合評價,總分在前三名的小組,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可以獲得加分。第二,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對于進步大的學困生可以作為典型加以宣傳,起到以點帶面作用。第三,根據學困生的同質性,展開一對一的良性競爭,在期中、期末等考試中超過對手的給予加分或表彰。
3.3 差異教學,打好基礎
數學學困生常說的一句話是:“上課聽不懂”,這與教師教學“一刀切”有關。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備好數學學困生的內容:哪些問題讓他們回答?他們只做哪些作業?講授內容能否盡量“小步子”?這就需要實施差異教學,由此發揮數學學困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他們最大限度的發展。
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發展的教學。差異教學能開發學困生潛能,促進學困生揚長避短。根據差異教學的策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制定并列式教學計劃。分三步進行:一是針對全班學生的共性,按照數學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進行整體設計。二是針對少數學生,特別是數學學困生的情況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對共性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進行適當調整,降低教學目標要求,改變教學方法等,以使教學適合學困生的需要。三是協調教學計劃中左右兩部分的內容,通過教學設計,使共性和個性和諧統一,尤其是利用學生的差異資源,通過學生互動,以“優”促“困”。
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是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活躍起來。課前要精心設計,如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可以有效地幫助數學教師在班集體教學中照顧學生差異,特別是學困生,因為計算機學習平臺形象直觀,圖文聲并茂。課上要隨機應變,根據學生的情緒表現,針對不同學生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法。
設置彈性作業。同一個班集體的學生差異很大,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同,要求全班學生在相同時間內完成相同的作業是不合適的,因此數學教師要根據班級教學特點,設置符合差異教學要求的、靈活多樣的彈性作業,對于學困生,作業難度不要太大。例如:代入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時,筆者設計了三個層次的作業:(A)已知3x-y=5,則當x=3時,y=____;當y=1時,x=____。(B)如果,則a = ____ ,b =____。(C) 已知3x-y=5,先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y,再用含y的代數式表示x,并比較哪一種形式比較簡單。(注:在作業批改方面適當向傾斜:(a)B、C層的學生作業可以集中改、互改或抽取部分改等多種形式進行。(b)A層次學生可以采取當面改,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查缺補漏。(c)對學困生的作業不能簡單打“√”或“×”了事,應多寫些鼓勵性的語言,錯了要委婉指出其錯誤原因。
提倡差異考試。按照教學目標,把試卷題目分成必做題和選做題,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做必做題基礎上,相應做各自層次的題,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在考試的基礎上要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可采用多種評價,加強自我評價。對于學困生可適當給予特殊評價,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3.4 多向輔導,落實到位。
布盧姆說過,“適合每個學生需要的個別化幫助作為群體教學的補充”。筆者采取以下層級輔導方法:
設置輔導員、輔導站。根據學困生性格、興趣、特長、基礎等因素及學生同質性與異質性等特點,每個學困生配備二名專職輔導員。輔導員主要工作是負責學困生在課堂上不能解決或不明白的基礎問題、作業糾正問題、課堂5分鐘小測糾錯問題(一般在剛上課的前5分鐘進行小測,檢查上節課的基礎性的重要內容掌握情況)、測驗卷糾正(測驗卷糾正一般采取分段錯開糾正:依次是A、B、C。A層次的考后一天,B 層次的考后半天,C層次的評講測驗卷前夕糾正)。另外,設置一個輔導站,其成員是由3-5名學科骨干組成,負責對經過輔導員輔導仍不明白的學困生進行直接個別輔導。為了鼓勵輔導員發揮更大作用,學期末由學困生投票選舉若干名優秀輔導員,進行適當物質獎勵及加德育分外。這鐘輔導方式,有效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增強了學生的互助精神,提高了學困生的成績。
小組長檢查落實。經過輔導員輔導仍不過關,再進行一次輔導;如果過關,就交給小組長檢查落實。小組長的另一項任務是從科代表手中領到的作業、試卷等分類分發給輔導員,并檢查落實。
教師親自輔導。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練習做得不理想的學困生“手把手”教;在改作業過程中,把做得特別“離譜”的作業特別對待:及時叫他們到辦公室或課室走廊,與他們共同查找原因,訂正錯題。
3.5 不同年級,區別對待
初一年級的學困生屬于隱性學困生,數量相對較少。這一階段注重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主,盡量轉化小學的學困生并嚴格控制學困生的數量。
初二年級的學困生通常屬于臨界學困生,任務比較艱巨。既要防止初一形成的學困生進一步厭學或成績進一步下滑,盡量轉化他們;又要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中間層次的一些學生進入學困生行列。初二年級是學生情緒起伏不定、兩級分化加劇時期,與學生多交流、溝通,對學生激勵與引導,是這一階段的重心。
進入初三,學困生已基本定型。對于考試成績在很低分的學生,花大量時間輔導見效不大,關鍵是在課堂上提供一些基礎的復習題進行鼓勵訓練。這樣,既可以保證課堂有事可做,又盡可能避免中考出現“個體戶”。
3.6 端正態度,培養習慣
端正態度。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生的努力程度有很大關系。有些學生“懶”,不認真看書,不按時完成作業,他們的成績一般都不好。因此,每個學生都要端正學習態度,都要勤奮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培養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數學學習及數學能力的發展、數學思維的提高。具體來說,主要在課堂教學方面采取一些措施:調查研究,對癥下藥;明確規定,落實到位;強化實踐操作,培養學習興趣;實施多元課堂評價,讓學困生也有所發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復雜,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既有內在的自身因素,也有復雜的外在因素。因此,它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長期形成的,這決定了轉化學困生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這個轉化過程非常艱苦,既需要關愛、耐心、細心,又需要轉變觀念、講究策略、多管齊下,這樣學困生才可能脫“困”。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