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慶 王光彥
摘? ?要?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教育工作者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充分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通過分析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探究信息技術背景下如何優化化學課程的探究式教學,并尋找恰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化學思維、科學意識、科學精神、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意義重大。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課程教學? 探究式策略
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下,受囿于教學資源的有限性,高中階段化學的教學大多停留在灌輸式的題海戰術中。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優化和貫徹提供了可能性。信息技術的海量信息和多樣化的技術為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提供了素材和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最近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到新課標修訂指導思想,其中有一條為“關注信息環境下的教學改革,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1]。這條指導思想為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改革的優化提供了新的任務和發展方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提高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更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而且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教育目標。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來進行知識點的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強調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2]。探究式學習特別強調創設情境、啟發思考、自主探究、協作交流和總結提高等環節。由于這種自主性學習是放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與當前高中教學的應試導向需求不太一致,導致這種提升學生素質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冷落。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為真正貫徹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提供了可能性,但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在現實教學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集中表現為以下兩點。
1.缺少專業理論指導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作為其專業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越來越重要的趨勢。目前,大部分高中化學教師都進行過相應的專業培訓和新課改培訓,都知道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對于實現素質教育目標來說非常重要。資料顯示,我國教育部從2005年就在全國中小學教師隊伍中進行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并開始考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3]。近幾年來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已經“充分運用無線網絡技術和智能終端設備”[4]。大部分高中化學教師都意識到了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給教育教學帶來的挑戰和機會,特別是很多青年教師,對于運用新技術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具有較大的熱情,也都愿意在新技術背景下實施這種教學模式。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很多化學教師發現,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組織學生探究、討論是一件很難操作的事。由于缺乏信息技術應用于探究式教學的專業理論來指導教學,導致很多時候教師很難達到信息、媒介和課堂教學之間的最佳組合很難達到最佳效果。化學教師僅僅選擇簡單運用信息技術中PPT的演示功能來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難真正有效地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并激發其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
2.對基礎課程探究式教學不太重視
雖然化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進行教學改革。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教師獲取多媒體信息的渠道有限、信息交換成本較高,現實的教學改革在高中升學壓力下隱退了。在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的高考升學壓力的背景下,化學教師只有要求學生通過不斷做題目來進行知識的認識、理解和應用,學生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來進行探究式學習。包括教師、家長、學生在內的群體都認為高考的好分數和好成績優先于素質教育。很多化學教師,尤其是當初抱著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理想的青年教師,慢慢對現實屈服,在教學中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多媒體資料,以及演練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在全民升學的渴望中依然占據了上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被置于腦后或是成了應付檢查的一種形式。這也是導致高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難以提高、科學精神難以養成的重要原因。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多,獲取途徑越來越便捷,獲取成本越來越低,信息技術的硬件設備越來越完善,加上高考改革對學生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為高中化學進行探究式教學改革提供了優越的外界環境和有利的條件。在這種背景下思考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轉變教師教育觀念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價值觀念的可塑期,教師的價值觀念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化學教師的教學觀念、科學素養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和課堂的化學教學質量。在高考應試的強大壓力下,傳統的教學觀念強調教師主體性地位,突出教師對課堂的主宰,主張通過反復的練習和操演來習得學科的知識,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意識和創新思維很難得到培養。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教學環境日益網絡化和信息化,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化學教師如果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全力思考如何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的生動性、豐富性、靈活性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其自我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從而真正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把學生培養成為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例如,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如何讓學生記住色彩繽紛的各種試劑?對這個問題的教學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來強化教學效果。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會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去觀察和學習試劑的結構和特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工具收集關于化學試劑的外觀結構和內在結構的彩色圖片,讓學生把實驗過程的發現和網絡圖片結合起來,使學生加深對化學試劑顏色的直觀體會,如氯化鈉晶體是白色的、氧化銅粉末是黑色的、銅離子溶液是藍色的、鐵離子溶液是黃色的等等。還可以同步拍攝學生做實驗的過程,利用教學視頻的可回放性、生動性,培養學生自我總結的能力。這種雙向的對比教學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進一步了解和學習這些化學物質的興趣,無形之中提高了教學質量。
2.創設有利于學生探究的學習環境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采取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鉆研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能夠順利實施的前提就是教師能營造探究學習的情境。營造學習情境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教師能恰當和準確地提出所需要討論的問題。一位思想家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探究和思考創設一個恰當而科學的問題情境,這個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其探求的欲望、激發其思考的信心。這個問題應該緊緊圍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并與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相結合。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能豐富化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化學知識。
例如,化學教師在講授《化學與生活》的“環境主題”時,與過去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站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從媒體和網站上收集關于化學與環境的視頻、動畫、圖像、音樂等材料,經過自己的精心剪裁和巧妙構思設置疑問,讓學生思考身邊面臨的環境問題,然后展示各種媒體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學生呵護身邊的環境、保護地球環境的意識和認知,進而啟發學生探索、研發、設計各種環保產品,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
3.制定科學的探究計劃
化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應該預先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結合教學材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來進行教學。
例如,化學教師在進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實驗時,應該在開展實際的實驗探究式教學活動之前,就制定一個科學、適用的討論計劃。教師在自己動手收集實驗活動相關資料的時候,也要動員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資料。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實驗小組之間的合作、探究的作用,培養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思維創新等方面的能力。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實驗思路具象化、直觀化。當學生能自發地運用直觀的實驗來學習和驗證化學知識的時候,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加強探索的難度,讓學生在具象的實驗和抽象的化學知識之間反復體悟,真正領悟到化學邏輯思維的妙處,激發其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從根本上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
4.豐富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化學作為一門科學,其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學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能“從生活走進化學”,更能夠“從化學走向社會”。化學教學過程中充滿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象和抽象的交融,這就要化學教師能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立場去因材施教。現代信息技術為化學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象和抽象的交融教學過程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的呈現形式和途徑。
例如,化學教師在進行有機物教學時,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料向學生展示制造面包的過程,并用形象的圖像、視頻來展示添加發酵粉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生成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區別;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收集相關的短片、故事、數據來展示生活中的假酒和真酒的區別以及假酒害人的原因和后果,從而引導學生探討甲醇和乙醇的化學特征,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道德意識,提高了公民的素養。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的步伐越來越快,使探究式教學越來越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模式。數字化資源的圖形、圖片、聲音、視頻、網絡課程和各種流媒體使信息的交流、共享、獲取越來越便利。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精細組織討論情境、科學進行教學設計、認真篩選媒體資料、充分利用媒體手段,而且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只有通過教師主動地“教”、學生自主地“學”的雙方深度互動,共同參與、共同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化學教學改革,才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才能培養出具有化學核心素養、科學精神的合格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百度百科.探究式教學模式[EB/OL].http://baike.sogou.com/v7322
8178.htm?fromTitle.
[3] 家檸闖,荊永君.我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模式研究綜述[M].中小學電教,2015(12).
[4] 姚紅靜.移動學習技術與中小學教師培訓融合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2).
[作者:劉自慶(1972-),男,湖南漣源人,貴州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貴州民族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助教;王光彥(1972-),男,貴州黔西人,貴州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責任編輯?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