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摘 要】對于經濟責任審計而言,其事后審計的特點決定了其作用的局限性,項目涉及面廣、時間跨度長、審計抽樣難以保證,如何有效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效率,實現“精準”畫像,大數據數據分析模型將有非常大的用武之地。
【關鍵詞】大數據;分析模型;經濟責任;IT審計
公司運用大數據分析思維,通過對不同業務和系統數據進行分析、挖掘,進而發現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系統數據分析模型,綜合運用IT審計、定時定期定量分析等方式,總結、歸納出基于數據分析模型的經濟責任審計方法。
一、審計目的
督促相關公司負責人勤勉盡職、廉潔自律,為公司使用、管理和評價干部提供參考。
二、審計重點
負責人任職期間,所在公司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貫徹執行公司內部規章制度、工作部署等情況;與履行經濟責任有關的管理、決策等活動的經濟效益情況;主要經營指標完成情況;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以及遵守有關廉潔從業規定等情況。
三、審計方法
(一)建立數據分析模型,梳理審計關注點
該方法密切貼合經濟責任審計框架內容,分為收入確認管理、重點業務管理、集團業務管理、資金收支管理、基礎管理等方面的各個流程,重點揭示公司運營發展中的高風險和關鍵環節違規行為,基本覆蓋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具有審計適用性。
(二)多方采集基礎數據,深入了解數據之間關系
由于公司內部系統繁多,接口復雜,各個系統之間存在數據不一致、數據格式不統一、存儲周期短,或者保存不完整等情況。數據分析審計,數據獲取是前提,數據獲取的數量和質量至關重要。為保證業務數據的全面、完整、可用,一是對現有系統數據進行篩選、過濾、拼接;二是通過系統間關聯字段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定期導入系統分析平臺;三是對于非結構化數據,開發專用接口調用,進行批量導入或手工導入。
(三)依托數據分析模型,整合系統基礎數據
該分析模型對公司目前現有系統數據科學地進行整合分析,涉及BOSS、ESOP、SCM、MIS、應收稽核、報賬、合同及辦公等系統,系統數據分為基礎明細層和匯總條件層,匯總數據可連接至明細數據,匯總條件數據及鏈接數據支持導出,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
(四)進行條件量化分析,繪制業務疑點輪廓
在數據模型中,對每個關注點根據制度規定、審計案例等標準設定了判定條件,一方面利用系統自動運算,自動篩選或生成疑點,另一方面審計人員自主進行數據挖掘,從數據層面了解風險狀況,進行遠程審計,為總體業務進行畫像,根據數據分析疑點匯總情況,列出各個審計關注點的判定條件。
(五)現場多途徑核對,揭示異常數據隱藏的實質
通過上述步驟后,被審計業務存在的問題和疑點基本到確認。為進一步深入了解,審計人員通過對業務數據、資金財務數據、基礎數據的整合,鎖定問題線索,現場多途徑進行查證、核對,揭示異常數據隱藏的實質問題。
1.將業務數據、業務流程、業務單據進行匹配核對,通過從業務申請、審核、審批、后續管理等環節的流程信息了解各環節的實際控制情況。對于重點復雜問題,通過與經辦人、管理人員訪談,確定業務的事實本質。
2.基于系統提供數據,審計人員運用職業判斷,采取“聚類分析”方式“敏感掃描”,鎖定異常經濟事項。與此同時采取突擊方式、暗訪方式實施現場審計,將“提供”審計資料變為“尋找”審計證據,獲取高價值的審計資料。
3.經濟責任審計中,例行檢查財務保險柜、庫房等,搜索審計線索,逐項甄別、梳理證據信息,排除“干擾”信息,并同步擴展關鍵性審計證據鏈,順藤摸瓜,以鏈條效應揭示問題。
四、預計達到的審計成效
1.擴大審計范圍,促成審計方法轉型
傳統審計通常在業務流程中尋找線索,在局部數據和現場檔案中發現問題,檢查手段較為有限。系統數據分析模型的建立,運用預先設計的預警實現對業務的持續監督,對經營數據的實時查證,風險信息動態監控,及時發現異常和疑點,實現非現場審計指引方向和路徑,現場審計“按圖索驥”。擴展了審計手段,使得審計范圍更加全面,從傳統抽樣審計向全量審計轉型,從傳統財務審計向IT審計轉型,傳統審計中覆蓋不到的范圍將通過數據分析得到重新覆蓋。從以前經濟責任審計以財務為重點的審計轉型為業務、財務、管理的全面審計。
2.提升審計質量,精準鎖定審計目標
來自不同系統的數據之間互相關聯,數據來源廣泛,系統數據“樣本=總體”的全數據模式,使審計工作可建立從整體到局部的審計思維模式,實現從大量手工作業到精準定位、有限樣本到全局數據篩選的轉變。與傳統模式相比,在全數據模式下開展審計數據分析,一方面使數據分析更全面,更接近真實的洞察力,在把握總體的情況下,更能鎖定重點,準確定位疑點;另一方面,規避了抽樣風險和從局部推算整體的局限性,使數據分析工作結果更加精準。
3.提高審計效率,快速多向擴大成果
在系統數據分析模型支持下,探索多視角分析、多專業融合、多方式結合、多技術運用的審計管理模式,是數據處理和分析相應時間大幅減少,審計人員可對多個類別、多個領域的數據同時進行分析、處理,更快捕捉到有價值信息,及時發現問題,使審計工作更有針對性,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現場審計以突擊檢查、背對背訪談、定性質疑等方式提取證據信息,坐實審計發現問題。
4.部門聯動協作整改,推進基層廉政勤政建設
從控制論的角度看,傳統內部審計效能的傳導機制是單向的,客觀上造成審計發現問題屢查屢犯的現象不斷出現,使內部審計對全量業務進行全時審計,為閉環管理模式提供了技術保障,通過閉環管理,在業務層面形成從發現問題苗頭到問題整改、業務提升的持續循環改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