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
【摘 要】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函數是數學教學的一大重點和難點。由于中職生文化課的基礎相對較差,因此在函數學習的過程中覺得比較吃力。因此,本文將以中職數學函數部分中的指數函數為例,談談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促進中職學生進行函數部分的學習。
【關鍵詞】中職;數學;指數函數
指數函數是中職函數教學部分的重點內容。
一、中職數學指數函數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
在對中職學生進行指數函數教學時,主要內容由以下三個層次構成:①理解,學生通過學習指數函數應該能夠理解指數函數的圖像以及指數函數的性質,同時理解指數模型以及如何應用在實際問題中;②學會,學生能夠學會畫出指數函數的簡要圖形,學會判斷指數函數的單調性,學會運用指數函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③應用,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指數函數的相關知識,運用指數函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中職數學指數函數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對函數學習的興趣
由于中職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較差,很多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函數部分的學習是抽象且枯燥的,因此,學生缺乏對函數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缺乏了學習的興趣,教師無論如何展開教學,也很難讓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2.學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
由于中職學生在學習成績、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導致學生的數學基礎以及課堂的接受能力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難題,如果教師教學的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會讓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腳步;如果選擇較為容易的內容,那么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就難以提高。
三、注重數學知識教學的銜接
數學是前后連貫性很緊密的一個知識系統,任何一個知識的漏缺都會給后續數學課的學習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善于做好對學過知識的鞏固,以縮短初中與高中數學知識距離,順利進入職高數學的學習。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2005年11月7日)指出:“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敝新殧祵W教學由于加人了職業教育因素,因此不能與普高數學混淆起來,將普高數學教學法生搬硬套用于中職數學教學,教學方法不對路,教學質量就難以提高。因此,中職數學教師要了解所教專業對數學的需求,做好初中與高中數學知識教學的銜接。如:初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次函數、銳角三角函數、平面幾何與職高知識一元二次不等式、拋物線、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立體幾何等都有一定的區別和聯系,教師要適時滲透類比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明確概念的內在聯系,做到溫故知新。
四、實施分層教學
中職學校學生基礎普遍較差,數學水平參差不齊。對于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應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開展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各適其所,實現現有差異的發展,提高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1、在授課過程中有“難、中、易”層次的問題提問時,基礎題鼓勵差生作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對差等學生的答案可給予評價:中等題中等生作答,優生補充完善,教師作出評價后,讓差生再回答:難題讓學生思考,再讓優生回答。這樣全班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各抒已見,互相啟發,相互補充,達到相互推進,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數學的興趣。
2、在布置作業時,設計分層次的題目。對于全班布置必須掌握的基本題,又布置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選做題。中下層學生會做課本例題和練習上的基本類型的題目,優等生除做課本題目外,還可以加做練習冊和老師特編的思考題。也可以就一個問題,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要求的作業。如:在學習了如何確定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后,設計了下面一組作業:
第一組好:已知f(x)是一次函數且f[f(x)]=4x-9求此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第二組中:已知一次函數y=kx+b,當x=1,時y=-3當x=3時y=5,求此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第三組差:已知一次函數y=kx+1,當x=5時,y=3,求k的值。
在教學中實施層次化教學,能夠使好學生“吃得飽”、中等學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各有所得。
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不能盲目地開展,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地開展提問。例如,教師可以設定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給基礎較差的學生,讓這些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同時調動該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同時教師要設定一些基礎記憶類問題,可以讓基礎一般的學生有效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夯實自身的基礎知識。教師還要設定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的題目,可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探究,同時促進學生在課下進行思考和繼續學習。例如,在指數函數教學以細胞分裂進行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三個層次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你能分別列出細胞分裂次數和細胞個數嗎?你發現它們之間有什么數量關系嗎?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細胞分裂是相似的,你可以列舉出來嗎?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除了上述的問題,還需要讓學生在繪制完圖片后進行思考,觀察自己繪制圖像的性質,例如,兩個圖像均在x軸的上方向上無限延伸且接近于x軸;兩個圖像都經過(0,1)點;圖像從左往右是呈上升趨勢,圖像則相反。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還需要讓他們思考當a的取值再次發生變化時,函數的圖像又該有何變化。
除此之外,在作業設計時,教師也要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例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讓學生抄寫指數函數的性質,鞏固記憶,并為其布置一些和課堂例題類似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注重對課后相關習題的練習,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的內容有效運用。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實踐調查類作業,讓學生了解指數模型在生活中的應用,并以報告的形式上交。
3.改革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常常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這不利于學生的日常學習,同時單一的評鑒方式也是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的。在新課程思想的指導下,教師可以通過系統完善教學評價方式,用更加科學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仍以本文所列舉的指數函數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小組合作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考試成績進行量化,并將所有成績綜合起來作為學生的最終評價。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做出更加公正、科學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煥龍.類比教學法在技校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7).
[2]于本峰.探析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幾點體會[J].旅游縱覽,2013(10).
[3]薛婷.在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教學中“1”的妙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5).